一、李白描寫月亮的詩句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把酒問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二、李白寫的有關月亮的詩句
詩仙李白(生于公元七零一年,卒于公元七六二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響亮的名字之一,他超過了許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過了許多功績彪炳的將相,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達到了名揚四海的地步。
詩圣杜甫曾經有詩贊孔明云:“諸葛大名垂宇宙。”(《詠懷古跡五首》)藉此,我克隆一句——李白如月垂宇宙。
檢閱李白的詩歌,我發覺他對月亮似乎情有獨鐘,不僅生和月亮有緣,死也和月亮有關。生時,其母夢見長庚星(又稱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下李白;死時,又傳說他去捉月亮。
李白的詩歌,可謂包羅萬象,內容很廣,然而就連他寫妻子兒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詩,也不過幾十首,這些詩和李白寫月亮簡直不可比擬。他以無限的深情,向往著月亮、謳歌著月亮,特別是在晚年,這種愛更進一步地深化。
一生之中懷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路難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間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純潔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脫,以后人們傳說他去捉月亮決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嗎? 李白生于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七零一年),主要活動于玄肅兩朝。
玄宗前期,即開元年間,由于開國百年統治者比較重視發展經濟,安定社會,因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稱“開元盛世”。但是“開元盛世”的背景后面仍然滋生著種種矛盾,所以到了玄宗后期,即天寶年間,社會的腐朽與日俱增,社會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唐王朝的黃金時代轉瞬即去。
李白正處于這樣一個盛衰更替的歷史時期。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風流倜儻,豪放不羈,愛好劍術,崇尚游俠,二十五歲前便飽覽了家鄉蜀中的名山大川,二十六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時,寫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小詩雖然只有二十八字,卻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極為珍貴的藝術寫照:掛在峨眉山上的半輪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
夜深人靜之際,李白啟程遠行,送行的即已歸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戀之情不能自己。他在這首小詩中連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但是不露痕跡,不厭其重,反而顯得天然渾成,隨分自佳,含情縹緲,因而“古今目為絕唱”(王世懋《共圃擷余》) 李白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謝安等古代政治家自況,因而始終不愿通過科舉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巚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李白出蜀漫游了十六年。在這期間,他為創造條件,實現宏大抱負,輾轉各地,用各種方式同各種人交往,他曾為經濟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訕笑,有時他也感到苦悶和彷徨,但所有這一切都沒有挫傷他的政治熱情。
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為炫耀他的“開元盛世”,詔令薦舉文辭秀逸之士。其時,李白正和道士吳筠隱居于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
吳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薦,更由于賀知章的間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動京師,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但是,當時的唐玄宗已由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變成了驕奢淫逸的享樂天子。
唐玄宗賞識李白的絕世才華,召其進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詩章,歌頌升平,增加宮廷生活的樂趣。當他受唐玄宗之詔前往長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到了長安,著名詩人賀知章一見李白就說:“此天上謫仙人也。”
(《舊唐書·李白傳》)躊躇滿志的李白,誤以為前程燦爛的政治生涯拉開了帷幕,從此可以大展身手,實現他的抱負。然而,現實與他的理想相差甚遠,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為唐玄宗獻上華美詞章。
君主高興時,親自為他調羹,以示寵愛。寵愛不是敬重,李白不過是唐玄宗的高級玩物。
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后,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陣子。然而,他沒把這痛苦放在臉上,而是化入了酒中。
雖“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可除了酒,別無其他消愁的法子。他和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爛醉,人稱“酒八仙人”。
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現出了更放蕩的狂態。他是自視甚高之人,從來就看不起那些權貴,此時胸中有氣,索性將權貴當成了他玩弄的對象。
他借著醉意,斜臥在殿堂上,吆喝著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為報復,挑撥楊貴妃,說李白奉詔而作的《清平調》中“借向漢家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句將她與趙飛燕相比。
由是,楊貴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給李白實職。李白的狂態,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權貴。
權貴大都一致討厭李白,聯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動彈。 李白在京師長安僅被閑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滿現狀,曾寫《古朗月行》,隱而喻之。
詩云: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雙疑瑤臺境,飛在青云端。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
三、李白詩歌中描寫月亮的詩句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懸玉鉤。”
(《掛席西江上待月有懷》) “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
(《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樹。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
(《初月》)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雨后望月》)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送楊山人歸嵩山》) “閑窺石鏡清我心,綠蘿開處懸明月。”(《廬山謠》) “搖蕩女蘿枝,半掛青天月。”
(《憶秋浦桃花舊游》)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秋浦歌》其五) “痛飲龍筇下,燈青月復寒。醉歌驚白鷺,半夜起沙灘。”
(《送殷淑》其三)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越女詞》其四) “鏡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同上其五)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蓮女,一道夜歌歸。”(《秋浦歌》其十三)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秋浦歌》其十四) “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
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送魏萬還王屋》) “日落山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后來。”(《東魯門泛舟》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月下獨酌》其一)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下終南山》) “對酒不覺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自遣》)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謝朓樓餞別》)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陪族叔曄及賈至游洞庭》其二) “昔日繡衣何足榮,今宵貰酒與君傾。
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淵明。”(《送韓侍御之廣德》)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若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青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禱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把酒問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
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懷》)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其三)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官里人。”(《蘇臺懷古》)。
四、李白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雨后望月》
李白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
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五、李白描寫月亮的詩句
《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玉階怨》【唐】李白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月下獨酌》【唐】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關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把酒問月》【唐】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六、李白有哪些關于月亮的詩句
1、《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譯文: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后各自分散。我愿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3、《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么長得圓圓的?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難清明安寧。月亮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么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4、《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云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5、《渡荊門送別》
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涌,流入廣袤荒原。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七、李白寫月亮的詩的詩都有哪些
李白的月亮 http://***?xAction=xReadNews&NewsID=62 作者:周 游 夜來了,月亮還沒露面。
我悵然若失,臨窗伏案拜讀李白,追尋明媚的月光…… 詩仙李白(生于公元七零一年,卒于公元七六二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響亮的名字之一,他超過了許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過了許多功績彪炳的將相,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達到了名揚四海的地步。詩圣杜甫曾經有詩贊孔明云:“諸葛大名垂宇宙。”
(《詠懷古跡五首》)藉此,我克隆一句——李白如月垂宇宙。檢閱李白的詩歌,我發覺他對月亮似乎情有獨鐘,不僅生和月亮有緣,死也和月亮有關。
生時,其母夢見長庚星(又稱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下李白;死時,又傳說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詩歌,可謂包羅萬象,內容很廣,然而就連他寫妻子兒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詩,也不過幾十首,這些詩和李白寫月亮簡直不可比擬。
他以無限的深情,向往著月亮、謳歌著月亮,特別是在晚年,這種愛更進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懷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路難行》)。
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間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純潔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脫,以后人們傳說他去捉月亮決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嗎?李白生于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七零一年),主要活動于玄肅兩朝。玄宗前期,即開元年間,由于開國百年統治者比較重視發展經濟,安定社會,因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稱“開元盛世”。
但是“開元盛世”的背景后面仍然滋生著種種矛盾,所以到了玄宗后期,即天寶年間,社會的腐朽與日俱增,社會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唐王朝的黃金時代轉瞬即去。李白正處于這樣一個盛衰更替的歷史時期。
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風流倜儻,豪放不羈,愛好劍術,崇尚游俠,二十五歲前便飽覽了家鄉蜀中的名山大川,二十六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時,寫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小詩雖然只有二十八字,卻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極為珍貴的藝術寫照:掛在峨眉山上的半輪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靜之際,李白啟程遠行,送行的即已歸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戀之情不能自己。
他在這首小詩中連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但是不露痕跡,不厭其重,反而顯得天然渾成,隨分自佳,含情縹緲,因而“古今目為絕唱”(王世懋《共圃擷余》) 李白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謝安等古代政治家自況,因而始終不愿通過科舉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巚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李白出蜀漫游了十六年。
在這期間,他為創造條件,實現宏大抱負,輾轉各地,用各種方式同各種人交往,他曾為經濟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訕笑,有時他也感到苦悶和彷徨,但所有這一切都沒有挫傷他的政治熱情。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為炫耀他的“開元盛世”,詔令薦舉文辭秀逸之士。
其時,李白正和道士吳筠隱居于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吳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薦,更由于賀知章的間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動京師,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
但是,當時的唐玄宗已由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變成了驕奢淫逸的享樂天子。唐玄宗賞識李白的絕世才華,召其進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詩章,歌頌升平,增加宮廷生活的樂趣。
當他受唐玄宗之詔前往長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到了長安,著名詩人賀知章一見李白就說:“此天上謫仙人也。”(《舊唐書·李白傳》)躊躇滿志的李白,誤以為前程燦爛的政治生涯拉開了帷幕,從此可以大展身手,實現他的抱負。
然而,現實與他的理想相差甚遠,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為唐玄宗獻上華美詞章。君主高興時,親自為他調羹,以示寵愛。
寵愛不是敬重,李白不過是唐玄宗的高級玩物。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后,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陣子。
然而,他沒把這痛苦放在臉上,而是化入了酒中。雖“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可除了酒,別無其他消愁的法子。
他和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爛醉,人稱“酒八仙人”。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現出了更放蕩的狂態。
他是自視甚高之人,從來就看不起那些權貴,此時胸中有氣,索性將權貴當成了他玩弄的對象。他借著醉意,斜臥在殿堂上,吆喝著高力士為他脫靴。
高力士為報復,挑撥楊貴妃,說李白奉詔而作的《清平調》中“借向漢家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句將她與趙飛燕相比。由是,楊貴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給李白實職。
李白的狂態,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權貴。權貴大都一致討厭李白,聯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動彈。
李白在京師長安僅被閑置于翰。
八、李白寫的關于月亮的詩
1、《把酒問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2、《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
3、《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
4、《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5、《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6、《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唐·李白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7、《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
唐·李白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鉤。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忽憶繡衣人,乘船。
8、《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唐·李白
滄江溯流歸,白璧見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陰雪。幽人停宵征,賈客。
9、《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懷才不遇
唐·李白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漢水舊如練,霜江。
10、《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
唐·李白
君至石頭驛,寄書黃鶴樓。開緘識遠意,速此南行舟。風水無定準,湍波。
11、《掛席江上待月有懷》人生
唐·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素華雖可攬,清景。
12、《月下獨酌其一》描寫月亮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
13、《月下獨酌其二》描寫月亮
唐·李白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
14、《月下獨酌其三》描寫月亮
唐·李白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窮通與修短。造化。
15、《月下獨酌其四》描寫月亮
唐·李白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圣。酒酣。
16、《初月》
唐·李白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樂哉弦管客,愁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