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評孔子的詩句
是《三字經》,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昔仲尼,師項橐。”
“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這“項橐”何許人也?筆者查閱有關資料,這項橐是燕國一少年。有一天,項橐見到孔子時說:“聽說孔圣人很有學問,特來求教。”孔子笑說:“請講——。”項橐朝孔子拱拱手說:“什么樣的水沒有魚?什么樣的火火沒有煙?什么樣的樹沒有葉?什么樣的花沒有枝?”孔子聽后見怪不怪的說:“你可真是問得怪了,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么火都有煙;至于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也難于開花。”項橐一聽便放聲大笑,晃著腦袋說:“不對,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
孔子周游列國,歷時十余年,行程數千里,歷經艱難險阻,四處碰壁,他在蔡國迷路,長沮、桀溺拒絕為他指路;荷囗丈人罵他“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楚狂接輿追在他后面狂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 而已而,今之為政者殆而!”供參考。
二、諷刺類的詩句有哪些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
上聯:上級壓下級,一級壓一級,級級加碼,馬到成功。
下聯:下級蒙上級,一級蒙一級,層層滲水,水到渠成.
=======================
臺前虛下憂民淚.幕后深藏受賄錢.法律無情民有眼,豈容脂粉掩真顏。
=======================
蒿草遍地蒿毛短,正是貢物欲下時。
=======================
人家養子愛聰明,我為聰明誤一生。
但愿生兒愚且魯,無災無害到公卿。
=======================
大地工夫一為遺,與君聲調偕君綏。
風棲露飽今如此,應忘當年滓濁時
三、有哪些關于孔子的詩句,名言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9、是可忍,孰不可忍? 10、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2、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13、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1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6、朽木不可雕也。 1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8、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2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3、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24、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26、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27、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28、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9、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30、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32、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33、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3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3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39、不學禮,無以立。 40、有教無類。
4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47、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48、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9、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50、禮之用,和為貴。 5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52、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56、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5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8、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5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6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1、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6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63、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4、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6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6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8、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6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70、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71、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73、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7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75、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76、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77、德不孤,必有鄰。 78、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7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80、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81、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82、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83、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84、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
四、關于孔子的詩句有哪些
1.《訓兒童兒首·孔子》詩人: 陳淳 朝代: 宋代 孔子生東魯,斯文實在茲。
六經垂訓法,萬世共宗師。 2.《太公孔子》詩人: 方回 朝代: 宋代 禔身涉世謾多憂,運去時來不自由。
孔子三千難變魯,太公八十尚興周。星辰歲久常差度,江海潮生會倒流。
萬有盈虧理如是,可須慳作醉鄉游。 3.《悲哉孔子沒》詩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悲哉孔子沒,千歲無麒麟。
蚩蚩盡鉏商,此物誰能珍。漢武得一角,燔烹誣鬼神。
更以鑄黃金,傳夸后世人。 4.《孔子》 詩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圣人道大能亦博,學者所得皆秋毫。
雖傳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撓一草搖蟠桃。
顏回已自不可測,至死鉆仰忘身勞。 5.《答伯庸》 詩人: 馮京 朝代: 宋代 孔子之文滿天下,孔子之道滿天下。
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為餓夫。
五、形容孔子的詩句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六、有哪些關于孔子的詩句,名言
《圣人之孝十首·孔子》
年代: 宋 作者: 林同
事親良不易,戰戰復兢兢。
學得如夫子,猶言丘未能。
《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年代: 唐 作者: 唐玄宗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訓兒童二首·孔子》
年代: 宋 作者: 陳淳
孔子生東魯,斯文實在茲。
六經垂訓法,萬世共宗師。
《詠史上·孔子》
年代: 宋 作者: 陳普
絕糧之慍鮮知德,浮海之喜無取材。
子思孟軻緣底事,列之舜禹與顏回。
《太公孔子》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禔身涉世謾多憂,運去時來不自由。
孔子三千難變魯,太公八十尚興周。
星辰歲久常差度,江海潮生會倒流。
萬有盈虧理如是,可須慳作醉鄉游。
七、贊美孔子的詩句有哪些
贊美孔子的詩句如下:
1、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該詩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孔子所說的都被成為齊桓公、管仲等輩,百姓受到恩惠。
2、世久無孔子,指畫隨其方。該詩句出自曾鞏的《讀書》,意思是世間已經很久沒有像孔子那樣的人了,讀書學習有其規矩和方法了。
3、孔子之文滿天下,孔子之道滿天下。該詩句出自宋代詩人馮京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答伯庸》,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名滿天下,孔子為人處世之道也遍布天下。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該詩句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用來贊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讓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5、孔子圣之詩,善學即鄒孟。該詩句出自陳著的《次韻戴成叔》,意思是孔圣人的詩詞,如果善于學習和吸收,也就能有鄒孟這樣的成就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短歌行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讀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答伯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次韻戴成叔
八、孔子的詩句
孔子身世 據考證,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變成了魯國人。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母親叫顏征在。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無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稱孟皮。
孟皮腳有毛病,叔梁紇很不滿意,于是又娶顏征在。當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征在卒。
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孔子其人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
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并不符合歷史事實。
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識,孔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
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準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
九、關于孔子的古詩
1、《孔子世家贊》兩漢:司馬遷
原文:
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
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譯文:去到魯地,觀看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里無法離去。
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后也就完。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
2、《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唐代:李隆基
原文: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譯文: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勞碌奔波,周游列國,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如今這地方還是鄹縣的城邑,你終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舊宅曾被后人毀壞,改建為魯王宮。在你生活的當時,鳳鳥不至,你嘆息命運不好;麒麟出現,你又憂傷哀怨,感嘆世亂道窮。
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兩楹間,接受后人的頂禮祭奠,正如同你生前夢境中所見的一樣,想必你也該稍感慰藉了吧。
3、《答伯庸》宋代 馮京
原文:
孔子之文滿天下,孔子之道滿天下。
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為餓夫。
譯文:孔子的文采天下皆知,孔子的儒道天下都用。得到他文的都是公卿徒,得到他道理的都是窮苦百姓。
4、《奉和圣制經鄒魯祭孔子應制》唐代:張說
原文:
孔圣家鄒魯,儒風藹典墳。
龍驂回舊宅,鳳德詠馀芬。
譯文:孔圣人的家在魯國,他的儒家風采舉世聞名。皇帝的車駕來到他的住處,都稱贊其功德。
5、《悲哉孔子沒》宋代:王安石
原文:
悲哉孔子沒,千歲無麒麟。
蚩蚩盡鉏商,此物誰能珍。
譯文:悲嘆這世上沒了孔子,就好像千年沒有麒麟。天下盡是無知貌,這種事誰能知道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