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浦長亭有什么寓意
“南浦”、“長亭”,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長亭都喻指送別。南浦是水邊的送別之所。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古人水邊送別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而長亭則是古代設在路邊供人休歇的廳舍。庾信《哀江南賦》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說明當時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詞里長亭已成為陸上送別之所。
二、南浦別的詩意
南浦別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 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 好去莫回頭。
在西風裊裊蕭瑟的秋天里,到南面的水濱旁心情凄涼地
送別朋友。朋友登舟而去,不斷的回頭看望,每一眼都讓“我”肝腸寸斷。朋友,不要再回頭留戀了,愿你一路平安。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
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南浦”,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楚辭·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故“南浦”象“長亭”一樣,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一見“南浦”,令人頓生離憂。而送別的時間,又正當“西風裊裊”的秋天。秋風蕭瑟,木葉飄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倍增離愁?
這里“凄凄”、“裊裊”兩個疊字,用得傳神。前者形容內心的凄涼、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蕭瑟、黯淡。正由于送別時內心“凄凄”,故格外感覺秋風“裊裊”;而那如泣如訴的“裊裊”風聲,又更加烘托出離人肝腸寸斷的“凄凄”之情,兩者相生相襯。而且“凄”、“裊”聲調低促,一經重疊,讀來格外令人回腸咽氣,與離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寫得更是情意切切,纏綿悱惻。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最后分手,是送別的高潮。詩人捕捉住這關鍵時刻一個最突出的鏡頭:分手后,離人雖已登舟而去,但他頻頻回過頭來,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動作,但此時此地,這一“看”卻顯得多么不尋常: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從這個“看”字,我們仿佛看到那離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間閃動的淚花。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腸一斷”,涌起陣陣酸楚。詩人連用兩個“一”,把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誼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最后,詩人勸慰離人:“好去莫回頭。”——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頭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細細咀嚼,卻意味深長。詩人并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首小詩短短二十個字,詩人精心刻畫了送別過程中最傳情的細節,其中的描寫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離人惜別的眼神,送別者親切而又悲涼的話語,一般人都會有親身體驗,因而能牽動讀者的心弦,產生強烈的共鳴和豐富的聯想,給人以深刻難忘的印象。心情凄涼
心情凄涼
三、表示離別的詩句
表示離別的詩句: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王維《渭城曲 》
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高適《別董大二首》
5、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7、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 李白《送友人》
8、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9、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四、表達送別的詩句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王昌齡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高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
五、關于送別的詩句
一、送朋友:
【高適·別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注:①董大:可能是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蘭庭。②曛(xūn):日色昏黃。〕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注:①淮上:指今江蘇江都。②揚子江:長江在今江蘇、揚州與鎮江之間的一段。③風笛:風中傳來的笛聲。④離亭:即古時驛站。⑤瀟湘:指今湖南。⑥秦:指今陜西。〕
二、送客人:
【崔櫓·三月晦日送客】:野酌亂無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歸人。
【張籍·送客游蜀】:行盡青山到益州,錦城樓下二江流。杜家曾向此中住 ,為到浣花溪水頭。
三、送外賓:
【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注:①扶桑:古代用于稱日本。②師:對敬龍和尚的尊稱。〕
四、送親屬:
【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注:①外弟:表弟。②言別:告別。③一:加強語氣的助詞。④滄海事:指世事變化很大。⑤巴陵: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陽。〕
五、送官人: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六、送文人:
【苗發·送司空曙之蘇州】
盤門吳舊地,蟬盡草秋時。歸國人皆久,移家君獨遲。廣陵經水宿,建鄴有僧期。若到西霞寺,應看江總碑。
七、送將軍:
【郎士元·送彭將軍】
雙旌漢飛將,萬里獨橫戈。春色臨邊盡,黃云出塞多。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注:①雙旌:儀仗用的旌旗。②黃云:喻風卷沙塵入空,彌漫如云。當今的沙塵暴。③長河:黃河。④天驕:指匈奴。〕
八、送從軍:
【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萬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九、送回歸:
【李白·送楊山人歸蒿山】: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注:①嵩山:在今河南登封。②玉女峰:太室山二十四峰之一。③掇仙草:采取仙草。④菖蒲:傳說嵩山的一種仙草。⑤紫茸:紫色的花朵。⑥騎白龍:此指飛升成仙。〕
十、送壯別:
【陸龜蒙·別離】: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六、關于送別的詩句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雨霖鈴》[1]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2]
都門帳飲無緒,[3]留戀處,[4]蘭舟催發.[5]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6]
念—去去千里煙波,[7]暮靄沈沈楚天闊.[8]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10]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陳亮【水調歌頭】
送章德茂大卿師虜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篙街行.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張元干【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辛棄疾【木蘭花慢】
席上呈張仲固帥興元
漢中開漢業,問此地,是耶非
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
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
落日胡塵位斷,西風塞馬空肥.
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
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
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
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
左思《詠史》八首
詠史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