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用象征手法的古詩5首 懸賞20分
黃巢《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寫的是秋風蕭殺,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卻精神百倍,方興未艾,長安城里遍地黃金璀璨,清香彌漫;實際上,詩人是以菊花盛開象征起義的最后勝利,表達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統治的決心和信心,顯得含蓄雋永并意味深長。
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詩,詩人運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寫石灰,實際上石灰只是個象征體,目的在寫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石灰就象征歌詠詩人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 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詩人采用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透過本詩我們可以看出本詩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胸懷淡泊,神情閑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
詩人的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詩作中。詩人以“云自無心水自閑”自況,表面上寫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從容自得,實際上這正是詩人內心的獨白。
“何必”兩句更表達了詩人這種性格特點。 作者:王維 關鍵字:|唐詩宋詞|王維|紅豆|相思豆|詩歌|古詩|MP3下載|兒歌故事|故事|故事下載|詩詞下載|試聽|小布叮|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韻譯】: 晶瑩閃亮的紅豆,產于嶺南; 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飾佩帶; 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 【評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
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
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
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后,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于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
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
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
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
王維很善于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陶淵明 《歸園田居五首》 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復得返自然。 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馀”。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二、使用象征手法的詩句 急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
三、運用象征手法的詩歌
1、不第后賦菊 唐代: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譯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后別的花就凋零了。
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2、石灰吟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3、白云泉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譯文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從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沖下山去,給原本多事的人間在添波瀾。 4、卜算子·詠梅 近代:**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雨把春天送歸這里,飛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來到。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候,懸崖邊上還盛開著俏麗的梅花。
梅花雖然俏麗,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為了向人們報告春天到來的消息。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她將會感到無比欣慰。
5、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四、運用象征手法的現代詩
《雨巷》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首詩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征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這種吸收和借鑒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為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
第一,古人在詩里以丁香結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
“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里,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里,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托詩人的感情的。
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五、具有象征手法的20個唯美句子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六、【象征手法的詩歌】
黃巢《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寫的是秋風蕭殺,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卻精神百倍,方興未艾,長安城里遍地黃金璀璨,清香彌漫;實際上,詩人是以菊花盛開象征起義的最后勝利,表達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統治的決心和信心,顯得含蓄雋永并意味深長. 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詩人采用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透過本詩我們可以看出本詩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胸懷淡泊,神情閑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詩人的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詩作中.詩人以“云自無心水自閑”自況,表面上寫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從容自得,實際上這正是詩人內心的獨白.“何必”兩句更表達了詩人這種性格特點.。
七、求象征手法的散文詩
梅花 小小的花瓣,細而有勁的枝,淡淡的粉白,纏繞在周身的芳香。
那是一種在冬天才傲然開放的花,那是一種在雪中才顯得更加純白的花,那是一種雪花壓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
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五月份,春與夏交接的季節。
陽光明媚,姹紫嫣紅。迎春花與玉蘭花剛剛開敗,月季冒出了小小的蕾,一串串粉嘟嘟的桃花,綠草如茵,這一切,都像人們說得那樣,是的,這我也同意,春天確實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
她給人的感覺就是嫩嫩的綠,淡淡的綠,無邊無盡的綠,而夏天,綠得更深了,那是翠綠,綠得更加得深沉。 然而,冬天,這四季中最沒有生氣的一個季節,給人的感覺是無邊無垠的白,雪花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僅僅能為這枯萎的冬天增添幾分綠色的松柏,此時也被蓋上了厚厚的雪被。
夏天的那些花兒們,此時也只剩下了枯枝爛葉。不再有了往日的嬌艷,不再有了往日的富貴,不再有了往日了神氣,他們那僅剩下的矮小的枝,也在雪被的壓力下累得直喘粗氣,只能悲哀的等待著死神的到來。
而此時,就在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這萬物的哀嘆聲中,梅花出現了,就在這雪地中傲然挺立著。她那高而細的枝干,絲毫受不到風雪的影響。
傲雪臨霜。在風雪中怒放,充滿了豪情,挺立著,挺立著,任憑風雪的吹打…… 這就是我喜愛梅花的原因,堅強不屈。
雖然冬天是那樣的寒冷,以至于人們都懶得出門,然而梅花卻在風雪中開著那小小的花,而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卻遠比那夏天中艷麗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的多。 你看那梅花,像極了純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灘污跡,華而不實,虛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純白,有時還帶著一點點粉紅,她留下的,是似有似無的芳香。
她的樸質與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你看那在風雪中傲然挺立,怒放著的梅花,難道你就絲毫沒有感受到她的美嗎?難道在漫無邊際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著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種不畏寒霜,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嗎?難道你不曾想到,她與紅軍戰士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嗎?難道你就沒有想到,這傲雪臨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征了我們的革命戰士們,象征了他們那種頑強不屈,勇于拼搏,渴望著暴風雪的來臨的那種精神,那種意志品質嗎? 人們贊美牡丹,是因為它的富貴,贊美荷花,是因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贊美梅花,是因為她的那種堅強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時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越挫越勇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