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蘭竹菊的詩句
蘭花詩 十二首
古 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 蘭
元 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題 畫 蘭
清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二、梅竹菊蘭的詩句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說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縝 《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詠菊》
眾芳搖落獨軒妍? 占盡風光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園小梅》?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題 畫 蘭
清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幽 蘭
唐 崔涂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竹
無言無語晚風中? 淡泊一生甘始終。 莫道風流難與共? 千古高風有誰同
唐?杜牧《題新竹》
數莖幽玉色? 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 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 欲得八簾云。 不是山陰客? 何人愛此君
梅 淡淡清輝暗暗香 墨影一枝映軒窗 春風不待化飛雪 染盡林翁華發長
蘭 深谷幽幽一莖長 月華寒輝影成雙 花開尚待三五載 不與貴人熏衣裳
竹 日影班駁蔭翳涼 且伴清風舞清揚 休言霜劍難改色 我本無心待花殤
菊 瑟瑟西風點點霜 嫣紅姹紫發正忙 賞花莫道騷客事 農舍秋光勝春光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說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縝 《菊花》
三、秋陰捧出何方雪是誰詠白海棠的詩句
哎喲
這個厲害!!!
曹雪芹里邊史湘云詠白海棠的詩句
全詩: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倩女亦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
卻喜詩人吟不倦,豈令寂寞度朝昏。
她還有一首: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墻角也宜盆。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
四、梅弄影 踏雪尋梅 歌詞
上傳者:心然 演唱者:心然 原 唱:憶雪龍葵 曲 風:流行音樂 作 詞:憶雪龍葵 作 曲:疏梅弄影 類 型:翻唱 人 氣:8302 容 量:8.902M
第一段:
怡園冬梅開,幽幽暗香來,芳心向春盡,卻是無緣來,
春臨桃李開,秋雨潤菊瓣,夏出水蓮潔,冬來雪梅白,
卿卿佳人心,回眸傾城睞,請君將梅采,以表心中感,
春園萬花開,唯梅不見在,已落無情土,唯有殘香在。
第二段:
墻角數枝梅,臨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似雪隨風擺,憐憫惹人愛,莫看嬌玲小,風雪傲骨在,
待君再尋來,卻唯梅獨開,依稀倩女影,獨抱孤冰哀,
知心唯有月,對庭滿香雪,若是未了緣,待重來生緣。
(重復第一段)
五、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賞析
【江樓夕望招客】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這首詩描寫夏夜登江樓的情景。時值夏季,城中酷熱難當,所以登江樓以消暑。登上江樓,極目遠眺,只見暮色之中,一片蒼茫,海天一色,難以分辨,回過頭來,則山巒起伏,氣勢雄奇壯偉,江流浩蕩,直向大海奔去。開篇兩句展開了闊大的視野,足見江樓地勢高峻,同時,山勢川形,海天茫茫,也正是暮色之中臨海江樓的景境特征。山川形勢既闊且長,景境也就有了層次和深度,詩人自然會進一步向上下四方尋覓、感受,俯身望去,萬家燈火,環繞四周,仰望天空,則銀河閃爍,倒映江中,這兩句寫出燈火、星光,與蒼茫大海、山川形勢形成輝映之勢,為暮色添上璀璨的光彩。下二句突然宕開一筆,寫出夏夜特殊感受,明明是“晴天”,卻感到耳邊“雨”聲一片,原來是海風吹過,參天古樹枝搖葉曳,酷似雨聲,明明是“夏夜”,卻感到眼前白“霜”一片,原來是月光照耀在江畔平沙上,晶瑩潔白,酷似霜色。這雖然是詩人想象的產物,但卻入情入理,喻比貼切,更重要的是當晴熱的夏夜,在對清涼的心理期待中,如此景境特征,自然使人想象涼爽景物,而經過這樣的描寫和感受的過程,顯然給人的心理上帶來更多的涼爽之氣息,因而結句點明消暑之事與邀客之題,就十分順乎自然了
六、蘇云坡有哪些詩句
蘇東坡????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定風波(三月七起,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還有很多諸如“《前赤壁賦》、《方山子傳》、《游金山寺》”等很多都是蘇軾的名作,由于篇幅較長,在此只做推薦。 回答者:zhenjun322 - 秀才 三級 10-26 21:08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食荔枝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春宵 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飲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龍吟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妖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卜算子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 蘇軾 鳳凰山下雨出晴。
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
苦含情,遣誰聽? 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臨江仙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南鄉子 蘇軾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馀。 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
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 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占得人間一味愚。
念奴驕 蘇軾 憑高眺望,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 桂魂非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乘鵬翼? 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 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賀新郎 蘇軾 乳燕飛華屋。
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 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推繡戶? 枉教人夢斷瑤臺曲。
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秾艷。
七、李子花詩句
李花二首
唐代:韓愈
平旦入西園,梨花數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
顏色慘慘似含嗟。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匝至日斜。
忽憶前時經此樹,正見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錄,
不見玉枝攢霜葩。泫然為汝下雨淚,無由反旆羲和車。
東風來吹不解顏,蒼茫夜氣生相遮。冰盤夏薦碧實脆,
斥去不御慚其花。
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
剪刻作此連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暫入都交加。
夜領張徹投盧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長姬香御四羅列,
縞裙練帨無等差。靜濯明妝有所奉,顧我未肯置齒牙。
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邪。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
唐代:韓愈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風揉雨練雪羞比,
波濤翻空杳無涘。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燭天夜明,
群雞驚鳴官吏起。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迷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
對花豈省曾辭杯。自從流落憂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誰論哉。力攜一尊獨就醉,
不忍虛擲委黃埃。
李花
唐代:李商隱
李徑獨來數,愁情相與懸。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
減粉與園籜,分香沾渚蓮。徐妃久已嫁,猶自玉為鈿。
過蕭尚書故居見李花,感而成詠
唐代:劉長卿
手植已芳菲,心傷故徑微。往年啼鳥至,今日主人非。
滿地誰當掃,隨風豈復歸。空憐舊陰在,門客共沾衣。
道州城北樓觀李花
唐代:呂溫
夜疑關山月,曉似沙場雪。曾使西域來,幽情望超越。
將念浩無際,欲言忘所說。豈是花感人,自憐抱孤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