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居外地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辛棄疾《菩薩蠻》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岑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應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
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李商隱《滯雨》
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柳宗元 【零陵早春】
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趙嘏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司空圖《漫書五首》
平生最識江湖味,聽得秋風已故鄉。----姜夔
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王昌齡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屢次朔方》
莫怪鄉心隨魄斷,十年為客在他州。----無名氏《雜句》
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杜牧
故鄉今夜思千里,雙鬢明朝又一年。----高適
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柳宗元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晏殊《無題》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二、當我們身居異地時,可以引用王安石寫的詩句什么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
次句“鐘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
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三、團圓佳節時,身居外地的詩句有哪些
1、《除夜作》 唐代: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譯文:住在客棧里,獨對殘燈,睡不著覺。
不知什么緣故,詩人的心情變得十分凄涼悲傷。在這除夕之夜,想象故鄉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歲,新添不少白發啊。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3、《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代: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云。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譯文:重陽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這與傳統的習俗是一樣的。封將軍治軍威嚴峻厲,常讓人感到一股肅殺之氣。
橫笛凄涼的聲音令南飛的大雁悚然驚動,嬌美的歌聲令邊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邊廷上,幸喜沒有戰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們得以放懷歡樂、醉舞軍中。
4、《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唐代:崔涂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譯文: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里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
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5、《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代: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譯文: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遠望山河,回歸故鄉的心思、回歸故土的熱望,濃得如眼前聚集的風塵。身在別人的家鄉我們一起喝下這菊花酒,我們離家萬里,望著大雁飛過的天空,心中有著一樣的悲傷。
四、古代身處異地的詩詞
點絳唇
寂寞深閨,
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
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
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
連天衰草,
望斷歸來路。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