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燈籠的詩句
描寫燈籠的詩句
1、蜀錦薦燈籠宋葛勝仲 《臨江仙·檻外奇葩江外種》
2、夜深兩行錦燈籠宋侯置 《鷓鴣天·萬點胭脂落日烘》
3、雙燈籠月宋張矩 《應天長·翠迷倦舞》
4、燈籠跳入露柱宋釋崇岳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5、燈籠露柱眉毛結宋釋崇岳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6、露柱燈籠宋釋崇岳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7、燈籠露柱宋釋崇岳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8、拶倒燈籠柱嗔宋釋崇岳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9、燈籠拍版宋釋道璨 《偈頌十二首》
10、燈籠暗地攢眉宋釋道寧 《偈六十九首》
11、燈籠露柱宋釋法薰 《偈頌六十八首》
12、燈籠吞卻露柱宋釋法薰 《偈頌六十八首》
13、露柱與燈籠宋釋梵琮 《偈頌九十三》
14、燈籠開口笑宋釋梵琮 《偈頌九十三首》
15、露柱燈籠大笑宋釋慧性 《偈頌一百零一首》
16、燈籠倒退三千宋釋慧遠 《頌古四十五首》
17、燈籠懸露拄宋釋可湘 《偈頌一百零九首》
18、露柱燈籠齊作舞宋釋妙倫 《偈頌八十五首》
19、燈籠露柱暗搥胸宋釋如凈 《偈頌三十四首》
20、露柱燈籠笑不休宋釋如凈 《偈頌十八首》
千門開鎖萬燈明,
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正月十五聞京有燈恨不得觀》李商隱
月色燈光滿帝都,
香車寶輦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同張將薊門觀燈》孟浩然
異俗非鄉俗,
新年改故年。
薊門看火樹,
疑是燭龍燃。
《十五夜觀燈》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
蘭缸艷早年。
褥彩遙分地,
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名霎,
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
來映九枝前。
《詠燈》李昪
一點分明值萬金,
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也勤挑撥,
敢向尊前不盡心。
《送綦毋三寺中賦得紗燈》李頎
禪室吐香燼,
輕紗籠翠煙。
長繩掛青竹,
百尺垂紅蓮。
熠爚眾星下,
玲瓏雙塔前。
含光待明發,
此別豈徒然。
二、描寫人掛燈籠的句子
燈籠歌謠 有關燈籠流傳較廣的歌謠: 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
打燈籠,找舅舅,舅舅躲在門后頭。 燈籠會,會燈籠,小孩不來我吹了。
西瓜燈,南瓜燈,大街小巷挑燈籠,小魚立刻唱和著,踢一腳,踹一腳,我的燈籠壞不了。小紅孩兒,戴紅帽,四個耗子抬紅轎。
花貓打燈籠,黃狗來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廟,城隍老爺嚇一跳。“ 高燈低燈,圓燈方燈。
過了今天就五更,過了五更就滅燈,明天來了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
。”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宋)清朝的《上元竹枝詞》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從心里為你照明 讓你走 走紅你的前程 遍體紅透訴說著心情 讓你聽 聽清你冷靜的激動 你的心里也明明亮亮嗎 它是相信的 紅紅的句號 真誠的肯定 其實它還想為你 心扉間掛上燈籠 臨江仙(葛勝仲) 檻外奇葩江外種,嬌春未減酲紅。
畫樓晴日斂云峰。佛香來海岸,蜀錦薦燈籠。
今夜那憂殺風景,酒花來斗妖濃。江梅冷淡避春風。
明朝來縱賞,應醉綺羅叢。答黃冕仲索煎雙井并簡揚休(黃庭堅) 江夏無雙乃吾宗,同舍頗似王安豐。
能澆茗椀湔祓我,風袂欲挹浮丘翁。吾宗落筆賞幽事,秋月下照澄江空。
家山鷹爪是小草,敢與好賜云龍同。不嫌水厄幸來辱,寒泉湯鼎聽松風,夜堂朱墨小燈籠。
惜無纖纖來捧椀,惟倚新詩可傳本。鷓鴣天(侯置) 萬點胭脂落日烘。
坐間酒面散微紅。誰教艷質撩潘鬢,生怕朝云逐楚風。
尋畫燭,照芳容。夜深兩行錦燈籠。
朱唇翠袖休凝佇,幾許春情睡思中。禪室(陸游) 早夸劇飲無勍敵,晚覺安禪有宿因。
赫赫心光誰障礙,綿綿鼻息自輕勻。蒲龕紙帳藏身穩,香碗燈籠作夢新。
勿為霜寒憶溫暖,少林立雪彼何人。初寒獨居戲作(陸游) 開殼得紫栗,帶葉摘黃甘。
獨臥維摩室,誰同彌勒龕?宗文樹雞柵,靈照挈蔬籃。一段無生話,燈籠可與談。
燈籠(陸游) 我年十六游名場,靈芝借榻棲僧廊。鐘聲才定履聲集,弟子堂上分兩廂。
燈籠一樣薄臘紙,瑩如云母含清光。還家欲學竟未暇,歲月已似奔車忙。
書生白首故習在,顛倒簡牘紛朱黃。短檠雖復作老伴,目力眩晃不可常。
平生所好忽入手,摩挲把挈喜欲狂。蘭膏瀲滟支達旦,秋雨蕭瑟輸新涼。
討論廢忘正涂乙,遂欲盡發萬卷藏。所嗟衰病終難勉,非復當年下五行。
秋興夜飲(陸游) 成都城中秋夜長,燈籠蠟紙明空堂。高梧月白繞飛鵲,衰草露濕啼寒螿。
堂上書生讀書罷,欲眠未眠偏斷腸。起行百匝幾嘆息,一夕綠發成秋霜。
中原日月用胡歷,幽州老酋著柘黃。榮河溫洛底處所,可使長作旃裘鄉。
百金戰袍雕鶻盤,三尺劍鋒霜雪寒。一朝出塞君試看,旦發寶雞暮長安。
引劍酣歌亦壯哉。要君共覆手中杯。
秋鴻陣密橫江去,暮角聲酣戰雨來。莫恨皇天無老眼,請看白骨有青苔。
中年倍覺流光速,行矣西郊又見梅。贈拄杖(陸游) 歷險橫空捷有神,得來元自剡溪濱。
同為萬里江湖客,共見三生風月身。不怕云中伴鳧舄,只愁雨后長龍鱗。
何妨更悟無生理,露柱燈籠一話新。送郤先輩歸覲華陰(李洞) 桂枝博得鳳棲枝,歡覲家僮舞翠微。
僧向瀑泉聲里賀,鳥穿仙掌指間飛。休停硯筆吟荒廟,永別燈籠赴鎖闈。
騷雅近來頹喪甚,送君傍覺有光輝。夜過舒堯文戲作(蘇軾) 先生堂前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云母。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更鼓。
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郎君欲出先自贊,坐客斂衽誰敢侮。
明朝阮籍過阿戎,應作羲之羨懷祖。
三、春節掛燈籠的詩歌
《糊燈籠》
紅紅糊紅粉燈籠,
給軍屬送光榮燈;
芬芬糊粉紅燈籠,
給軍屬送燈光榮;
紅紅糊完紅粉燈籠,
糊粉紅燈籠;
芬芬糊完粉紅燈籠,
糊紅粉燈籠。
《新年到》
快樂的新年多熱鬧
無論男和女老和少
穿新衣帶新帽
大家樂樂陶陶
家家戶戶樂逍遙
過新年人人笑
見面說聲新年好
新年好快樂的新年多熱鬧
無論男女和老少
穿新衣帶新帽
大家樂樂陶陶
大家歡迎新年到
《寫福字》
房胡子,
黃胡子,
新年到了寫福字;
不知道房胡子的福字寫得好?
還是黃胡子的福字寫得好?
四、描寫人掛燈籠的句子
送張四 王昌齡
楓林已愁暮,楚水復堪悲。
別后冷山月,清猿無斷時。
聽流人水調子 王昌齡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重別李評事 王昌齡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
九月九日 崔國輔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
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述懷寄衡州令狐相公 李益
調元方翼圣,軒蓋忽言東。道以中樞密,心將外理同。
白頭生遠浪,丹葉下高楓。江上蕭疏雨,何人對謝公。
柳楊送客 李益
青楓江畔白蘋洲,楚客傷離不待秋。
君見隋朝更何事,柳楊南渡水悠悠。
送人歸岳陽 李益
煙草連天楓樹齊,岳陽歸路子規啼。
春江萬里巴陵戍,落日看沈碧水西。
巴江夜猿 馬戴
日飲巴江水,還啼巴岸邊。
秋聲巫峽斷,夜影楚云連。
露滴青楓樹,山空明月天。
誰知泊船者,聽此不能眠。
贈別江客 馬戴
湘中有岑穴,君去掛帆過。
露細蒹葭廣,潮回島嶼多。
汀洲延夕照,楓葉墜寒波。
應使同漁者,生涯許釣歌。
懷黃頗 馬戴
有客南浮去,平生與我同。
炎州結遙思,芳杜采應空。
秦雁歸侵月,湘猿戲裊楓。
期君翼明代,未可戀山中。
五、描寫燈籠的詩句有哪些
1. 《與僧智如夜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門閑無謁客,室靜有禪僧。
爐向初冬火,籠停半夜燈。
憂勞緣智巧,自喜百無能。
2. 《鷓鴣天·寶篆龍煤燒欲殘》
年代: 宋 作者: 趙長卿
寶篆龍煤燒欲殘。細聽銅漏已更闌。
紗窗斜月移梅影,特地籠燈仔細看。
幽夢斷,舊盟寒。那時屈曲小屏山。
風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閑。
3. 《再次前韻》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秋燈一點映籠紗,好讀楞嚴莫念家。
能了諸緣如夢事,世間唯有妙蓮花。
4. 《夢后聞蛩》
年代: 宋 作者: 賀鑄
籠燈耿欲滅,枕下蟲聲切。
底許事相關,煎人腸斷絕。
5. 《燈籠》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我年十六游名場,靈芝借榻棲僧廊。
鐘聲才定履聲集,弟子堂上分兩廂。
燈籠一樣薄臘紙,瑩如云母含清光。
還家欲學竟未暇,歲月已似奔車忙。
書生白首故習在,顛倒簡牘紛朱黃。
短檠雖復作老伴,目力眩晃不可常。
平生所好忽入手,摩挲把挈喜欲狂。
蘭膏瀲灩支達旦,秋雨蕭瑟輸新涼。
討論廢忘正涂乙,遂欲盡發萬卷藏。
所嗟衰病終難勉,非復當年下五行。
六、有關于春節掛燈籠的詩
1.彩龍兆祥,民阜國強_燈籠的寓意2.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這首很熟悉吧,辛棄疾的《青玉案》,講的是元宵節(算春節的一部分)第一句的花千樹就是指元宵節燈籠之多,千千萬萬。3.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是唐崔液的《上元夜》也是講元宵節的,后面的聞燈不看來就是講元宵節看燈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