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感情一去不復返的成語
形容感情一去不復返的成語
比較常見的有這些:
泥牛入海 - 石沉大海 - 杳無音信 - 覆水難收 - 人去樓空 - 光陰似箭
光陰似箭guāng yīn sì jiàn
【成語解釋】:光陰:時間。時間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成語出自】:前蜀·韋莊《關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成語簡拼】:gysj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光陰似箭是褒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半年有余。(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
【近義詞】:日月如梭、白駒過隙
【反義詞】:度日如年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定語、分句;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二、誰有描寫時間一去不復返的詩句
1、夕陽西下幾時回?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釋義: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才能回來?
花兒總要凋落讓人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里徘徊。
2、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短歌行》唐代: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愿,與人駐顏光。
釋義:
白天何其太短暫,百年光陰很快就過去了。
蒼穹浩渺無際,萬劫之世實在是太長了。
就連以長壽著名的仙女麻姑,頭發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壺的游戲,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億次了。
我想駕日車攬六龍,轉車東回,掛車于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漿,每條龍都各勸其一觴酒,讓它們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駕日出發。
富貴榮華非我所愿,只愿為人們留住光陰,永駐青春。
3、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王孫游》南北朝:謝朓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釋義:
地上長滿了如絲的綠草,樹上開滿了爛漫的紅花,已是暮春時節了。
莫說你不回來,即使回來,春天也過去了。
4、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偶成》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釋義: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5、逝矣經天日,悲哉帶地川。寸陰無停晷,尺波豈徒旋。
《長歌行》魏晉:陸機
逝矣經天日,悲哉帶地川。
寸陰無停晷,尺波豈徒旋。
年往迅勁矢,時來亮急弦。
遠期鮮克及,盈數固希全。
容華夙夜零,體澤坐自捐。
茲物茍難停,吾壽安得延。
俛仰逝將過,倏忽幾何間。
慷慨亦焉訴,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無所宣。
迨及歲未暮,長歌乘我閑。
復釋義:
太陽每天由東到西運行,時間日益流逝。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真是可悲。短短的光陰從不停留,尺寸的波浪怎能夠自動回流?歲月的逝去和到來猶如弓箭那樣迅速。久遠的生命很少人能夠達到,能活到百歲的本來就很少。
人的容顏每天都在凋謝,人的體力和精神也無緣無故地自動消耗著。生命本就難以停留,壽命本就難以延長,人活在人世間,不過是瞬間而逝的事情。即使對此怨憤不平也無濟于事,因為這是自然的規律。只恨我還沒有建立功名,不能留名史冊。趁著年歲還沒有到晚年的時候,唱一曲長歌來表達自己的情志。
三、描寫時光一去不復返的詩句
1、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自:兩漢·佚名《長歌行》 釋義: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老來悲傷也沒用了。 2、詩句: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出自:宋代·朱熹《勸學詩 / 偶成》 釋義: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3、詩句: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出自:唐代·佚名《金縷衣》 釋義: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4、詩句: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出自:唐代·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釋義: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5、詩句: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出自:南北朝·鮑照《擬行路難·其一》 釋義:也擋不住年歲將老紅顏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涼。
四、形容感情一去不復返的成語
形容感情一去不復返的成語比較常見的有這些:泥牛入海 - 石沉大海 - 杳無音信 - 覆水難收 - 人去樓空 - 光陰似箭光陰似箭guāng yīn sì jiàn 【成語解釋】:光陰:時間。
時間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成語出自】:前蜀·韋莊《關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成語簡拼】:gysj【成語字數】:4個字【感情色彩】:光陰似箭是褒義詞【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年代】:古代【常用程度】:常用【成語示例】: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半年有余。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近義詞】:日月如梭、白駒過隙【反義詞】:度日如年【成語語法】:主謂式;作定語、分句;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五、形容“時光一去不復返”的古詩有哪些
1、《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2、《勸學詩》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代要知道發憤苦讀,勤奮學習。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3、《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4、《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譯文: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并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鉆研中。
5、《金縷衣》
唐代: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譯文: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
六、詩句:<>;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世事茫茫。
人生的短暫與時間的無窮,世事無變幻與宇宙的永恒體現在短短的詩句當中,令人思索無限。 狂傲的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此作,為之斂手。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不低人一頭的李白敗在了崔顥的手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54),一生仕途坎坷,長期漂泊羈旅。
一日,他登上黃鶴樓,看眼前鶴去樓空,望天際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覺慨然于歲月不再,人世茫茫,寫下了這首為嚴羽高評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的千古名作《黃鶴樓》。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
人們留下什么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舍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注和反復品味的名句。
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該是即“一切”之意。 “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
“白云”變幻難測,寓托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如果說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么“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
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濃濃的鄉愁。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些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極富人情味:艷陽高照,碧空如洗。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佇立在眼前。
和煦的陽光灑滿江面,溫暖著親人。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游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筑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
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 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
詩作具有的濃郁民歌風味,景到言到情到,語如聯珠,自然天成,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 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把鄉愁情懷抒發得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峰巔,成為被后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的 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 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評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
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
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傳說李白登此樓, 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嚴滄浪也說唐人 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感情一去不復返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