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 李夢陽《開先寺》翻譯
譯文:
李夢陽,字獻吉,慶陽(今屬陜西)人。弘治六年李夢陽參加陜西鄉試考取第一名,第二年考中進士,授予戶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李夢陽受皇帝詔命,進呈奏章,透徹地論述了朝政得失。末了說:“壽寧侯張鶴齡收羅無賴之徒,牟利害民。”張鶴齡上奏辯解,摘出李夢陽奏章中的“陛下厚待張氏”之語,誣陷李夢陽把皇后謗訕為張氏,罪當論斬。當時皇后得寵,皇后之母金夫人向明孝宗哭訴。明孝宗不得已逮捕李夢陽,關押到錦衣衛監獄。不久赦免放出,剝奪俸祿。金夫人仍哭訴不止,明孝宗不聽。左右之人明白,明孝宗保護李夢陽,請求不加重罪,只給予杖責來泄金夫人之憤。明孝宗又不答應,對尚書劉大夏說:“你們想用杖刑擊斃李夢陽罷了,我豈能殺害耿直的大臣快慰左右之心!”有一天,李夢陽在途中碰見張鶴齡,張口臭罵他,用馬鞭抽打他,打落了兩顆牙齒,張鶴齡不敢和李夢陽計較。
孝宗駕崩,明武宗即位,劉瑾等“八虎”當權,尚書韓文與同僚們說起時事就哭了起來。李夢陽說:“公是大臣,為什么哭?”韓文說:“不哭能怎么辦?”李夢陽說:“近來言官彈劾群閹,閣臣正極力支持他們的奏章,公如果能率領各位大臣拜伏宮闕據力相爭,閣臣必定響應,除去那些人就容易了。”韓文說:“好。”他囑咐李夢陽起草 奏疏。不巧計劃泄露,韓文等被驅逐離職。后來劉瑾借別的事將李夢陽關在獄中,要殺他,康海替他游說劉瑾,李夢陽才獲免。
劉瑾被殺后,李夢陽官復原職,被調任江西提學副使。副使歸總督管轄,李夢陽卻與總督對抗,總督陳金厭惡他。一起揖見巡按御史,李夢陽又單單不去揖見,并命令學生也不要拜謁上官,即使拜見,只作揖,不跪拜。御史江萬實因此也討厭李夢陽。淮王府的軍校與學生們發生爭執,李夢陽把軍校鞭打一頓。淮王發怒,奏報皇上。帝詔令總督陳金查辦,陳金檄令布政使鄭岳查辦。江萬實又奏報李夢陽的不足之處,參政吳廷舉也與李夢陽有矛盾,便上疏參劾李夢陽冒犯上官。詔令遣大理卿燕忠前來審理,把李夢陽羈押在廣信獄中。萬余學生替李夢陽訟冤,燕忠不寬恕夢陽。反而彈劾李夢陽欺凌同僚,挾制上司,于是命他穿官服閑居離職。
李夢陽回家閑住以后,更加放縱不羈,桀驁不馴,修治園池,招請賓客,天天與俠豪少年在繁臺、晉丘之間縱情射獵,名聲在天下十分響亮。寧王朱宸濠謀反被殺,御史周宣彈劾李夢陽與他結黨謀反,夢陽被逮捕。大學士楊廷和、尚書林俊極力解救,但夢陽仍被革職。不久夢陽去世,他的學生私下里給他取了一個文毅公的謚號。
二、古詩中有哪些詩句描寫瀑布的
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2007-04-04 12:00:45)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蘇聯吉爾吉斯境內)。
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早年在蜀中就學漫游。
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
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
后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潯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飄泊于武昌、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處。
縱觀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較復雜的。儒家、道家、縱橫家、游俠思想對他都有影響。
他企羨神仙,向往隱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愿走科舉的道路。
他想通過隱居,求仙獲取聲望,從而在名人薦舉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詩人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度過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
李白存詩九百九十多首。這些詩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筆鋒揭露政治集團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畫筆點染祖國壯麗的山河。
他的詩篇,無論五言七言,無論古體近體,無不別具風格,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杜甫(712-770):唐詩人。
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祖藉襄陽(今屬湖北),自其曾祖時遷居鞏縣(今屬河南)。
杜審言之孫。自幼好學,知識淵博,頗有政治抱負。
開元后期,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
后寓居長安(今屬陜西)將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有較深的認識。靠獻賦得始得官。
及安祿山軍陷長安,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
不久棄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
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一說飫死耒陽。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統治者的罪惡作了較深的批判,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愿望。許多優秀作品,顯示出唐代由開元、天寶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故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和發展《詩經》以來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起著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
《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等詩,皆為人傳誦。但有些作品也存在著較濃厚的“忠君”思想。
有《杜工部集》等。 本文有兩首古詩。
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
后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境,表現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了他對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鄉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
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云霧。
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
三、文言文翻譯
我剛去廬山,見廬山山谷奇峻秀麗,是我平生從未見過的,由于眼睛看不過來,于是產生了不想寫詩的念頭。過了一會見到了山中的僧人,僧人都喊:"蘇子瞻來啦!"我聽了不覺作了一詩:芒鞵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然后又暗笑前面說的太嗔怪,便又作了兩首:"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和“自昔憶清賞,初游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那一天有人把陳令寫的《廬山記》拿給我看,我邊走邊讀,看到書里有徐凝、李白的詩,不覺啞然失笑。又來到開先寺,長老向我求詩,于是寫了一首絕句: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來來往往在山南已有十余天,認為景色奇特但描寫卻不能窮盡,挑了其中最好的,比如漱玉亭、三峽橋,所以寫了這兩首詩。最后和摠老同游西林,又寫了一絕句:“橫看成嶺側成峯,到處看山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的廬山詩在這時已窮盡了啊。
乎~·`~累死我了。一般翻譯詩句不需譯的,所以其中的詩我原封不動的抄了下來。譯的不好還請見諒。
喂,我說樓下的樓下,你抄我的也標明個出處好不?我翻譯的好辛苦的哎!!
四、有沒有關于大瀑布的古詩10首
1,《望廬山瀑布》唐代:李白
原文: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話文釋義: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2,《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唐代:張九齡
原文: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白話文釋義:瀑布從高高的廬山上落下猶如萬丈洪泉,遠望長長的半山腰,紫氣彌漫。飛流而下的瀑布奔騰著流過層層雜樹,飄飄灑灑穿過重重云煙。紅日映照,恰似彩虹當空;天朗氣清,如聽到風雨聲。廬山到處是秀麗景色,水汽與煙云融為一體,更顯出氣象萬千。
3,《瀑布聯句》唐代:李忱和香嚴閑禪師
原文: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白話文釋義:瀑布是山上的涓涓細流經過千巖萬壑的考驗后不辭勞苦,遠看就知道它的源頭是從高山上來,瀑布注成溪流,可溪流怎能留住它,溪流又匯成江河,江河入海,掀起波濤。
4,《雙調·水仙花》元代:喬吉
原文: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干。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白話文釋義:天上的織機已經停止了編織,月梭兒閑在一旁。石壁上高高地垂下一條如雪的白練,閃著寒光。冰絲帶著雨水,掛在天空中,曬了幾千年了,都還沒有曬干。
晶瑩的露珠冰涼冰涼在,人忽然覺得身上的衣服有些單薄。這瀑布啊,如白虹一頭扎進澗中飲吸一般,像玉龍撲下山岡一樣,又像晴天里的雪片在沙灘上飛舞。
5,《開先寺》明代:李夢陽
原文:瀑布半天上,飛響落人間。莫言此潭小,搖動匡廬山。
白話文釋義:瀑布從半空中直落下來,聲音洪亮落入人間,不要說這潭水小,它搖動起來撼動整個廬山。
6,《望廬山瀑布水二首》唐代:李白
原文: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白話文釋義:從西面登上香爐峰,向南望見瀑布高掛在山前。水流直下達三百丈,沿著山谷奔涌前行幾十里。速度快如風馳電掣,隱約之中宛如有白虹騰空。乍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下,彌漫飄灑在半空中。仰觀瀑布那氣勢真雄奇啊,這是神靈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風也吹不斷,江上月光卻能直透其中。水流在空中任意飛濺,沖刷著兩側青色的石壁。飛騰的水珠散發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騰。我本來就最愛游賞名山,面對此景心胸更寬廣。不必像服瓊漿一樣成仙,此水已足以蕩滌塵俗。
7,《廬山瀑布》唐代:徐凝
原文: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白話文釋義:在空中落下的泉水想刀刃一樣筆直,直入江水不停息。像是在練習飛翔一樣,似一條界限讓人感覺煥然一新,沖破了普通的綠水青山。
8,《絕句》宋代:王安石
原文:拔地萬里青嶂立, 懸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機絲掛, 映日還成五色文。
白話文釋義:仿佛拔地而起延綿萬里的屏嶂矗立著,仿佛懸掛空中千丈高的素白天河分開而來。仿佛人間共看天仙玉女把織絲掛起來了,這絕美的瀑布映襯著日光發出了五彩的光芒。
9,《瀑布》唐代:施肩吾
原文:豁開青冥顛,瀉出萬丈泉。如裁一條素,白日懸秋天。
白話文釋義:如青天之頂裂開一個豁口,萬丈清泉從中瀉下來;又如剪裁一條素絹,在麗日朗照下,從秋高氣爽的藍天上飄然下懸。
10,《繚綾》唐代:白居易
原文: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
白話文釋義:繚綾繚綾,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羅、綃,也不似紈、綺。該是像那天臺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織在上面的圖案美得令人叫絕,底上鋪了一層白煙,花兒攢成一叢白雪。
五、形容山間的詩句
有關山水風光的詩句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S226;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開先寺》的詩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