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樣作格律詩
樓主如唔。
粗淺之見,不敢私揣;若能引玉,實屬有幸。不當之處,深望斧正。
格律詩又稱近體詩,通常是指唐以后的中國古詩,分為四句一首的絕句和八句一首的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又可細分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規格,音韻有一定規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則。它是古老和傳統的詩體,結構嚴謹,字數、行數、用韻、平仄、對仗都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字數、行數樓主想必知曉,恕不贅述。 其次,押韻要求一韻到底,奇數句除首句外其他句尾不能押韻;偶數句尾必須押韻。
具體韻部可參閱《中華新韻》或《平水韻》。 最后重點談談平仄和對仗。
甲:平仄 平仄概念:平是一類平和的聲調,仄是一類激越的聲調,具體分類如下:今韻中現代四聲的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古韻中上平下平兩種為平聲、上去入三種為仄聲。 平仄形式要求:同句之中偶數字位聲調要求平仄交替出現,一般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
上下句之間偶數字位聲調要求平仄相粘或相對。相粘即為相同,相對即為相反。
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等。同時,每句之中不能出現孤平、尾三平、尾三仄等等。
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就叫“拗”。出現了拗字,可在本句或在對句適當的位置,將一個仄聲改為平聲,以示挽救,叫“拗救”。
拗救句型:五言詩中一字拗三字救、三字拗四字救;在七言中,三字拗五字救、五字拗六字救等。 絕句平仄的基本格式: 一、五絕平仄的基本格式: 五絕即五言絕句的簡稱,有四種常見格式。
注意:中是指可平可仄。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中仄平平仄 黃河入海流。
中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 中平平仄仄 更上一層樓。 中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驚風, 中仄仄平平 將軍夜引弓。
中平仄仄平 平明尋白羽, 中平平仄仄 沒在石棱中。 中仄仄平平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 中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中仄仄平平 不敢高聲語, 中仄平平仄 恐驚天上人。 中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聽鼓 (李商隱) 城頭疊骨聲, 中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中仄仄平平 欲問漁陽摻, 中仄平平仄 時無禰正平。 中平仄仄平 一、七絕平仄的基本格式。
七五絕即七言絕句的簡稱,有四種常見格式。注意:中是指可平可仄。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中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還。 中仄平平仄仄平 兩岸猿聲啼不住, 中仄平平平仄仄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中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夜讀范至能…… (陸游) 公卿有黨排宗澤, 中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無人用岳飛。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遺老不應知此恨, 中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節解沾衣。
中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蘇臺攬古 (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 中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勝春。 中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中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吳王宮里人。
中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絕句四首(其三)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中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 中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 中平仄仄平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
中仄平平仄仄平 古代李白、王維、王之渙都是絕句圣手,如果樓主能把絕句寫得出神入化,再寫律詩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乙:對仗 對仗的基礎是詞性。
詞性分為11類。即:名,動,形,量,代,(此為實詞)副,介,連,助,嘆(此為虛詞)。
對仗即實對實(名對名,動對動,形對形,數對數,代對代等)虛對虛(副對副,介對介,連對連,助對助等)另:重疊詞對重疊詞,聯綿詞對聯綿詞(即聯合詞,二字不能拆開,如差參,葡萄,蜘蛛。)聯綿詞多為雙聲如:明媚,疊韻如:逍遙,或既雙聲又疊韻,如輾轉。
律詩八句依次組成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四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杜甫也寫過四聯都對仗的律詩,可謂是詩中極品。
絕句的對仗形式比較自由。絕就是截,截就是去掉的意思。
絕句對仗形式可分為四種:1、截前:首句不入韻,一二句對仗 2、截后:首句可入韻可不入韻,三四句對仗。3、截中:首句可入韻可不入韻,全不對仗。
4、截兩頭:首句不入韻。對仗:兩兩對仗。
(一般第三種常見第四種不常見) 對仗的特殊形式:1、隔句對:即上聯的出句和下聯的出句相對,上聯的對句和下聯的對句相對。從整體上說是兩句對兩句。
從句子成份看是隔句遙相對仗,故稱隔句對,亦稱扇面對,扇對,如: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流在十三弦。
2、流水對:即兩句意思上下流貫的對仗,也叫串對。這種對仗。
相對的兩個句子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
也就是說,出句和對。
二、格律詩特點
律,是規定和法度。格律詩又稱律詩。在唐代叫“近體詩”或叫“今體詩”。律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法度最為嚴謹的一種詩歌體裁。
第一節 律詩的章句
1、律詩的章法
律詩,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每首四句者叫絕句,八句者叫律詩,八句以上者稱排律。每句五字的絕句叫五言絕句,簡稱五絕。每句七字的絕句叫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每句五字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每句七字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排律也有五言七言之分。五律、七律的八句分為四聯:第一二兩句叫首聯,三四兩句叫頷聯,五六兩句叫頸聯,七八兩句叫尾聯;絕句的第一二兩句叫首聯,三四兩句叫尾聯,絕句對對仗沒有必須的要求。排律除首尾兩聯,中間的聯數可任意增加。律詩包括排律,中間各聯必須對仗。
上面是律詩的格式要求。律詩的章法還包括謀篇的結構規律,即詩的起、承、轉、合。
起,即開始;承,即承上;轉,即轉折;合,即收合。起、承、轉、合在律詩中以聯為單位;在律絕中以句為單位。
如[唐]杜甫《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首聯點題是“起”;頷聯登樓所見,是“承”;頸聯引出眼前的困境,是“轉”;尾聯由登樓望遠而懷念故鄉,是詩意的深化、收結,是“合”。
起是破題,千萬不能離題;承是承題詳述,要求形象具體;轉是深化內涵,引出本意;合是首尾相顧,強化詩意。這一章法在元代以前是在不自覺中運用的,元以后才明確了這一規則。不只是律詩,一切文章都應運用這一謀篇規律。
2、律詩的句法
律詩的句子客觀存在著音調節奏和意義節奏,它們有時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情況也很多,需要分別作一說明。
音調節奏較為單純,一般是兩個字音組成一個音節。因律詩的每句字數為奇數,所以一般最后一個字單獨為一個音節。
意義節奏一般以詞為單位,單音詞一個字即為一個節奏單位,雙音詞則二個字為一個節奏單位,多音詞可依此類推。但是,更多的情況下是根據詩的意義節奏來劃分,不能簡單地以字或詞劃分。
詩的吟誦一般要以音調節奏為主,也要照顧到意義節奏。因此,熟悉詩的句法很重要,初學者掌握了句子節奏,可以提高欣賞格律詩的興趣和水平,更有助寫作時遣詞造句,這是初學者應具備的基本功之一。
[唐]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讀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李白《早發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讀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律詩的意義節奏比音調節奏復雜得多,五言者有九種,七言者有十二種。它主要應以意詩而不僅是按字詞的本意來劃分。了解意義節奏是為了準確理解詩句的意義。這對欣賞和習作都是很必要的。
三、詩的結構問題
(1)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
它對詩的行數、詩句的字數(或音節)、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 (2)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
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行數、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是歐美自由詩的創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
我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 (3)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
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四、怎樣寫好格律詩的轉句
“轉”是章法的一部分,是章法重要的一環,往往是一首詩的主旨所在。“轉”,古人也稱為“跳轉”,就是要盡量使轉折之筆蕩開,造就波瀾,給人“峰回路轉”之感。這一“轉”避免了詩歌的平直,讓詩意一下子鮮活生動起來,同時也轉向了詩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鑒賞詩歌,抓住“轉''句是關鍵。它的重點就是要有變化,即必須轉出新意,必須使讀者眼前一亮,有讀完全詩的強烈欲望。否則就流于平淡。注意轉的時候不能與起、承相并列,必須與前面有區別,即另起一層意思。同時,還必須勢均力敵,不能筆力轉弱。所以楊載在《詩法家數》“頸聯與前聯之意相應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 除非是通篇抒懷或者通篇寫景,轉這一環一般是在頸聯。
A、與承的關系:轉對承來說,要有承接,這就是“相應”。眼界要寬,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也不能忽然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不知所云,前后都要有照應。
B、與合的關系:轉應該為結句作鋪墊,
又不能直接搶了結句的風頭。
C、轉句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轉要在起、承描寫的基礎上,來抒發作者的情,就是我們所說的觸景生情。照應起、承,為合作鋪墊,闡明主旨。
五、律詩格律
此篇有兩個明顯錯誤: 1,第一段第一句:“格律詩是指唐以后的古詩,分為絕句和律詩。”
這句說得很不確切。“格律詩”就是“近體詩”,相對于“古詩”而說的。
近體詩講究格律,古詩不講究格律。唐以后詩人寫古詩的時候還盡量避免句子入律。
古詩和近體詩在格律上是“對著干”的。 如果說“格律詩是指唐以后的古詩”,那么《蜀道難》《兵車行》《石壕吏》等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格律詩嗎?明顯不是。
事實是:唐朝以后,詩人既寫格律詩,又寫古詩的。 2,第一段第二句:“……平仄或輕重音、……” 以輕重音為要素的語言是以輕重遞用為詩的節奏。
英語是以輕重音為要素的語言,自然以輕重遞用為詩的節奏。 漢語中不存在“輕重音”。
從古韻上來說,按照設想,平聲長些,仄聲短些:漢語詩歌的節奏是平仄遞用的。 平仄遞用也就是長短遞用,平調與升降調或促調遞用。
漢語近體詩中的仄仄平平乃是一種短長律,平平仄仄乃是一種長短律。 所以,可以把“輕重音”刪掉。
。
六、寫格律詩有哪些基本要求
詩詞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聲律、對仗、押韻、定句、定言、節奏、章法。
一、聲律:指講求平仄。(這里僅指狹義的聲律,廣義的聲律還包括用韻等詩詞在聲調上的規范和要求。)
1.句內平仄相間;
2.聯內句間平仄相對;
3.聯間鄰句間平仄相粘;
4.腳分明。
二、對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兩聯可對可不對,可工對也可寬對之外,中間有多少聯都必須對仗,并且應是工對。(工對是指對仗嚴格工整的對子,寬對則相反。)
三、押韻: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數句尾押韻一次。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數句尾;
2.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一般與對仗有關。不對仗以入韻為常,也可不入韻;對仗以不入韻為常,也可入韻。首句不入韻,五言較多,七言較少;
3.押平韻;
4.一韻到底,過去是這樣。但從理論上講,格律詩應是可以換韻的;
5.腳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個字重復作韻;
7.不可大量連續使用同音的字作韻;
8.不可撞韻;
9.盡量避免擠韻(詩文中不恰當的地方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擾韻美效果,稱“擠韻”。)
10.盡量做到高要求:用韻上層樓。
四、定句:指每首詩有一定的句數。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數,并且句句相等。
六、節奏:指格律詩有一定的節奏結構要求。詩句的意義結構必須與詩句的節奏結構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詩的章法。主要內容有:整首句子成雙成聯、聯內相承、聯間遞轉、首聯起承、尾聯轉合等。
七、如果有一個人很不合群怎么用一個四字短語來形容它
格格不入
1、格律詩
造句:聞一多是第一個倡導詩的形式美的詩人,他創建的新格律詩,在感性形式方面,探索節奏、韻腳、語調、重復、對偶等詩體建構;
解釋:指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韻律寫成的詩。它們每一首的句數,每一句的字數都是固定的;其中字的平仄,句的押韻,以及哪些句子要對仗都有一定的格律。
2、格律
造句:聞一多是第一個倡導詩的形式美的詩人,他創建的新格律詩,在感性形式方面,探索節奏、韻腳、語調、重復、對偶等詩體建構;
解釋:詩、賦、詞、曲等關于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
3、格式
造句:通過消息進行交互的應用程序具有松散耦合的優點,因為只要雙方使用相同的消息格式,那么一個系統中的更改就不會對另一個系統產生影響。
解釋:一定的規格式樣:公文~|書信~。
4、黑格爾辯證法
造句:以往人們往往注意黑格爾辯證法與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唯物主義以及國民經濟學對馬克思的影響,而常常忽視了施蒂納的作用。
解釋: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辯證法,德國古典哲學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概念的自我發展。它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即描寫為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轉變和發展之中,并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這種觀念的辯證法雖然猜測到了客觀事物的辯證法,但它完全顛倒了主觀和客觀的關系。
5、修辭格
造句:結構隱喻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種修辭格,更是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和認知新事物的一種思維和認知方式,被人們廣泛運用于生活中的各個層面。
解釋:各種修辭方式,如比喻、對偶、排比等。
6、規格
造句:關于那篇博文我收到了很多反饋信息,一些人真的根據我列的規格組裝了自己的電腦,他們對電腦的性能很滿意,并給我發了一些郵件。
解釋:(1)產品質量的標準,如一定的大小、輕重、精密度、性能等。(2)泛指規定的要求或條件。
7、人格
造句:他還會摒棄這個觀點即如果觀察者將注意力放到一個圖像的某些細節上而不是更宏觀的整體圖片上,這個人很可能有強迫性的人格。
解釋:(1)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2)個人的道德品質:~高尚。(3)人的能作為權利、義務的主體的資格。
8、性格
造句:你的性格,你目前的技能,你在將來獲取和發展新技能的能力,以及你的生活工作經歷,所有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共同構成你對新情況的適應能力。
解釋: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英勇、剛強、懦弱、粗暴等。
9、比較價格
造句:迄今為止,1000個以上的應用程序上傳到了Android市場,包括ShopSawy(它會對條形碼然后比較價格),我們自己的Latitude,以及吉他英雄世界巡回演唱會。
解釋:見〖不變價格〗。
10、價格
造句:如果在柏林市中心有一套公寓,價格上漲時就可以隨時把它變現。
解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如一件衣服賣五塊錢,五塊錢就是衣服的價格。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格律詩句子結構怎樣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