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中韓友誼的詞語
情同手足
qíng tóng shǒu zú
【解釋】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樣。
【出處】唐·李華《吊古戰場文》:“誰無兄弟,如足如手。”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足;不能讀作“zhú”。
【辨形】手;不能寫作“首”。
【近義詞】情逾骨肉、親如手足、情同骨肉
【反義詞】勢如冰炭、勢不兩立
【辨析】~與“親如手足”有別:~側重于形容感情深厚;“親如手足”側重于形容關系親密。
【例句】
(1)他們兩個人從小就是好朋友~。
(2)我們多年在一起;~。
二、【查找幾句有關友誼的詩句或名言】
君有奇才我不貧. -(清)鄭板橋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戰國)莊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 -(明)馮夢龍 于患難風豪杰. -(清)魏禧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漢書》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鮑溶 大丈夫處世處,當交四海英雄. -《三國志.蜀書.劉巴傳》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陳剛中 朋友,以義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漢樂府》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 . -(宋)歐陽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史記》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晉)陶淵明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唐)白居易 人生結交在終始,莫為升沉中路分. -(唐)賀蘭進明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 -(三國)曹植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明)馮夢龍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韓愈 一貴一賤交情見. -(唐)駱賓王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 -《雁門集》 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 -(明)馮夢龍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易.系辭上》 嬰其嗚矣,求其友聲 . -《詩經.小雅》 樂莫樂兮新相知. -(戰國)屈原 刎頸之交. -《漢書.諸葛豐傳》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論語.子路》 禮尚往來. -《禮記.曲禮》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戰國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權利合者,權力盡而交疏. -《史記》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選.爭報恩》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唐)張九齡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親. -(唐)杜甫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樸子.交際》 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眼如仇人. -《遜志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雜. -《抱樸子.交際》 勢力之交難以經遠. -(晉)陸機 丈夫結交須結貧,貧者結交交始親. -(唐)高適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陶潛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棄疾 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 -《戰國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 找一個贊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個挑你刺的朋友. -《當代青年談人生》 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 -華羅庚 在背后稱贊我們的人就是我們的良友. -(西)塞萬提斯 事實上,每個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進與落后的,問題在于我們怎樣去幫助后進朋友,使他進步,切莫跟著他隨波逐流,這才是真正的“夠朋友”. -謝覺哉 友情在我過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點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樂,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談工作,不談學習,不談政治,只談個人之間私利私憤的事,這叫做“群居終日,言不乃義” . -謝覺哉 友誼永遠是美德的輔佐,不是罪惡的助手 . -(羅馬)西塞羅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敵人更糟糕. -(印度)釋迦牟尼 誰若想在厄運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日待人以寬. -(波斯)薩迪 把友誼歸結為利益的人,我以為是把友誼中最寶貴的東西勾銷了. -(羅馬)西塞羅 有些人對你恭維不離口,可全都不是患難朋友 -(英)莎士比亞 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伊索 友誼真是一樣最神圣的東西,不僅值得特別推崇,而是值得永遠贊揚. -(意)卜伽丘 趨炎附勢的小人,不可共患難 ! -(英)拜倫 你若聰明,莫把那人當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敵人交情深厚. -(波斯)薩迪 友誼永遠是一個甜蜜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 -(黎)紀伯倫 患難識朋友 . -(蘇)列寧 在快樂時,朋友會認識我們;在患難時,我們會認識朋友. -(英)柯林斯 在緊急時舍棄你的朋友不可信賴. -(希臘)伊索 不要靠饋贈去獲得朋友.你須貢獻你誠摯的愛,學會怎樣用正當的方法來贏得一個人的心. -(希臘)蘇拉格底 擇友宜慎,棄之更宜慎. -(美)富蘭格林 朋友是抵抗憂愁、不愉快和恐懼的保衛者,是友愛與信賴的罐子. -《五卷書》 朋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使友誼永存. -查理士 陰險的友誼雖然允許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卻要剝奪掉你的珍寶-獨立思考和對真理純潔的愛! -(俄)別林斯基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并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點什么,。
三、搜索有關友情的古詩句和名言警句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臺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1.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2.讀一書,增一智。 3.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5.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6.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7.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8.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10.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12.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干。 13.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14.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緬甸諺語) 16.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17.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
(歐洲諺語 18.美德是勇敢的,善良從來無所畏懼。(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19.我只知道所謂道德是指你事后覺得好的東西,所謂不道德是指你事后覺得不好的東西。
(美國作家 海明威.E.) 20.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21.不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么都不能代替親密的友情。
-- 普 希 金 22.君有奇才我不貧。 -(清)鄭板橋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戰國)莊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于患難風豪杰。
-(清)魏禧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鮑溶 大丈夫處世處,當交四海英雄。
-《三國志.蜀書.劉巴傳》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陳剛中 朋友,以義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漢樂府》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 。 -(宋)歐陽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史記》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晉)陶淵明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唐)杜甫 人生結交在終始,莫為升沉中路分。 -(唐)賀蘭進明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
-(三國)曹植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明)馮夢龍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韓愈 一貴一賤交情見。 -(唐)駱賓王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 -《雁門集》 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
-(明)馮夢龍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易.系辭上》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論語.子路》 禮尚往來。
-《禮記.曲禮》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選.爭報恩》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唐)張九齡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親。 -(唐)杜甫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樸子.交際》 朋友之交不宜浮雜。 -《抱樸子.交際》 勢力之交難以經遠。
-(晉)陸機 丈夫結交須結貧,貧者結交交始親。 -(唐)高適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陶潛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棄疾 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
-《戰國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 找一個贊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個挑你刺的朋友。
-《當。
四、關于友誼的句子,韓語
1、輕柔的和風,傳送我的思念,帶著我的祝福,珍藏到永遠。
2、但愿你會記得,永遠地記得,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你我為了理想所經歷的艱苦。 3、一份想念系著一份友誼,不只是關切與祝福,還有訴不盡的思念,愿這美好的情誼長長久久。
4、讓我們以最真的心,擁抱世界的美好,讓我們以無比的希望,迎向未來,讓孟飛翔。 5、年少是編織夢的網,網住一個個歡笑與淚水,在那串起又灑落的歲月里,就讓年輕為它寫下永恒。
6、我們擁有六個在一起的春秋,每一次游戲,每一次探討,每一次爭吵,都將成為我記憶中的珍貴一頁。 7、青年是個美好而有意去不可再來的時期,使將來一切光明和幸福的開端。
8、為了在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這是握別時留給你的贈言。 9、朋友:望你學會忘記煩惱,你會得到許多快樂;望你學會幻想,你會覺得生活甜蜜。
10、友情,多姿多彩的花朵,永遠生長在我們的心田。 11、過去的點點滴滴,匯成小河,匯成大海,留下一片蔚藍,留下純潔的回憶。
12、是緣分將我們帶到一起,是友情將我們緊緊相連。
五、關于朋友之間友誼的詩句有哪些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
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
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
滿意請采納!
六、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友誼
鑒真遠渡日本 文成公主遠嫁藏族 金城公主與尺帶丹珠和婚 張謇通西域 昭君出塞 玄奘西游 鄭和下西洋 馬可波羅回香都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間,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達中國者為15次)來華,規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
這充分證明了當時日本對唐文化的重視,同時也說明了唐朝經濟、文化的發展程度。鑒真六次東渡的感人事跡,代表了中國人民與鄰國友好交往的真誠愿望。
中日友好交往,既對日本政治、經濟制度的轉變、社會生活的進步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同時也豐富了唐朝的經濟文化生活。 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 中國人民同印度人民的往來,史書上有記載的是在漢代。
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國(今阿富汗)看到蜀地出產的竹杖、布匹。大夏人說這是商人從身毒(yuán dú,其時中國對印度的稱呼)買來的。
這說明我國的產品當時已輸入印度。唐朝時候,統稱印度半島為天竺。
唐與天竺交往頻繁,表現為:1?雙方不斷遣使通好。641年,天竺國王尸羅逸多(戒日王)“遣使入朝”。
唐太宗也一再派梁懷開璥(jìng)、王玄策等出使天竺。高宗、武則天、玄宗時使臣往來不絕,經常互贈禮物。
2?雙方經濟文化交流頻繁。647年,天竺摩揭陀國遣使來中國“獻波羅樹,樹類白楊”。
隨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學習熬糖法。7世紀末,我國的紙和造紙術通過尼泊爾傳到印度。
印度的醫學、天文歷法、語言學、音樂、舞蹈、繪畫和建筑藝術等,在唐朝時傳入中國。孫思邈的《千金方》引用了天竺醫學家的理論和天竺藥物。
天竺天文學家瞿曇羅曾擔任唐朝太史,并編寫《九執歷》。僧一行改訂歷法,參考過《九執歷》。
唐朝十部樂中有天竺樂,唐《秦王破陣樂》在天竺也很受歡迎。敦煌、云岡及龍門石窟的壁畫和雕塑,都受到天竺北部藝術風格的影響。
再有就是玄奘西游了。 唐朝對外交往活躍 唐朝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因而受到各國的尊重,享有很高的聲望。
從這個時期起,唐朝成為中國的象征,各國人民開始把中國人稱作唐人,這種稱呼至今仍在一些國家沿用。 唐朝高度發達的經濟和文化,對很多國家很有吸引力。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對他的弟子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處在強固穩定時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針;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
因此,唐王朝在對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較開明的政策,鼓勵外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再加對外交通發達,周邊各國的使臣和商人,紛紛前來中國,與中國通商往來的國家發展到七十多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
唐文化遠播到東西方各國,對許多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遣唐使和留學生 日本古稱倭國,唐代始改稱日本。
日本自漢朝開始和我國發生正式交往。《后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時,日本派使者來中國,光武帝贈以印綬。
這枚金印上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近代已在日本九州發現。唐朝時候,日本發生“大化改新”,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
唐朝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與日本的社會變革結合起來,出現了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的高潮。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年間,日本正式的遣唐使來中國的共12次。
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達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
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風暴,有一船遇難,實際到唐的只500人左右。因此到達唐朝人數最多的一次是594人。
遣唐使組織完備,設有大使、副使、判官、錄事,成員有翻譯、醫師、陰陽師、畫師、史生、射手、音樂長、玉生、鍛生、鑄生、船匠、舵師、水手長、水手等,還有留學生、學問僧多人。遣唐使給唐朝帶來珍珠、絹、琥珀、瑪瑙、水織等貴重禮品。
1970年西安發現的日本“和同開”銀幣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帶來的。唐王朝也回送一些高級絲織品、瓷器、樂器、文化典籍等。
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所存放的唐代樂器、屏風、銅鏡、寶刀等珍貴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帶回去的。 為了吸收中國的文化成果,日本選派了不少留學生入唐學習,他們被分配到長安國子監學習各種專門知識。
他們在中國長期學習,與中國詩人學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
留學生和學問僧在傳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鑒真 鑒真(688—763),俗姓淳于,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號鑒真。
他對佛經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寶元年(742年),日本學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鑒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請他去日本傳播佛教。
鑒真欣然應允,立即造船備糧,準備第二年春動身。由于受到干擾,這次未能成行。
鑒真并不灰心。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畫師、工匠等一百多人,啟程東渡。
途中船被巨浪打壞,東渡失敗。接著第三次、第四次東渡仍未成功。
天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又遇狂風巨浪,風急波峻,水黑如墨,境況險惡。船隨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飲海水又腹脹。
漂流14天抵海南島南部。這次東渡,榮睿、普照一直同行。
榮睿病逝,鑒真雙目失明,先后有36名中日人員在第五次東渡中犧牲。天寶十。
七、友誼的古詩詩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①杜少府:作者的一位朋友。
少府是對縣尉的稱呼。之任:赴任。
蜀川:今四川崇慶縣。 ②城闕:城郭宮闕。
闕是宮門前兩邊的望樓。三秦:項羽曾分秦地為三,這里泛指秦地(今陜西關中一帶)。
輔:京城附近地區。這里是說長安以三秦為輔。
③五津:四川岷江上的五個渡口,是杜少府赴任去的地方。 ④宦游:在外做官。
⑤海內:四海之內,指中國。存:有。
⑥天涯:天邊,指相距遙遠。若:如同,好像。
比鄰:近鄰。 ⑦無為:不要。
歧路:岔路。這兩句是說,不要像兒女那樣,在分別時哭泣。
[解說] 這首詩是作者在長安送朋友到遠處做官時寫的。詩的前四句概括了兩地相距之遠,抒發了兩人離別時的共同感慨。
后四句說明了兩人友情的深重,并且相互勉勵,不要為分別而過分感傷。 作者簡介:王勃,字子安。
絳州龍門人。初唐詩人。
字子安。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號稱“初唐四杰”。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注釋〕 ①淮(huái):淮河。 ②揚子江:長江在江蘇鎮江、揚州一帶的干流,古稱揚子江。
③離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所以稱為離亭。 ④瀟湘(xiāo xiāng):瀟水和湘水,流經今湖南境內。
秦:今陜西境內。 〔解說〕 瀟湘在南,秦在西,詩人與朋友從此分別,誰知何時再能相會?暮春的楊花,更增添了詩人的愁思。
作者簡介:鄭谷,唐代詩人,字守愚,袁州人。光啟三年擢第,官右拾遺,歷都官郎中。
幼即能詩,名盛唐末。有《云臺編》三卷,《宜陽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編詩四卷。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1.芙容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里長江上下了寒雨。
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3.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楚 山。 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說] 一夜寒雨過后,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他囑咐朋友,如果遠方的親友問起我,請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
作者簡介:王昌齡(689-約757),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進士,官汜水尉、校書郎,后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
安史之亂后,回到故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他與詩人王之渙、高適、岑參、王維、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而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他善于把錯綜復雜的事件或深摯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煉和集中,使絕句體制短小的特點變成優點:言少意多,更耐吟詠和思索。
他的邊塞詩充滿了積極昂揚的精神,鄉思和送別之詩,節奏明快,而抒情風格更以誠摯深厚見長。現存詩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4.渭城: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濕。
7.客舍:旅店。 8.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
唐代著名詩人。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
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作者簡介: 高適。
八、關于朋友之間友誼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朋友之間友誼的詩句有:
1. 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吳偉業《遇舊友》
釋義:已經錯過才想起追問,仔細看才發現是故人。戰亂隨處可見,消息很難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擦一擦眼睛穩定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舉杯與朋友笑談。請你搬到我家附近來住,兩個白了頭發的(明朝的)遺民。
2.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贈范曄》
釋義:詩人讓驛使給遠在北方邊塞的朋友帶去一枝梅花,讓友人分享江南的春色,這樣別致的禮物多么富有情趣。
3.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釋義:長途奔勞,早巴望著到家休息
4. 響必應之與同聲,道固從至于同類。駱賓王《螢火賦》
釋義:發出呼吁必然得到響應和共鳴,事業當然就能順利發展,所有人就能打成一片,志同道合。
5.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漢 無名氏《別詩四首》
釋義:普天下的生靈,都是休戚相關的人間骨肉,有哪一個是離世獨立的路上行人?
九、表達“男女之間真實友誼”的詩句有哪些
表達男女友誼的詩句有:
1、唐 ·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釋義:你騎著竹馬過來,我們一起繞著井欄,互擲青梅為戲。我們同在長干里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么猜忌。
2、清· 蒲松齡《江城》:時皆八九歲,兩小無猜,日共嬉戲。
那時他們才八九歲,在一起玩耍,天真爛漫,沒有猜疑。
3、清· 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
釋義: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4、唐 ·李白《長干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釋義:我的頭發剛剛蓋過額頭,便同你一起在門前做折花的游戲。
擴展資料:
關于友誼名人名言
友誼之于人心其價值真有如煉金術上常常所說的他們的寶石之于人身一樣。——培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魯迅
在智慧提供給整個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獲得友誼為最重要。——薄伽丘
朋友之間重于心,對方困難時要幫助之。得意時提醒不要得意忘形,失意時安慰其勵志向上。——方海權
人生只有經歷酸甜苦辣,才懂得人間的味道,因此也必須學會珍惜人生和珍惜感情。——方海權
人與人之間必須靠耐性來維持和諧,友誼有如一朵小花,必須靠雙方小心的培育。——佚名
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心,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嘗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羅曼·羅蘭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愛因斯坦
用不存成見的心情和人交往,才可以交到朋友。——羅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搜索中國和韓國之間友誼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