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一些成大事的名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天下無難事,唯堅忍二字,為成功之要訣。——黃興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 《孟子·告子下》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清?石玉昆>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
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于我如浮云。——杜甫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操千曲爾后曉聲,觀千劍爾后識器。——劉勰
二、關于忍耐的名人例子
1、唐宣宗李忱 經歷“千巖萬壑不辭勞”的艱險后,終將飛珠濺玉、石破天驚。
公元846年,深諳權謀、忍辱負重的李忱果然在太監們的擁戴下,從侄兒手中奪過大位,成為唐宣宗,時年37歲。 由于他長期在民間閱世讀人,深知黎民疾苦,故躬行節儉,虛懷納諫,頗有作為,號稱“大中之治”。
李忱能忍人所不能忍,終于忍而后發,擺脫了曾經的屈辱,并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可見要做大事,要成大事,關鍵在于一個“忍”字。
2、司馬懿:最成功的忍者 在《三國》中司馬懿被評為“忍者之王”。司馬懿,是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于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臨終托孤,委以重任。
他“隱忍”五十年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后卻在到七十多歲才執掌大權,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3、孫權:最睿智的忍者 一個文弱的少年,憑著一隅江東,能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一個“忍”,贏得赤壁之戰后,孫權已賺得缽滿盆滿,三國局勢已見雛形。
但此時劉備崛起,為了牽制劉備,孫權卻彎下了腰,屈膝奉承曹操。 孫權還是為了保全吳地,牽制劉備。
在東吳百姓都掩面覺得丟人的情況下,孫權依然拉下老臉,繼續向曹丕稱臣。一直到229年,孫權才正式登基,遷都建業。
孫權也成為三國時代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這才是真正笑到最后的睿智忍者。 4、劉備 劉備最大的特點,是隱忍,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心懷漢室,志在天下。
但這一切在沒有實力去逐鹿中原的時候,他只能隱藏起來,一副老好人的形象,重人才,重情義,愛護屬下,深得人心。劉備投靠過劉焉、盧植、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處寄人籬下,忍辱負重。
劉備在去江東提親時,明知是騙局,在到處遭遇埋伏的情況,卻不動神色,隱忍大度處之,最終還抱得美人歸。 5、勾踐 越王勾踐非常能忍。
被吳國擊敗,立即放下身段,對吳王夫差點頭哈腰,做奴做仆,有求必應。取得信任,回到家鄉后,還送西施給吳王玩,但他在“臥薪嘗膽”,最終掀翻吳國,擊殺夫差。
三、關于“忍耐”的詩句有哪些
1.《竹石》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代:林則徐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代:陸游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4.《烏江項王廟》
清代:嚴遂成
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
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
5.《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能成大事必須學會忍耐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