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讀書主題的詩句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二、寫熱愛讀書的古詩詞就句子吧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他寫了一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晚唐詩人杜荀鶴,酷愛學習,他寫有一首優美的《閑居書事》詩:“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對讀書情有獨鐘,他寫過多首關于讀書的詩.其中有千古流傳的《冬夜讀書示子聿》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誡兒子,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還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 宋代哲學家朱熹,寫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動. 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在《正覺寺示弟儒祖》詩中寫道:“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寫有勸人們讀書要專一,切忌胡思亂想的《憐思詩》:“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明代詩人于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清代詩人袁枚一首讀書詩提醒了人們,讀書要求理解,切莫囫圇吞棗:“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三、關于讀書的詩句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早知今日讀書是,悔作從來任俠非。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十年未稱平生意,好得辛勤謾讀書。
吾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陸游《解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車胤囊螢學,孫康映雪讀。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四、寫熱愛讀書的古詩詞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
他寫了一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晚唐詩人杜荀鶴,酷愛學習,他寫有一首優美的《閑居書事》詩:“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對讀書情有獨鐘,他寫過多首關于讀書的詩。
其中有千古流傳的《冬夜讀書示子聿》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告誡兒子,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還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 宋代哲學家朱熹,寫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動。
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在《正覺寺示弟儒祖》詩中寫道:“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寫有勸人們讀書要專一,切忌胡思亂想的《憐思詩》:“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
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明代詩人于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清代詩人袁枚一首讀書詩提醒了人們,讀書要求理解,切莫囫圇吞棗:“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
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五、描寫快樂讀書的詩句
1、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譯文:靠在枕上讀書是多么閑適,門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出自唐代顏真卿的《勸學》 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3、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出自唐代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 譯文:專心讀書,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暮春時節,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4、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自宋代趙恒的《勸學詩》 譯文:不要恨沒有媒人介紹對象,讀好書自然有美麗漂亮妻子。 5、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出自清代的《讀書有所見作》 譯文: 一天不讀書,心中就沒有什么好的想法。 6、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出自宋代陳師道的《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 譯文:讀到一本好書,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沒多久就讀完了;與知心朋友親切交談,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來。
六、描寫快樂讀書的詩句
1、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譯文:靠在枕上讀書是多么閑適,門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出自唐代顏真卿的《勸學》
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3、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唐代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
譯文:專心讀書,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暮春時節,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4、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出自宋代趙恒的《勸學詩》
譯文:不要恨沒有媒人介紹對象,讀好書自然有美麗漂亮妻子。
5、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出自清代的《讀書有所見作》
譯文: 一天不讀書,心中就沒有什么好的想法。
6、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出自宋代陳師道的《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
譯文:讀到一本好書,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沒多久就讀完了;與知心朋友親切交談,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來。
七、鼓勵人多讀書的詩句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2、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4、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6、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9、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12、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1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1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6、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17、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18、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19、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20、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2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22、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23、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24、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2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2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27、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28、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29、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3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32、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3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34、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36、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37、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八、讓人多讀書的詩句
1、《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2、《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古人在學習上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 3、《讀書》 唐代:皮日休 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
高齋曉開卷,獨共圣人語。 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
案頭見蠹魚,猶勝凡儔侶。 譯文:家中的財產是些什么,就是那滿滿一屋的書籍。
在環境優美安靜的書齋緩緩打開書卷,徜徉書海與圣賢心靈對話。德才兼備的人們雖然沒有在同一時代,但自古以來他們卻是互相贊許欣賞的。
在書桌上看見書的欣喜,勝過與闊別已久的好友相見。 4、《勤學》 宋代:汪洙 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譯文: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
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你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 5、《暴富送孫何入史館》 宋代:王禹偁 孟郊常貧苦,忽吟不貧句。 為喜玉川子,書船歸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樂在稽古。 漢公得高科,不足唯墳素。
二年佐棠陰,眼黑怕文簿。 躍身入三館,爛目閱四庫。
孟貧昔不貧,孫貧今暴富。 暴富亦須防,文高被人妬。
譯文:孟郊曾經十分貧苦,忽然吟詩說不再貧苦;是因為欣喜詩友盧仝,載滿一船書籍返回洛浦。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樂的是鉆研古書。
漢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還欠缺古籍基礎。 兩年來佐理地方政治,雙眼發黑怕再審閱公文書簿。
現在騰身進入史館,將睜亮眼睛飽讀四庫藏書。我如孟郊一樣生活困窘,精神卻從來不覺貧苦。
孫何以前精神不夠豐足,而今一旦如窮人暴富,學問富贍也還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