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表達對美好自然的向往的詩句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暫別紫臺自飄搖,何懼風雪總瀟瀟。不見昨夜雨濕處,聊以新顏待今朝。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二、描寫了對田園生活向往的詩句
歸園田居【魏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歸園田居【魏晉】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淇上田園即事【唐】王維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
三、古代表達對美好自然的向往的詩句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暫別紫臺自飄搖,何懼風雪總瀟瀟。不見昨夜雨濕處,聊以新顏待今朝。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四、表達“向往”的詩句有哪些
1、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釋義: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2、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釋義: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立功勛呢?
3、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登蘭山寄張五 / 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試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釋義:
面對北山嶺上白云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遠看天邊的樹林活象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什么時候你能載酒到這里來,重陽佳節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4、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送人東游》唐代: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釋義:
荒棄的營壘上黃葉紛紛飄落,心懷壯志你告別了古塞險關。颯颯秋風將送你到漢陽渡口,初升的太陽會迎你在郢門山。江東親友有幾人正望眼欲穿,等候著你的孤舟從天涯回還。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再次相見,舉杯暢飲以撫慰離人的愁顏。
5、何當凌云霄,直上數千尺。
《南軒松》唐代:李白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凌云霄,直上數千尺。
釋義:
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葉是多么茂密。清風時時搖著它的枝條,瀟灑終日是多么愜意。樹陰下老早以前就長滿綠苔,秋日的云霧到此也被它染碧。何時才能枝葉參天長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五、李白有哪些山水詩
1: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障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黃。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2: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二、李白的山水文學啟迪著現代旅游者 2007-05-1415:22:14 大中小 不是每個人都詳讀了李白的所有山水詩,但每個人都知道李白是個旅行家并為之所見過的山山水水寫過詩。 他們大概能體會到一種模糊的意境,站在秀峰壯美的瀑布下面,試圖以李白的眼光去看那瀑布,然后才以自己的眼光去看。
那是一種追尋,李白給我們留下的記憶。李白對于現代人的影響在于超越時空的精神。
李白不是豁達的人,但卻是個執著的人。 這點不屬于局限,屬于性格,性格是沒有優劣之分的。
玄宗用他寫詩,而不是治國,沒有用錯。一個浪漫主義者只有在他的幻想世界里才是完美的。
現實總是很殘忍,和他在峨眉山上想的完全不一樣,所做的完美規劃是不受到亂七八糟的事實影響的。史書記載得再詳盡,也只能記下教訓,記不下未來的多變,累積不了人類的智慧。
不都是重新開始的嗎?國家興亡,家庭的組建,人生的規劃,都是一樣的。有誰不知道,新中國不是在幾千年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呢?幾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留下的,只是燦若星河的歷史。
都過去了。管晏之談,要有齊小白、姜環的常識。
但是他有一種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 自信,隨性,開懷。
這是追求真我的生活方式,毫不掩飾,不是政治家應該具備的是詩人的氣質。不停止追求,始終自信,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終于現實,自由,隨性。
這就是李白。他的山水文學充分反映了他的個性。
與一般山水詩人不同,自然山水在他心里喚起的不是閑情逸致,而是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非常強烈的情緒。 山水與李白的個性精神和思維方式融為一體,折射出李白傲岸不群,擺脫束縛,沖出樊籠的自由意識。
在李白的經歷中,我們看到,追求功名和山林之志并無實質性的沖突,都是在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熱衷功名還是醉情山林,他的一生沒有這個問題,“舒卷在胸臆”。
從始至終是真的對山水有著著熱愛和審美的沖動。 再說《廬山謠》。
首句,“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以陸通自比,稱為狂人,好養性之人,看楚政無常,裝狂,李白此時身在廬山,避安史之亂,有相通之處;楚王聞陸通賢,請為治江南,通笑而不應,后攜妻隱姓埋名,只是傳說成了仙。
他是否也在期待有人請為治亂啊,顯然是的。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也想做仙。但不矛盾,在他心里并不矛盾。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都是廬山美的。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追尋著謝公的身影,石鏡照心,謝公已去。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無世情,真的還是假的。
也許是真的,也許是假的,人的想法,在那一刻,也許就是模糊的。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向玉京。”
前輩們都說這是全詩最能體現李白當時愿望的一句,說他的心也向著長安呢。筆者不得不贊成,這樣才和自稱楚狂人一致。
但是詩人亦幻亦真的自我感覺,他自已陶醉其中。詩人的全部個性都體現出來了。
李白的選材多是名山大川,雄山奇水,形成獨特的意象。 又善于描寫動態景物,善于捕捉景物的氣勢、速度和變化。
這合乎了盛唐時代的審美情趣,但只有他這樣天才的詩人,才能做得如此完美,卻像信手拈來一樣簡單。《望廬山瀑布二首》人們記得的是第二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把瀑布的沖擊力和一瀉千里的氣勢簡單地表達了出來。 第一首中用了很多的文字來直接描寫瀑布,“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焱欠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口射(三水眾),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他還說“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 李白的思想博雜,自幼觀百家,他的審美眼光,是完全依附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各類思想都對他有影響,孔子著名的比德游,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影響了整個知識分子群,不僅在文學創作上,包括生活中的審美態度。老莊雖然有別孔子,但他的性情也是在山水自然萬物中表達的。
佛教傳到中國,演變成著名的禪宗,參禪悟道對安靜的山水環境依賴很大,有派系就有本山。道教中各路神仙,都有自己的道場,出沒于深山老林云霧仙境。
這些注定了中國人,李白也不例外,要衷情于山水,用同一種心情去看山水。這是歷代中國知識分子無條件沿襲的結果。
文化的傳承性決定了現代旅游者的審美期待,而李白的個性表達他們記憶猶深。 現代旅游者,把旅游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因為沒有去過而去,不是因為沒有來過。
六、描寫了對田園生活向往的詩句
1、絕句二首(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4、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5、歸園田居 其一(陶淵明)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