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一篇關于古詩的作文
參考首古詩就寫個很簡單的。你可以參考帶翻譯的。很簡單寫的。
給你推薦個這個網站隨便找個寫。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的。但他又是一個暴君,實行專制主義,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受到后人譴責。許渾這首詩抒寫了他行經秦始皇墓時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陜西臨潼縣東約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墳丘為土筑,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一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嗎?“勢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一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于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里。一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然而詩人忽一轉筆:“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跡地進一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對于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末句一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一點。后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蕩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可以把這個寫出來的。
二、關于古詩的作文 500字
詩詞,想說愛你不容易 乘一葉孤舟,重游歷史長河。最攝我 心魂的,依舊是那…… 抬頭,便會想到“一行白鷺上青天”; 俯首,便會想到“疑是地上霜”;觀河,便 會想到“一江春水向東流”;葉凋,便會想 到“我言秋日勝春朝”。
古詩詞,我喜歡。吟一首《江南好》 ,優美的意境令人流連,我喜歡。唱一首 《龜雖壽》,“老當益壯”隨機浮現在眼前 ,我喜歡。哼一段《無題》,無私奉獻, 蠟燭春蠶,我喜歡。
在我看來,白話文太過單調,文言文 太過枯燥。唯有古詩詞,我打心眼兒里喜 歡。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時,想想杜甫那 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滿腔的熱 血,那豪情壯志,我欣賞,我敬佩,我說 要向杜甫學習,我要吃透這句詩,我要奮 發,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揮灑過 后,一覽成功的喜悅!
從詩詞中,我看到了美,無與倫比的 美,獨一無二的美。
陶淵明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的閑適,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 天下”的壯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我 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 悵,我看到了。
夜深人靜之時,我細賞古詩詞,皎潔 的月光灑下凄美的種子,我徜徉在小巷中 ,抒寫出“散荃染別離,落苕抑割舍”的原 創。哦,可愛的古詩詞,領我步入美妙, 怡人的意境。
日落黃昏之跡,花敗葉凋之痕,皆被 古詩詞攬入心中。閱讀后,便刻入了我的 靈魂。輕吟“我是斷了線的紙鳶,無人懂 就任其消散。化為一縷炊煙,歲月將其擱 淺,又拂詩篇,可別越走越遠。有了??O 般的這些字眼,我不再是斷弦。風又瀾起 ,我的心扉不散。”
從古詩詞中,我學會了好多。我知道 人生不可能風平浪靜。既然這樣,那我就 學會承受,攜手我最愛的古詩詞,與所謂 的命運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葉孤帆, 風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淪,是古詩詞教 會我要堅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 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 北風。”我立誓要驚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 波瀾!
未來的航程,不會一帆風順。我有古 詩詞,我會穩坐我的小船,為夢而揚帆。 “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小草尚此堅 強,我自然不該怯步。我們大家,都該如 此。古詩詞,對你,言無盡、情更是無盡
三、關于詩句的作文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蕭;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在劍橋的國王學院里,品一杯香郁的清茶,細味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欣賞一簾美景,這是我美麗的夢。
碧波蕩漾的康河,橫貫典雅的劍橋,兩岸學院林立。泛舟在康河上,劃破河水的平靜,蕩漾歡悅的心情,揚波逐夢。
徜徉在數影婆娑的小路上,與牛頓穿越時空的邂逅,感受康橋的書卷氣息。在蘋果樹下琢磨,夢想有一個蘋果掉在我頭上,發掘我的靈感源泉,讓我發現萬有引力。
以努力拼搏的優異成績,到當年牛頓的房間住宿學習。空暇時,倚坐在康河邊,用最優美的文字把《再別康橋》續寫成美麗的故事。
這是我兒時就許下的愿望。 太陽在康橋的藍天里燦爛,月亮在康河的清水中倒映;透明的歲月在康河的漣漪上泛過,塵封的往事在河底的水藻間穿梭。
這里,浪漫得讓陽光眷戀,讓云彩徘徊,讓詩人詠嘆。這里是旅行家的旅游勝地,是蕓蕓學子的夢想殿堂,是眾多偉大名人的母校。
我踏著輕盈的步子,在橫跨康河的數學橋上悠閑地散步;張開雙臂,在樹上嘶啞的蟬叫聲中飛躍;扭動柔軟的身體,在康河清澈的河水上輕輕起舞;在古老的劍橋鎮上騎自行車,領略康橋的文化,感受康橋的風情。 因為康橋,我才有動力奮斗;因為康橋,我才取得今天的成績;因為康橋,我才擁有美麗的夢;因為康橋,我才將網名改作“康橋之夢”;因為康橋,才使我的人生充滿希望! 康橋——我的求學夢!。
四、含有古詩詩句的作文
北方。冬日。弦月。霓虹。第一場雪開始飄散。
一個人坐在一簾雪霧的背后,聽雪落的聲音。飄墜的枯葉很快被積雪掩蓋,如同一粒微塵瞬間消失,隨同我的記憶,一起沉淪。
似乎每一年的冬天都是這樣度過,蜷縮在自己溫暖的小屋,點一盞裊裊的燈,聽著音樂,啜著熱氣騰騰的茶,讀著喜歡的書,看著窗外滑過的風霜雨雪,一年一年,周而復始。我愿就這樣棲息在自己的城堡中,靜靜地看歲月年華,如水流逝。不知歲月的痕跡,是否已掛上了我的臉,是否已刻在了我的心頭。我知道終有一天,我的眼睛不再如雪花般清澈。多年后的一場大雪,是否會記取當年那個雪幕后的女子,曾經的過往,如雪的心事。
抬眼望路上的行人,個個腳步匆匆。冬至還未到,此刻的寒冷尚不算刺骨,想必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路上,看那些將落未落的殘葉飄搖欲墜,會感到稍許的凄涼,會頓覺家的溫暖,會不由自主加快了腳步。又想起了那句古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想到這,便不由得想笑,不是笑別人,而是自己。終日坐在屋中胡思亂想,真實與虛幻已模糊得分辨不清,許多情景明明從未經歷過,也永難實現,卻又不可名狀地熟悉與驚悸。仿若心中生出了翅膀,穿越時空,飄飄蕩蕩,替我飛過了一程又一程。原來想象也可以如此真實,也可以如此荒唐。
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把情感收藏起來,讓回憶留下空白,忘了曾經擁有的過去,永遠永遠不再說愛……喜歡這些淳淳的老歌,只言片語便解盡所有的憂愁。當年飄渺的諾言,能實現的會有幾句?不得而知,也無力證明。只是知道它再也帶不來絲毫的興奮或是暈眩,便如夜空中綻放的煙花,美麗屬于她只有一瞬,狂風吹散,繁華落幕,一切歸于空無。
月色雪影搖窗而入,灑在窗畔桌前,灑上我的額頭,沁潤我的靈魂。指尖再度飛舞,傾訴她的寂寞。不過是一場游戲一場夢,只是這樣的游戲規則無常,這樣的夢,看得到彼岸,卻無法泅渡。這場戲很精彩,該上演的時候上演,該落幕的時候落幕。這場游戲很無奈,從清晰到模糊,從春花到秋露。如風一縷,雪一幕,隨意沉浮,不知方向如何,不知終點何處。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匆匆》讓我嘆息不已,原來一切注定匆匆,窮我一生,也無法追逐。
五、寫詩句的作文有哪些
秋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
秋,就像一位個性十足的畫家,她把銀杏染成金色,把楓葉涂成紅色,給小草抹上黃色。乍一看,滿世界金色流動,紅色燃燒。
她還不滿意,便輕輕吹口氣,一下子把所有樹葉都變成了靈巧的蝴蝶,“沙啦啦”地陸續從樹上徐徐飄落。這下,所有色彩都在空中飛舞,仿佛充滿了活力。
人們都被這極富有詩情畫意的場面驚呆了。他們紛紛提筆寫出詩句:“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秋天看了高興得直點頭。
秋,又像一位慈愛的母親,她用自己的乳汁——秋雨滋潤著大地,使不少生靈孕育出更多的生命:蟲子們產了卵,精心呵護著,把它們當作新的希望。秋天呼呼地吹著風,催促著棕熊快快儲存食物,準備冬眠;她又幫大雁排好隊,用雙手將它們托向藍天。
把小鳥送回巢,她把松鼠帶回家。這時,她才停下來,笑一笑,臉上滿是溫柔與慈祥。
秋,還是一位慷慨的奉獻者,她把成熟的果實分給那些盼了大半年的農民們。瞧,金黃的麥子笑彎了腰,沒見過生人的高梁羞紅了臉,蘋果躲在樹叢中往外瞧,石榴高興得裂開了嘴,葡萄像瑪瑙般閃閃發光。
農民們忙得停不下腳,卻也樂得合不攏嘴。好一派豐收景象!她又把自己最珍愛的菊花拿出來,把它的千姿百態展現在人們面前:有的羞答答地低著頭,欲開又合;有的舒展花瓣,在風中舞蹈,顯示著她優美的舞姿;有的昂首怒放,在寒風中挺立著,仿佛要做傲霜斗雪的英雄。
秋天又捧出她的明鏡——圓月,供人們欣賞,人們便乘這個機會和家人團聚,一邊賞月,一邊談心,親親熱熱,和和睦睦。做完這些,秋,悄悄地走了,留下的是歡樂。
六、關于古詩的作文
詩,文學領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顆華彩四射的瑰寶。她有著耐人尋味又綺麗獨特的風格——詩的灑脫,詩的含蓄,詩的飄逸,詩的沉郁,詩的豪放,詩的婉約……詩是文學的精華,是生活的縮影。 詩言志。因詩本身 重在反映詩人的品格、志向,則詩的品位更取決于詩所言志的價值。無論是曹操的《短歌行》,還是陸游的《書憤》,或是反映曹操為實現統一中國的政治理想而廣泛招攬人才的心情,或表達作者重新立誓報國的情感。無怪乎朱自清先生譽“詩言志”為我們詩壇“開山的綱領”。 詩緣情而綺靡,詩常寄深情于詩境,正所謂“詩以情為主,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無論是杜甫的《登高》還是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前者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獨的復雜感情,后者表明了詩人開風氣之先的樂觀思想。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詩的本職應在抒情”。 讀詩,常人皆愛之。而讀詩重在悟詩,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脫俗的詩韻!
七、關于詩的作文
古詩中的花-范文
古詩中蘊涵著的花 “古詩”,雖只有兩個字,卻包含著無限的情懷,無盡的美景……其實,你要是仔細尋找,還會發現,古詩中還蘊藏著一片大自然! 要說花,就必須得說說花王——牡丹。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那句“天下真花獨牡丹”更是證明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唐朝,牡丹更是王室中的“寵兒”,劉禹錫就曾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瞧,小小一朵牡丹花開花時節竟能震動京城。牡丹的雍容華貴,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貴婦,古時的美人楊貴妃就最喜歡北平稀有的綠牡丹,怪不得唐朝的羅隱在《牡丹花》中寫到: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與牡丹相比,桃花就像一位小家碧玉。雖羞答答的卻有股清秀非凡的感覺直逼而來。桃花妹妹可真愛美,濃妝艷抹打扮得花技招展,艷而不妖,恰到好處。我現在終于明白什么叫“每對春風競吐芳,胭脂顏色更濃妝。”桃花色彩繽紛,紅似火,粉似霞,也有素面美人,白似雪……每種桃花都讓人愛不釋手,真是“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從古至今就是詩人名士所贊誦的對象。荷花憑借婷婷玉立的姿色,心曠神怡的芳香,吸引著無數人,荷花,哦不,就是花蕊,含苞欲放的花骨兒躲在茂密的荷葉中,可那尖尖的頭兒藏不住,就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像水一樣清嫩的荷葉就如一池無暇的翡翠,綠得沉迷,綠得心醉。綠葉陪紅荷,好一幅“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那楚楚動人的花瓣,新雨后梨花帶雨的臉蛋,婀娜多姿的身材,亭亭玉立的氣質,無不在訴說“出污泥而不染, 清漣而不妖。”歲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先說梅吧!《梅花》中立在墻角迎著嚴寒盛開的梅花,有股高潔堅強的意志。《墨梅》中只愿留下清香的梅花,抒發了梅與世無爭的高尚品德。《紅樓夢》中“千紅萬紫,終讓梅花奪魁”的詩句,同樣寫出了梅花與世無爭的品德,卻隱約流露出一種自有專長的傲慢。有些梅花卻平白無故地遭受百花的嫉妒,就似“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喔,這朵梅花卻又是這樣的傲骨,這樣的無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再說說竹!民以食為天,可大詩人蘇軾卻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聽,多有趣,吃飯時可以不要吃肉,可居住時卻不能沒有竹子。《竹石》中寫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把竹子不畏風雨,不怕困難的頑強品質,描繪得淋漓盡致。 古詩是一個放大鏡,幫助我們仔細尋找大自然中的美。古詩奇就奇在用樸素的文字描繪不平凡的情操;妙就妙在能借用普通的事物,抒發出不平凡的感情;美就美在使人意猶未盡,回味悠長!
八、誰有關于詩句的初中作文
詩中有詩——讀《春江花月夜》
春
春水悠悠
流不盡人間幾多愁
在這個溫暖明媚的春日
你的眼里卻盛滿了憂郁
你恨這蓬勃的春
仿佛它在嘲笑
你孑然一身的冷清
如同未融化的冰雪
跟不上季節的腳步
你焦急地等待著
屬于你的春天
江
春天在四季中輪回
江水卻千萬里流動
它曾流過多少白天黑夜
它曾流過多少山崗樹林
為何將能長生不老
人生卻那么短暫
你多么想游弋江中
第九作文網*原創作文 穿越千年萬年
看遍潮漲潮消
與愛人一起源遠流長一生
花
江水滋潤的花
在黑夜里守望
月兒用朦朧的面紗
將它遮掩
花成了晶瑩剔透的雪珠
為了迎接陽光的洗禮
輕輕輕輕地顫動
夢里花落
如同親人的眼淚
等待天亮
等待親人如花的笑靨
綻放這個春天的奇跡
月
月光如霜
春天的夜晚有了寒意
你叩問蒼天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蒼天不語
你自回答
月照依舊
人生更替
短暫與永恒
在天地間和諧
月光如霜
幽美迷離
是你思念的目光
一如往昔
我已不再孤獨
夜
漫長的夜
靜謐而惆悵
你倚在妝鏡臺旁
喃喃低語
春盡花落的世界
你會歸來嗎
鏡中的人兒
那如花的容顏
寂寞地美
平靜地衰敗
思戀
讓人淚落如雨
癡望
要纏繞一生
春江花月夜
春天來臨 冰雪融化
江水來臨
不停地翻騰著新的血液
純粹而晶瑩
滋養著根
花兒來臨
歡舞雀躍了一整天
累了 困了
月兒來臨
送來銀色的輕盈的被子
夜也來臨
守望著月
月守護著花
花陪伴著江
江水追趕著春天
春江花月夜——
一個色彩斑斕的
永恒神話
守住神話
就守住了希望的春天
九、關于古詩的擴寫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巖 中 。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
作者背景
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詩人。字克柔,號板橋,清乾隆年間的進士,興化(今江蘇興化)人。詩風質樸潑辣,在畫壇上也是獨樹一幟,稱其為“揚州八怪”之一。
注詞釋義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來。
破巖:破裂的巖石縫隙。
磨:折磨,挫折。
擊:打擊。
堅勁:堅韌、剛勁。
任:任憑。
爾:你。
古詩今譯
咬住了青山就決不肯放松,根須已經深扎在巖石之中。歷經千萬次磨煉更加堅韌,任憑你東西南北來的狂風。
名句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佳。既是贊美了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風神;后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她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豐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一、關于詩的作文
給你幾篇參考一下,自己修改1歷史長河,波濤洶涌,攜帶厚厚的黃土,向東奔去。
詩歌,就像那洶涌長河邊的一條清澈溫柔的小溪,反射著如鉆石般晶瑩的光芒。我靜靜地,隨著水流,追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多年前背井離鄉的將士,望著眼前早已面目全非的家鄉,不禁一陣苦笑。
嬌艷的花草,翠綠的楊柳,一轉眼,竟成了無數漫天飛舞著的孤零零的雪花。一陣陣刺骨的寒風撲來,沿著他那冰冷的鎧甲竄入體內,他不禁瑟縮了一下,朝著那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方向走去。
“娘——”他推開了久違的大門,朝空蕩蕩的屋子中喊了一聲。良久,回應他的只是早已僵硬的回聲。
雪中的足跡又被無情的掩埋。“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望著桌上的美酒佳肴,此時的他,卻全然失去了食欲。
不甘啊!為什么他們可以一帆風順,自己卻處處碰壁;為什么他們技不如己卻受到重用,自己才華橫溢卻得不到賞識!“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罷,罷!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那過去的一切早已成了定局,又何必如此在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對酒當歌,對月舞劍,青蓮居士在紛紛落地的殘花中立下一道瀟灑的足跡。
“陌生的人們,我也為你們祝福”多愁善感的海子突然變得歡樂起來。那些美妙絕倫的詩歌還在;那顆充滿活力的太陽還在;梵谷那散發著無限激情的向日葵還在,又如何不感到幸福呢?“愿你們有一個美好的前程,愿你們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們在塵世中獲得幸福”所有我擁有的,我沒有的美好的東西,希望你們都能夠得到。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為了這小小的幸福而快樂著,笑著將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串足跡,留在了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里……我追尋著詩歌的足跡,一步步地向東走去。悲、歡、離、合,每一串足跡都在為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從唯美的《詩經》到浪漫的李白,從傲氣的范仲淹到充滿激情的海子。我是一個聽眾,靜靜地聆聽著詩歌小溪中不斷融合、碰撞時的輕快水聲,伴著詩人的喜怒哀樂,追尋,詩歌的足跡。
2河,賦予了中華兒女智慧和文明的生命體,詩人情感寄托的承載體,詩歌精華的依托體。詩歌中的河或浩蕩無際,或記事萬千,或依人情感無數,或遼原流淌成畫……總之,詩歌中的河往往給人以無限暇想和百般慨嘆。
黃河被喻為中華的母親河,她承載著中華的文明穿越歷史,她的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詩歌為她塑造的形像也若內含豐富的思想家,哲學家。李白真可謂是黃河的精靈,賀敬之也在詩中說:“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可見李白和黃河的淵緣之深,在李白的筆下,黃河成了他抒情言志,悟世敘景的比喻體,就如他在《行路難》中所述的“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一句,就將自己心存壯志卻懷才不遇的心情一語道出。
關于政事,他也有“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之句。黃河也是詩人敘述征戰之苦役夫之怨的借體,李白在《北風行》中用“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之句描抒“人今戰死不復回”的怨恨和無奈在《塞上曲》中他也以“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之說敘征戰之憂休戰之樂。
與此相近的還有柳中庸筆下的“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自古遷客騷人喜好借景抒情,其中就有不少詩人以河說事,就拿杜甫來說吧,他在《黃河二首》中就有詩云“黃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這里詩人就將一腔濃濃的愛國之情寄于黃河,這也許就是情動于衷而形于言的真正的內含吧!白居易的“黃河水白黃云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應當也有這樣的深意吧,他的滿腔愁緒仿佛融入了黃河,向東奔流而去。除了陳情言事之外,黃河本身散發出的蘊意之香,氣勢之宏孔明令人震憾的,王之煥在《涼州詞》中說“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說的是黃河遼遠浩蕩,王維的《使至塞上》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指的是黃河特有的遼闊而賦詩情畫意的美,王國維用“兩條去嶺摩天出,九曲黃河繞地回”之句描述黃河的蜿蜒不絕,劉禹錫用“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淮”之句寫黃河的沙之盛……河文化生生不息,詩藝術百世留芳,詩中的河奔流不息。
真可謂:千種詩情醉中生,一枕春河夢中來。3由古至今,古詩三百首一直是我們中華人民的驕傲。
每一個國家都十分羨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漸漸把這些中國人的驕傲——古詩,忘記了。雖說小學課本上也有古詩,但是,一本書上又有幾首古詩呢?有些人,雖然還記得一部分,例如:春曉、鵝和一些幼兒園小朋友都會的古詩外,那些含有深刻道理的古詩有誰會記得呢?人們不但不記住這些傳統的文化,還把這些含義深刻的古詩改寫,就拿“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來說吧,一些不理解古詩含義的人,居然把這首詩改成這樣:日照烤爐升香煙,雞鴨魚肉在眼前。
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沒有錢。雖然我剛剛聽時也覺得挺好笑,但是笑過后,我卻覺得這簡直是侮辱了古詩,李白把這首詩寫的那么好,那些人卻把飛流直下的瀑布水比喻成口水,就算不是侮辱,也惡心。
這些人只是初級性的改寫,有一些不良少年,還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