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古詩句的家庭句子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回鄉偶書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白居易思鄉詩三首 望驛臺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山行 杜 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身,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二、愛國主義的詩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欲悲鬧鬼叫,我哭豺狼笑, 灑淚祭雄杰,揚眉劍出鞘!”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祖國啊,母親!” “我愛你,祖國!” “死后方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關于教師節詩歌朗誦詞 適用于嗓音雄厚者朗誦的
如果,我們是一塊磚,
那就應該屬于巍峨的萬里長城,
如果我們是一抹紅霞,
那就應該染遍祖國的萬里山河。
三寸粉筆寫信仰,
三尺講臺謀發展。
信仰是浩瀚海洋的明燈,
是漫漫黑夜里渴望的黎明,
發展是對學術的追求,
是對人生的錘煉。
只要我們拿穩三寸粉筆,
站穩三尺講臺,
用心血與汗水去澆注祖國的花朵,
讓種子發芽,
讓小雞出殼,
那么我們的信仰就會在發展中謀求輝煌。
仰視翱翔長空的雄鷹,
遠眺耕耘滄海的海鷗。
親愛的老師們,
三寸粉筆在指揮著我們教育改革與時俱進的交響,
三尺講臺在傳承著我們努力創新繼往開來的斗志!
我們不畏嚴寒,
我們傲視風霜,
拼搏吧,
親愛的戰友們!
為了我們的夢想與希望。
奮斗吧,
老師們,
我們的選擇無尚光榮!
四、描寫西北風情的詩詞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何謂邊塞詩: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
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于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余首。
一、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邊塞詩 (一)概況: 反映邊地戰爭的艱苦和征人思婦的相思苦。詩歌體裁以樂府詩為主。
代表作品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憤詩》,徐陵《關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往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于內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
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君不獨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住。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間。
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詩人分別以旁觀者的口吻,邊疆戰士的口吻,家中思婦的口吻,真實的訴說了邊塞征戰之苦。
語言素樸,構思獨特。代表了這一時期的邊塞詩風格。
二、隋代的邊塞詩 (一)概況: 邊塞題材較為普遍,甚至出現多位詩人同題唱和邊塞詩的盛況。詩歌體裁既有歌行體又有近體絕句。
雖數量不多,也無一流作家,但促進了邊塞詩的發展。代表作品有:盧思道《從軍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二)《從軍行》簡析: 該詩為七言歌行體。詩中把塞外肅殺的氣氛和征人懷鄉,思婦閨怨的情思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意境優美,語言清麗流暢,對偶工整和諧。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長風蕭蕭渡水來,歸燕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君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長風蕭蕭渡水來,歸燕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君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三、唐代的邊塞詩 (一)概況: 1、邊塞詩和邊塞詩派 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親歷的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的創作。參與人數之多,詩作數量之大,為前代所未見。
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
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作家,他的邊塞詩一方面題材開闊,內容包括:A、邊塞風光;B、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C、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D、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不僅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詩人如:楊炯、陳子昂、杜審言等人也創作邊塞詩。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涌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維,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馬川行》等七言 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即: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邊塞詩,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關山月》、《塞下曲》六首、《戰城南》、《北風行》……,杜甫的《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詩人也有邊塞詩的名篇傳世,如王昌齡有《出塞》、《從軍行》,王之渙有《出塞》,王翰有《涼州詞》。
盛唐詩成為邊塞詩創作的頂點。此后中晚唐并沒有出現邊塞詩的大家,但題材有所擴展。
2、初盛唐邊塞詩繁榮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另一方面在于 建功立業的壯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求功。
正如楊炯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王維詩句“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城。
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岑參詩句“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邊塞詩的特點,在于以下四個方面: (1)題材廣闊:一方面包括:將士建立軍功的壯志,邊地生活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另一方面包括: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
(2)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 (3)基調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
(4)體裁。
五、帶黃昏的詩句
【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從軍行】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代贈二首之一】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卜算子】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蝶戀花】
樓外垂楊千萬縷,
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
猶自風前飄柳絮,
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
便作無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語,
黃昏卻下瀟瀟雨。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