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南山竹海風景的好句段
南山竹海位于江蘇省溧陽市。
進入景區大門,先登上觀光車順著山路游覽,山路旁滿是竹子和野花,竹海靜湖躺在山的懷抱里,平靜的湖面把周圍的綠色全都倒映了進去,像一塊巨大的翡翠。來到半山腰是長壽文化區,這里有一個好幾米高的老壽星的頭,他的身子是這座山,喻示著壽比南山的美好祝福。
從壽山坐索繼續往上,坐在索道上看竹海,又是一番景象,舉目遠眺,只見滿山的竹子挨挨擠擠,一望無際,微風吹過,竹子像波浪一樣翻滾起來,此起彼伏,發出沙沙的聲響,真像海浪一樣,南山竹海(http://*)。下了索道再向上爬一會兒,就到了吳越第一峰,站在最高處四面觀望,陣陣云霧向上翻卷,仿佛到了仙境,剛才還高大的山頓時矮了下去,真是一覽眾山小呀! 拾級而下,穿行在遮天蔽日的竹林中,耳邊不時傳來悠揚的竹笛聲,讓人心曠神怡……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很想去看看呀!。
二、描寫沐川竹海風景的詞語
人們為了形容這一景區,便編織出一段傳說——卻說當年韓湘子修道之初,為求一福地洞天,清凈幽雅之所,遍游名山大川,經歷四時寒暑,苦于找不到一處心儀之所。
這日,韓湘子行至秦嶺之顛,抬眼往西一望,但見遠處紫氣隱隱,祥瑞藹藹,心中大悅,當下決心入蜀尋求福地。 是夜,韓湘子得一夢,但見千里竹海莽莽蒼蒼,火般嫣紅的山巒無不被覆蓋得郁郁蔥蔥,山風吹拂,群竹起舞,在從山綠海深處,絕壁之下,一簾瀑布從巖壁飛傾而出,丹霞白練,直擊碧潭。
潭中有一巨石,神龜般伏在其下,如醍醐灌頂,其石三象,一如蟾蜍蹲水,二如水沖牛心,三如巨龜匐臥,水簾觀日,七色彩霧升騰而上,形如彩虹……從此,韓湘子安居此處,刻苦修行,偶得閑暇時,也手持橫蕭,對著飛虹悠揚吹奏,終于在此處修得功德圓滿,擇了一黃道吉日,飛升天庭。 所以,是先有的“蕭洞飛虹”,還是先有的傳說?你猜!親親我愛美文。
三、描寫蜀南竹海的詩句有哪些
巴蜀竹賦
渝西永川,茶朱竹翠;川南宜賓,水碧山青。四聞八名,游士如云。綿綿兮五千載,巴蜀竹海;濟濟乎無數眾,華夏騷客。北有西安古都,南下昆明美市,西抵成都悠城,東接重慶江州。風光賺天府之國,物化天寶;良才稱古今之奇,地杰人靈。古始巴蜀,今至川渝,皆盆地一家,倚四面山川,秦嶺橫斷,河漢燦爛,奇花異石,以竹君子。看茶山竹海,十面埋伏;端蜀南竹海,四方蜀聲。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沙積塔成。厲精圖治勤播種,嘔心瀝血苦耕耘。愚公能移山,精衛有填海。巴蜀淳樸卓縈,竹海遐邇聞名。雅文昭昭,車載斗量啟能盡;賢人厚情,累牘連篇詎可吟。
茶山竹海,茶香竹幽,空氣清新,天然閑居,金盆凈湖,翠竹山莊;蜀南竹海,溪甜泉甘,煙波浩渺,飛瀑高懸,曲徑通幽,古剎梵廟--皆秀色可餐矣!
銀河瀉碧水,瑤池降廣坪,懷珠蘊玉,飛火流金。危樓百尺不見竹,崇山千丈竹以蔭。上可竹尖破天宮,下有竹根動地冥。古之有云,天下糧倉在巴蜀,糧之不盡;今者有言,華夏竹海有川渝,竹者是君。情乎!山水之間巴蜀情!美乎!草木之上竹君美!雄乎!華夏之內天府雄!
夫春風溫暖,夏雨滋潤,秋日艷陽,冬雪晶瑩。梅蘭竹菊,謂之四君子,梅以傲雪不遜之,蘭以幽雅清高之,菊以冒霜吐穎之,唯竹以正直有節之!
巴 蜀 行 吟
蜀 道 難 行 蜀 僧 行,
蜀 相 開 國 蜀 女 傾。
治 亂 興 亡 多 少 事,
自 有 英 雄 唱 大 風。
四、描寫西湖風景的詩詞
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
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柳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蘇東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吹來忽不見,望湖樓下水如天。
(王瀛)蔭濃煙柳藏鶯語,香散風花逐馬蹄。西湖風景六條橋,一株楊柳一株桃。
(張寧)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
(林洪)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潘閬)長憶西湖,盡日憑欄樓上望。
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
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孫銳)平湖秋月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里,一色湖光萬頃秋。[明] 鐘禧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
湖邊為問山多少?每個峰頭住一年。 夜泛西湖[明] 董斯張放棹西湖月滿衣,千山暈碧秋煙微。
二更水鳥不知宿,還向望湖亭上飛[清] 田庶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翠幕煙綃藏不得,一聲聲在畫橋西院風荷[清]許承祖綠蓋紅妝錦繡鄉,虛亭面面納湖光。白云一片忽釀雨,瀉入波心水亦香。
和友人招游西湖[明] 楊周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霧散分林沙。 何處黃鶴破瞑煙,一聲啼過蘇堤曉。
夜泛西湖[明]史鑒西湖湖上水初生,重疊春山接郡城。記得扁舟載春酒,滿身花影聽啼鶯。
西湖柳枝詞[明] 董斯張放棹西湖月滿衣,千山暈碧秋煙微。二更水鳥不知宿,還向望湖亭上飛湖心亭[清] 田庶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翠幕煙綃藏不得,一聲聲在畫橋西。
飲龍井[清] 許承祖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云間。停闌四面空明里,一面城頭三面山。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南宋-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后,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寄題余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游。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
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題?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五、獨自旅游竹海的句子
竹 子 精 神
張興旺
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對梅花不知傾注了多少情.南宋詩人陸游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風霜雪雨的堅強品格,更以文靜、高雅、虛心進取、高風亮節、樂于奉獻的美德而給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愛竹、欣賞竹、崇拜竹、贊美竹,不僅是因為竹的萬般風情給人以藝術的美感,而是因為竹的自然天情和獨特品格給了我哲理的啟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整整,她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盡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凄涼,一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她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為人師表、令人崇拜.
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當春風還旦礎測飛爻讀詫嫂超譏沒有融盡殘冬的余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了,一場春雨過后,竹筍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謂“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對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寫照.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炯娜多姿.暑盡寒來,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難怪白居易在《題窗竹》中留下這樣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盡,留向紛紛雪里看.”竹,擁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竹輕盈細巧、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贊美道:“一節復一節,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竹子心無雜念,甘于孤寂,她不求聞達于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一隊隊,一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柔相濟能屈能伸,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壓低頭,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短,青尖露后,立刺蒼穹.”這副對聯,道出了竹子的博**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肴,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竹子制作的竹涼席、竹家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鄉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系.竹鄉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扎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 灶底燃燒,發揮光和熱.有幅對聯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灶底炊肴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斗筲.”竹與人類結下不解之緣,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