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人四十不惑之年什么意思
古代年齡稱謂 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 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
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
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
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
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于《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 漢人戴圣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后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后代詞匯由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原因吧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
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二十古來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并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于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后人沿用了下來。
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另外還有: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二、張學友主演的電影《男人四十》中背誦的古文是什么
蘇 軾 壬戍之秋[2],七月既望[3],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4],水波不興[5]。舉酒屬客[6],誦明月之詩[7],歌窈窕之章[8]。
少焉[9],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10]。白露橫江[11],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12]。浩浩乎如馮虛風[13],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14],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16]。歌曰:"桂棹兮蘭槳[17],擊空明兮溯流光[18]。
渺渺兮予懷[19],望美人兮天一方[20]。"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21],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訴。
馀音裊裊[23],不絕如縷[24]。舞幽壑之潛蛟[25],泣孤舟之嫠婦[26]。
蘇子愀然[27],正襟危坐[28],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30],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31],東望武昌[32];山川相繆[33],郁乎蒼蒼[34]。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35]?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36],舳艫千里[37],旌旗蔽空,釃酒臨江[38],橫槊賦詩[39],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40],駕一葉之扁舟[41],舉匏樽以相屬[42]。
寄蜉蝣於天地[43],渺滄海之一粟[44]。哀吾生之須臾[45],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46]。知不可乎驟得[47],托遺響于悲風[48]。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50],而卒莫消長也[51]。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2]。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53],而吾與子之所共食[54]。"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55]。
肴核既盡[56],杯盤狼藉[57]。相與枕籍乎舟中[58],不知東方之既白。
中華書局1986年排印本《蘇軾文集》【注釋】 [1]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因后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后赤壁賦》。
赤壁:實為黃州赤鼻磯,并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舊址,當地人因音近亦稱之為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2]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歲次壬戌。
[3]既望:農歷每月十五日為"望日",十六日為"既望"。 [4]徐:舒緩地。
[5]興:起,作。 [6]屬(zhǔ 囑):傾注,引申為勸酒。
[7]明月之詩:指《詩經·陳風·月出》,詳見下注。 [8]窈窕之章:《月出》詩首章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窈糾"同"窈窕"。 [9]少焉:一會兒。
[10]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氣。
橫江:籠罩江面。 [12]此二句意謂: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
縱:任憑。一葦:比喻極小的船。
《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如:往。
凌:越過。萬頃:形容江面極為寬闊。
[13]馮虛御風:乘風騰空而遨游。馮:通"憑"。
虛:太空。御:駕御。
[14]遺世獨立:出離塵世,超然獨立。[15]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認為成仙后能夠飛升。
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著船邊,指打節拍。
[17]桂棹(zhào 趙)蘭槳:用蘭、桂香木制成的船槳。 [18]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
溯:同"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閃動的月光。
[19]渺渺:悠遠的樣子。 [20]美人:比喻內心思慕的賢人。
[21]倚歌:按照歌曲的聲調節拍。 [22]怨:哀怨。
慕:眷戀。 [23]馀音:尾聲。
裊裊: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24]縷:細絲。
[25]幽壑:深谷,這里指深淵。此句意謂:潛藏在深淵里的蛟龍為之起舞。
[26]嫠(lí 離)婦:孤居的婦女。白居易《琵琶行》寫孤居的商人妻云:"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這里化用其事。
[27]愀(qiǎo 巧)然:憂愁變色。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著。
[29]何為其然也:簫聲為什么會這么悲涼呢? [30]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31]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32]武昌:今湖北鄂城縣。 [33]繆:通"繚"(liǎo 了),環繞。
[34]郁:茂盛的樣子。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吳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擊潰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
周郎:周瑜二十四歲為中郎將,吳中皆呼為周郎。 [36]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劉琮率眾向曹操投降,曹軍不戰而占領荊州、江陵。
方:當。荊州:轄南陽、江夏、長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帶。
江陵:當時的荊州首府,今湖北縣名。 [37]舳艫(zhú lú 逐盧):戰船前后相接。
[38]釃(shī 師)酒:斟酒。 [39]橫槊(shuò 碩):橫執長矛。
[40]侶:伴侶,這里用作動詞。麋(mí):鹿的一種。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42]瓠(hù 戶)樽:酒葫蘆。
[43]寄:寓托。蜉蝣:一種朝生暮死的昆蟲。
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44]渺:小。
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
[45]須臾:片刻,時間極短。 [46]長終:至于永遠。
[47]驟:突然。 [48]遺響:馀音,指簫聲。
悲風:秋風。 [49]逝者。
三、贊頌母親的名言佳句
歌頌母親的名言警句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 ——法國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英國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 ——英國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 ——鄧肯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鄭振鐸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英國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 ——法國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 ——日本 記憶中的母親啊!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 ——法國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 ——印度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紀伯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