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為博紅顏一笑前一句是什么
“只為博紅顏一笑”前一句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 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后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后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
擴展資料
雖然號稱天下之主,周天子實際上并不能掌控一切。就算周王想戲弄諸侯,他能號令的應該是王畿附近的各種小國封君。因為西周的王畿不是鐵板一塊,那里有著各種各樣的小勢力。
比如在隴山以西有秦人為周天子“保西陲”,在關中盆地的西部,還有與周王室交好的一些獨立的小國或者外族小邦,其中一些不見于史書中,是考古發現才讓他們重見天日。
但這些小邦要么實力無足輕重,要么不見經傳。而且到了西周末年,一些有先見之明的君主們和貴族們已經預感王室要遭災,或者在政治斗爭中失意,于是他們進行了東遷。
比如鄭國先君鄭桓公見王室多有變故,禍患將至,于是遷徙其國民到中原地帶躲避,以保存宗嗣。這樣的行為無疑會削弱王畿的防御能力,讓已經受到“三川竭、岐山崩”的天災打擊的關中地區更加虛弱。
在實力虛弱、山河日下、人心惶惶之際,天子怎么有權威、底氣去戲弄諸侯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烽火戲諸侯
二、“只為博紅顏一笑”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下一句:最終卻落得個慘死犬戎之下,慘。 全句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紅顏一笑,最終卻落得個慘死犬戎之下,慘。
與該句相關的典故是《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
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并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擴展資料 烽火戲諸侯最早源于《詩經》,原文只有“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八個字,卻被后人腦補出了各種不同的故事。 從故事本身的合理性來說,《國語》版本中的王子復仇記更符合西周的歷史背景。
而后面《呂氏春秋》《史記》版本則過于演繹,將朝代的興衰寄托在一個女子身上。 事實上這種將女人“妖魔化”的現象在歷史寫作中也不少見,如妲己、楊貴妃、陳圓圓,都被描寫成了紅顏禍水,為男人充當遮羞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自嘲只為紅顏一笑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