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語中教育人們謙虛,不要狂妄,不懂裝懂,的詩句什么
《論語·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解釋】孔子說:子路,我教給你如何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聰明的.由:孔子的學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內容向導】講的是學習態度,說明探求學問或了解事物,應采取極其誠實的態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裝懂.【其他】歷來古漢語原文是不斷句的,由誨女知之乎,這6個字有幾個不同的解釋:”子路,我教給的,你明白了嗎”子路,教給你一個關于知識的道理吧“”子路,我教給你如何求知吧“我偏向于第三種解釋,不過對后面”知之為知之“要表達的意思都沒什么影響.。
二、懂與不懂之間的名句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
——《禮記·學記》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仲虺之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鄭燮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普列漢諾夫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佚 名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劉開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
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后退的滑梯。
趕腳的對頭是腳懶,學習的對頭是自滿。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虛心的人學十算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伙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后退的滑梯。
趕腳的對頭是腳懶,學習的對頭是自滿。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魯迅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丁 大路無邊,各走一邊——俗語 書山有路勤為徑——古詩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諺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形容一個人無知,不懂裝懂的詩句
1、《戲為六絕句·其二》 唐 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2、《春秋戰國門再吟》 唐 周曇
好龍天為降真龍,及見真龍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葉公何異魯哀公。
3、《詩經·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4、《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 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5、《天香》 宋 賀鑄
煙絡橫林,山沉遠照,迤邐黃昏鐘鼓。
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
天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
驚動天涯倦宦,骎骎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風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信。
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
賴明月曾知舊游處,好伴云來,還將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