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灰吟的詩句解釋是什么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
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
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
“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
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二、贊美知已的詩句+解釋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孟浩然《留別王維》能了解自己心事、賞識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維,這的確太少了!
留別王維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這樣寂寞還等待著什么?天天都是懷著失望而歸。
我想尋找幽靜山林隱去,又可惜要與老朋友分離。
當權者有誰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間實在稀微。
只應該守寂寞了此一生,關閉上柴門與人世隔離。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海之內思念著自己的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像鄰居一樣近。此詩一洗往昔送別中悲苦送別纏綿之態,體現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交往的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在江漢就曾經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盡醉而還。
離別后如浮云飄流不定,歲月如流水一晃過十年。
今日相見雖然歡笑如舊,可惜人已蒼老鬢發斑斑。
為何我不與故人同歸去?因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
少年”就是年輕人,或說人年輕的時候。
“樂”就是以……為樂
“新知”知,認識。新知就是認識結交新的朋友。
衰暮:就是年老的時候
整句的意思就是人年輕的時候以多結交新朋友為樂,而年老的時候往往則會思念舊日的老朋友。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彼此相互了解的人是不分遠近的,即使相隔萬里也可成為鄰居(即彼此相知之人).
唐朝詩人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杜甫
杜甫的《徒步歸行》
明公壯年值時危,經濟實藉英雄姿。
國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禍亂非公誰。
鳳翔千官且飽飯,衣馬不復能輕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妻子山中哭向天,須公櫪上追風驃。
賞析
與朋友交往不必在乎身份地位年齡等之間的差異,重要的是朋友之間能夠交心。有道是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與知心友相交,其他的世俗事又何必理會呢?
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李白《贈友人三首
人生貴在 用心相識 而不是 因金錢相識
贈友人三首其二
李白
袖中趙匕首。 買自徐夫人。
玉匣閉霜雪。 經燕復歷秦。
其事竟不捷。 淪落歸沙塵。
持此愿投贈。 與君同急難。
荊卿一去后。 壯士多摧殘。
長號易水上。 為我揚波瀾。
鑿井當及泉。 張帆當濟川。
廉夫唯重義。 駿馬不勞鞭。
人生貴相知。 何必金與錢。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三、跟“墨”字有關的詩句及注釋
墨梅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二)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注釋
墨梅: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一家。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池頭:池邊。頭 :邊上。
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痕:痕跡。
清氣:梅花的清香之氣。
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乾坤:天地間。
南歌子·香墨彎彎畫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亂山何處覓行云?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
譯文
用香墨勾畫彎彎的眉毛,胭脂淡淡地勻在臉上。身著藍衫和杏黃裙,獨倚欄桿上默默地涂著口紅。
情郎一去如流水,她卻半掩著房門盼人歸。情郎就像飄忽不定的云,如何尋得到他的蹤跡呢?一直等到黃昏,又是一彎新月掛在天邊,月不圓人也難團圓。
注釋
①香墨:畫眉用的螺黛。
②燕脂:即胭脂。
③揉藍:藍色。藍,可提取藍色顏料的植物,揉搓可得青色。北宋黃庭堅《點絳唇》:“淚珠輕溜,浥損揉藍袖。”
④檀:檀色,近赭的紅色,屢見《花間集》,如張泌《生查子》“檀畫荔枝紅”,表示這個顏色最為明白。這口紅只圓圓地涂在唇中間,故曰“點”。李珣《浣溪沙》“翠鈿檀注助容光”,“注”亦“點”也。又稱“檀的”。杜牧《寄灃州張舍人笛》“檀的染時痕半月”,寫形狀猶為明白。
⑤“人去”句:是說情郎離去,只有闌外綠水依然悠悠流去。流水,隱喻時光悄悄地逝去。
⑥馮延巳《鵲踏枝》:“君若無定云,妾若不動山。”這里的“行云”比喻薄情郎,“亂山”比喻心煩意亂的女子。
驀山溪(墨梅、荊楚間鴛鴦梅、賦此)
朝代:宋代
作者:周純
原文:
江南春信,望斷人千里。魂夢入花枝,染相思、同心并蒂。鴛鴦名字,贏得一雙雙,無限意。凝煙水。念遠教誰寄。
毫端寫興,莫把丹青擬。【墨】客要卿卿,想臨池、等閑梳洗。香衣黯淡,元不涴緇塵,憐縞袂。東風里。只恐于飛起。
酬張司馬贈墨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上黨碧松煙,夷陵丹砂末。蘭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黃頭奴子雙鴉鬟,錦囊養之懷袖間。今日贈予蘭亭去,
興來灑筆會稽山。
四、詠竹白君易古詩的注釋
《詠竹》
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思想感情
《詠竹》,是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表現了詩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追求及處世態度,還具有豐富的認識價值和思想價值。這意蘊豐美的詩歌的形成與他的生活環境、生活情趣和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