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明德知禮的古詩
讀詩書明德知禮;
研經史博古通今。
(研:深入地探求)
明德知禮就是明白道德,知道禮節。
道,是萬物萬法之源,是創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
禮節是人和人交往的禮儀規矩。禮節是不妨礙他人的美德,也是自己行萬事的通行證,禮節是人對人表示尊重的各種形式,包括動作形式和語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頭等,是動作形式,問候,道謝等,是語言形式。
二、明德知禮古詩
明德賦胡秉言日月交融,萬泰亨通。
剛柔相抱,陰陽平衡。金烏賜正能量,冰魄澤睿氣生。
昕光熠熠普照,嫦娥澄澄啟靈。置身于正,勇于攀登。
立本于道,遵循本性。順乎自然,標有準繩。
惟初太始,萬物化成。本心本善無我,舍欲舍得心升。
大道無言無形,感知善良心行,省于天地圣靈,啟于思維善行。教以人倫茂親,施以天道德成。
格物致知誠正心,曉禮篤信修其身。齊家有序興天下,至善親民明德存。
懂其忠義,盡心為人合天理。盡其仁孝,寬厚善良存孝悌。
溫良恭敬,恭慎尊誠有慈意。謙讓有度,虛心隆禮容天地。
心境光明,正德品行,當知慈悲盈胸。仁愛敦睦,明理向善,應曉始終道然。
克己復禮,恪守德道,言之忠信不驕。厚德載物,緣自天成,兼備仁禮惠盈。
天地清明,惠澤萬靈。四海咸寧,神州大同。
曉德道而行,懂禮儀而從,善與善而交,善與善相融。秉承人倫之性而勤樸,懷守德善之心而始終。
上古留德綿遠千世烙心境。而今感念弘揚萬載潤賢明。
圣人行于道,天子行于明,君子行于儀,世人行于德。道在五德之上,德為富貴之根。
內修清靜寡欲無,外修天道氣真。德心致虛致公,修德養性明倫。
坐立不忘我德道,出入皆抱善心。德威天下,物埠咸豐。
乃國人倫理核心,成民族文化基根。儒道法佛,明德共存。
參傳統思想理論,揚仁愛孝悌精神。精忠愛國,勤儉誠信。
見利思義,謙和禮仁。德施天下安,德惠萬民咸,德法社會寧,德政盛世綿。
三、中國近代關于知禮的名言,最好是名人所說
關于明德的名言:1、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2、遵照道德準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亞里士多德3、愛國主義也和其它道德感與信念一樣,使人趨于高尚,使他愈來愈能了解并愛好真正美麗的東西,從對于美麗東西的知覺中體驗到快樂,并且用盡一切方法使美麗的東西體現在行動中。——凱洛夫4、愛勞動是共產主義道德主要成分之一。
但只有在工人階級獲得勝利以后,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條件--勞動,才不會是沉重而可恥的負擔,而成為榮譽和英勇的事業。——加里寧5、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道德的核心!應當這樣生活:讓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純潔、強大無比!做一個真正的人,這就是說要為你周圍的人貢獻出自己心靈的力量,讓他們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讓你生活中接觸的每一個人從你那兒,從你的心靈深處得到一點最美好的東西。
——蘇霍姆林斯基6、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貝多芬7、不守時間就是沒有道德。
——蒙森8、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機謀,而是斗爭和艱難,激情和痛苦。——托馬斯·曼9、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望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10、道德當身,不以物惑。——(春秋)管仲11、道德的損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龍之介12、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萊13、道德對人的約束,要根據他所屬社會階層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陽光照耀各地情況不同,于是產生了我們贊嘆不止的四季。同樣,道德也使社會義務與每人的等級地位相吻合。
士兵犯的小過失,如果出在將軍身上,就是重大罪行。反之亦然。
一個收獲莊稼的農家姑娘,一個日賺十五個蘇發女工,一個零售小商人的女兒,一個年輕的布爾喬亞女子,一個富商大戶人家的女孩,一個貴族之家的年輕女繼承人,一個德埃斯特家族的女兒,要遵守的戒律是各不相同的。——巴爾扎克14、道德方面的偉大,就在于對朋友始終不渝的愛,對敵人不可磨滅的恨。
——萊辛15、道德和才藝是遠勝于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蕩毀,可是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配的神明。——莎士比亞16、道德活動既受政府長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約。
——洛克。
四、作文《知禮,明德,啟智》如何寫
書“人生園”“本色園”,意寓我校“以人為本”的內涵;學校的兩條甬路命名為“仁和路”“仁愛路”,“仁和”諧音“人和”,寄予我校師生和諧融洽,“仁愛”表明我校自愛、愛人的校園氛圍。
孔子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理想人格,達到“成仁”境界,即知情意與真善美的和諧統一。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首先是對德育的高度重視。他把做人的道德品格擺在重要地位,“仁者”就是要“仁愛”,就是要愛人。按照孔子的標準,“仁人”是超越人的本能,具有高尚的理想、濃厚道德修養的人。故我校第一棟教學樓命名為:崇德樓。《大學》中亦云:“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崇德的意思就是要有完美的德行。
步入崇德樓廳,一塊長方形看板,左側:上書醒目的“崇德”二字
五、明德知禮從小做起作文
做一個明德知禮的文明人
陽光明媚,和風拂面,忙碌的車輛如過江之鯽,一輛、二輛、三輛快速駛過那沒有安裝紅綠燈但設有斑馬線的馬路,但沒有哪位車主會去留意斑馬線兩側要過馬路的一對母子、一位學童己等候很長時間,更沒有哪位車主會為他們停下匆匆疾駛的車輪而禮讓他們過馬路。
夜色迷離,燈火闌珊,歸家的小車川流不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讓我能尋找到光明,但卻沒能給我安全走過斑馬線的自由心情”,因為沒有哪位車主留意到斑馬線兩側要過馬路的一位大爺、一位姑娘己等候很長時間,更沒有哪位車主會為同樣要歸家的他們停下匆匆疾駛的車輪而禮讓他們過馬路。
在鋼筋鐵骨的車流面前,那一對要過馬路的柔弱母子、那手拉手的三口之家、那位剛放學的孩童、那位腿腳不便的大爺、那趕著上班的姑娘小伙,他們望著滾滾不息車流無奈而又無助的身影何嘗又不是我們每個人自身的縮影?
六、明德知禮炫我風采作文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開開心心地來到了學校。一進門,就
看見同學們嘻嘻哈哈地玩耍著。過了一會兒,班主任拿著課本走了
進來。
班主任拿起話筒嚴肅地說:“這是我們最后一次去實踐活動基
地了,到了那以后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吵吵鬧鬧的。”到了第二節
課,我們坐著車來到了“實踐活動基地”。一下車,大家便跑到了
門口集合,我抬頭看了一下大屏幕驚呆了,我們班竟然是“風箏制
作”,我高興得得不得了,因為很久沒有自己做風箏了呢。
安排好同學們的位置后,老師便拿著一些材料給我們做示范,
并跟我們將要注意什么?小心什么?過了一會兒,小組長們拿著材
料回到座位上分好材料便開始分工進行做風箏了。
我先把根竹子折斷便將其中兩根分給了應凱璐,然摟在梁出竹
子長度并做了記號。再把另一根對牢第一根再用繩子綁牢,這是做
風箏的第一步——扎(扎線)
拿出一張白色的紙描出風箏的輪廓,用剪刀剪下在上面畫上的
圖畫。這是第二步——繪。
畫好圖畫后,用強力膠將圖畫和竹子黏在一起,最后再蟄出兩
個桶將風箏綁住,再在最后添上一個尾巴便大功告成了。
回到教室同學們玩起了風箏,我看見有的同學畫的是大海,有
的同學畫的是雪,還有的同學畫的是下雨天。真是豐富多彩,各式
各樣啊!
雖然這是最后一次去實驗活動基地了,但還是很開心,我永遠
不會忘記這次的活動的。
七、明德知禮感悟作文
欄周圍長滿了石榴樹,好像在歡迎來學知識的學子們,茂密的樹林里,有許多不知名的小花,因為秋天到,有的花葉和樹葉開始變色,樹林里不時傳來鳥鳴聲.噢,花園中間還有一座假山立在池塘中央,好像一仙女在沐浴. 又讓我的視線久久不能離開的是竹林,它穿著翠綠的軍衣,頭看藍天腳踩大地,不停地生長.我站在竹下仰望,可愛的竹子們又向我點頭,時而發出沙沙地笑聲.在陽光下顯得更加美麗. 參觀完校園,才知道郁郁蔥蔥的常青樹將整個校園包圍,煞是好看. 校園,美麗的校園,我愛你。
.。
八、明德知禮作文500字
"世界上沒有笨的人,只有不勤奮的人”這句話是我們的語文董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的一句口頭禪,告訴我們要勤奮學習,要珍惜時間,要樂于助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每天一大早,無論是刮風下雨、嚴寒酷暑董老師都早早地來到學校,為我們上早自習。上課前,董老師總會讓我們提前預習一下課文:先分好段,寫好段意,把會的詞先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然后寫在書上,這樣有助于更好的學習,把不認識的字注上拼音。
上課時,董老師會叫我們先復述課文,然后我們把課文讀一遍,僅接著董老師會把這課的中心思想讓我們記下來,讓我們來討論一些問題,董老師還會幫我們解決書本后的問題,有時候,董老師會告訴我們一些書本外的知識,讓我們能更加理解課文,更加了解書本里的人物。課后,董老師幫助那些有疑難的同學解決問題。
每次, 我們都能很快上完課。這就是我們的珍惜時間成果。
我們不僅珍惜時間,也很勤奮、樂于助人.每當老師布置作業時,我們總會很快的做完,在課余和課間的時候,別人會看到我們不是在讀書就是在寫家庭作業。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要是遇到困難時,總會先自己想一想,要是自己實在想不出來的話,我們會問一問同學或老師,董老師教我們方法的時候,我們總會認真的聽講,要是還沒聽懂的話,董老師可以再教一遍,一直到弄懂為止,董老師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