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朝以前的描寫愛情迷茫的詩
不管你的心在何處流浪/我一直在這兒癡癡守望/你的每個微笑我都珍藏/你的眼淚令我心碎神傷/不管歲月怎么消逝/我等你直到白發如霜
多情自古傷別離,有情總被無情傷。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無論你的心在那邊流離/意亂情迷 /多情自古傷分別,有情總被無情傷/我一直在這兒癡癡看守,巧遇望/上窮碧沉落鬼域,兩處模糊不清皆不見/無論歲月怎么磨滅/我等你直至鶴發如霜/你的每個微笑我都典藏/你的淚水令我心碎神傷
熹歡就不要放棄,放棄就不要后悔
二、關于漢朝的古詩 寫兩首
導航 詩詞鑒賞(漢朝)2011-08-05 | hermit_liu | 轉藏(9)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出處】 漢·李延年《佳人歌》【鑒賞】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兩句詩是說這位美人回眸一顧盼,千嬌百媚,使得全國全城的人無不扭轉頭來看她一眼。
“傾國傾城”的典故就出自這首歌;但是這句詩后來變成了咒罵女人禍國之詞,說淫蕩的女人迷惑了君王,就會把君王的國家傾覆了。李延年為將他妹妹進呈給漢武帝,特地教人在漢武帝面前唱這首歌。
當漢武帝想見這么一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美人時,李延年就帶他妹妹朝見。果然,這位李家小姐的確冰肌玉骨,國色天香,舞藝超群,深得漢武帝寵幸,隨即被封為李夫人。
【原詩】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出處】 漢·秦嘉《贈婦詩》【鑒賞】 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生命短暫,而一生中又有太多不順利的事。【原詩】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憂艱常早至,歡會常苦晚。念當奉時役,去爾日遙遠。
遣車迎子還,空往復空返。省書情凄愴,臨食不能飯。
獨坐空房中,誰與相勸勉?長夜不能眠,伏枕獨展轉。憂來如循環,匪席不可卷。
居異土思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出處】 漢·劉細君《悲愁歌》【鑒賞】 常居異域,內心非常憂傷,真愿自己能變作黃鵠飛回故鄉。【原詩】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墻,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愿為黃鶴兮歸故鄉。
男兒愛后婦,女子重前夫。【出處】 漢·辛延年《羽林郎》【鑒賞】 男子多半是喜歡新娶的媳婦,而女子卻總是鐘愛她的原嫁丈夫。
【原詩】 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頭上藍田玉,耳后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
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余。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
銀鞍何煜爚,翠蓋空踟躕。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
就我求珍肴,金盤膾鯉魚。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裙。
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男兒愛后婦,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
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出處】 漢·劉邦《大風歌》【鑒賞】 劉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鄉沛縣,邀請舊日好友一起飲酒慶祝,喝到醉醺醺的時候,劉邦一面擊筑,一面唱這首《大風歌》。前兩句詩氣魄豪壯,雄邁飛揚,充分表現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滿,意氣風以的氣概。
后一句詩表達了劉邦要鞏固他的統治,急須招攬人才的心情,依據史書記載,劉邦唱此歌時,"泣下數行",可見他情緒十分激動。【原詩】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出處】 漢·張衡《四愁歌》【鑒賞】 我所思念的人兒住在泰山,我很想去尋找他,但是路上有梁父山的阻隔,要想穿過它實在非常困難。
泰山古代都寫作太山。梁父山是泰山下的小山。
這首四愁歌描寫作者四面遠人,內心愁苦萬分。后人常引用“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
兩句詩,來表示對情人或理想的追求與向往;只是前途坎坷多阻,想要達成心愿實在不容易。【原詩】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崐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
側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金瑯玕,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怏? 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
側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莫致倚峙踞,何為懷憂心煩紆?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男兒重意氣,何為錢刀為!【出處】 漢·卓文君《白頭吟》【鑒賞】 原詩中的“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這兩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純潔如玉。皚:白色,通常用來形容雪的潔白。
皎:皎潔,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潔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專指月光,如《詩經·小雅》有“皎皎白駒”之句。“聞君有兩意”:兩意,指兩條心。
說的是司馬相如另有所愛——欲納茂陵女為妾。“竹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詩人用竹樹尾的搖動和魚尾的搖動來形容動搖意志、愛情不堅定。
錢刀:古時使用的銅錢形狀似刀,故叫做錢刀。這里指愛情不是金錢能買到的。
漢朝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戀愛故事是很動人的。據說,司馬相如窮困時在臨貢富豪卓王孫家作客,在飲宴中偶然見到卓王孫新守寡的女兒文君很美貌,于是彈琴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挑逗文君。
文君果為所動,當夜與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個貧苦之人,生計無著,過了一陣只好同文君回到臨貢開個小酒店。
卓文君當壚賣酒,卓王孫大為惱怒,不忍愛女拋頭露面為人取笑,只好人一部分財產給她。司馬相如后來到京城向皇帝獻賦,為漢武帝賞識,給他官做。
司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為妾,卓文君聽到此消息,寫了這首白頭吟表示恩情斷絕之意。“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是對司馬相如負心的嚴厲責。
三、關于愛情的詩句,有哪些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賞析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②。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③。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④。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⑤。 【注解】: 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3、送鉤:也稱藏鉤。
古代臘日的一種游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組。 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6、鼓:指更鼓。
7、應官:猶上班。 8、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
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后,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韻譯】: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 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 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 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 策馬趕到蘭臺,象隨風飄轉的蓬蒿。
① 詩當作于唐文宗開成四年(839),詩人時在京城任秘書省校書郎。這是一個“方階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詩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淪下僚。
原題共兩首,另一首是七絕,其中有“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之句,可知詩人懷想 的當是席間的一位貴家女子。清代查為仁以為是指“王茂元家妓”(《蓮坡詩話》),趙臣瑗以為是指“其閨人”(《山滿樓 箋釋唐人七言律》),可供參考。
② 畫樓、桂堂,指貴家華麗的樓宇居室。 ③ 靈犀,有靈性的犀牛角。
相傳犀角上有一道白紋,由角端直通大腦,感應異常靈敏,此喻相愛雙方心靈的感應與暗通。 ④ 送鉤,古代宴席間的游戲,又稱藏鉤,以猜中此鉤藏于何人手中為勝。
分曹,分組。射覆,亦宴席間的游戲,將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讓人猜,猜不中者罰酒。
⑤ 聽鼓,唐時五更二點則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響天明,即須上班應差。蘭臺,漢代藏圖書秘籍的宮觀, 唐高宗時曾改秘書省為蘭臺。
轉蓬,蓬草無根,隨風飄轉,喻身不由己的處境。 這是一首戀情詩。
詩人追憶昨夜參與的一次貴家后堂之宴,表達了與意中人席間相遇、旋成間阻的懷想和惆悵。 首聯由今宵之景觸發對昨夜席間歡聚時光的美好回憶。
在這個星光閃爍、和風習習的春夜里,空氣中彌漫著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與昨晚在貴家后堂宴飲時的景況相同,而席間與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卻只能成為難以重現的回憶了。詩人并未直接敘寫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風、畫樓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襯,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環境氣氛,語句華美流轉,富于唱嘆的情致,將讀者帶入溫馨浪漫的回憶中。
頷聯抒寫今夕對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雖然沒有彩鳳般的雙翅,得以飛越重重阻礙與意中人相會,但相信彼此的眷戀之心當如靈異的犀角暗中相通。
“身無”、“心有”,一退一進,相互映照,是間隔中的契合與溝通,悵惘中的喜悅與慰藉,表現了詩人對這段美好情緣的珍視和自信。兩句比喻新奇貼切,剖劃深刻細致,展示了詩人抒寫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頸聯具體追憶昨夜與意中人共預盛會的場景,而詩人此際落寞抑郁情懷自在言外矣。詩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間,燈紅酒暖,觥籌交錯,藏鉤射覆,笑語喧闐,場面是何等熱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蠟燈紅”,不但傳神地刻畫出宴會間熱烈融洽的歡樂氣氛,也使讀者聯想到燭光掩映下女子的紅暈面頰,彼此的目成心會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聯回憶今晨離席應差時的情景和感慨。
昨夕的歡宴徹夜到曉,樓內笙歌未歇,樓外鼓聲已響,詩人自嘆像隨風飄轉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書省應差,開始了又一天寂寞無聊的校書生涯,而與席上的意中人則后會難期了。豈獨相思苦,長嘆業未成。
戀情阻隔的悵惘與身世沉淪的感嘆交匯于詩人胸中,使此詩的內涵和意蘊得到了擴大和深化,在綺麗流動的風格中有著沉郁悲慨的自傷意味。 全詩感情深摯纏綿,煉句設色,流麗圓美。
詩人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以華艷詞章反襯困頓失意情懷,營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約的藝術境界。詩中意象的錯綜跳躍,又使其主旨帶有多義性和歧義性,詩人對心靈世界開掘的深度和廣度,確實是遠邁前人的,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決于這類無題詩所產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響。
還有一句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句話其實是兩首作品拼的. \"此恨綿綿無絕期\"大家都知道是出自白居易的. 而\"多情自古空余恨\"其實是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佚名詩. 為: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另外在清人魏子安的小說《花月痕》中有全詩,為: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腸已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 其實這句是合成詩,前半句“多情自古空余恨”語出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