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節儉的詩句
描寫節儉的詩句: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儉破由奢
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眼下胡花亂鋪張,往后日月空蕩蕩
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
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
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好處安身,苦處用錢
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二、形容節儉的詩句
1.憫農二首 白居易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2.詠史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3.太平樂詞二首 白居易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
圣念長如此,何憂不太平?
湛露浮堯酒,薰風起舜舞。
愿同堯舜意,所樂在人和。
其他:
曹操《度關山》:世嘆伯夷,欲以厲俗,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朱熹: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 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趙樸初《寬心謠》: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新舊衣服不挑選,好敢御寒,壞也御寒
儉如奢易,由奢入儉難
精打細算 油鹽不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選自 朱子治家格言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三、描寫勤儉節約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勤儉節約的詩句如下:
1、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釋義:沙子都是很松散的,大浪一沖,就沖散了、沖沒了,這是形容很輕易、很容易就敗家了。這樣正好與前面的興家對應起來了,用針挑土,一針才能挑多少土?一針一針的,多難啊。興家需要一點一滴地積累,不容易;而敗家,一下子就敗了。
2、成由勤儉破由奢
釋義:成功來自勤儉,破敗由于奢侈。
3、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釋義:勤勞節約是永遠不會窮的,不勞作就算是山堆一樣多的糧食也會被吃空。進一步說,勤儉節約,就是要勤勞而儉樸,有節制有約束。工作要勤勞,生活要節儉。“勤”“儉”兩字,相輔相成,是不可分的,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
4、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釋義:由節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儉(卻)困難(了)。
5、小錢不知省,大錢將濫花
釋義:小方面的錢不知道節省,再多的錢也都亂花出去了。
四、勤儉節約的名言警句或詩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李紳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詠史》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有勤儉敗有奢。
------(唐)李商隱
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
------(清)金纓
古今天下,官宦之家一、二代敗落;勤儉商家延續三、四代;勤樸耕家延續五、六代;而謙信孝友之家則達八、九代。
------書摘
以耕讀為本,以勤儉為德。
------(明)施耐庵
黃金無種子,惟生勤儉家。
------書摘
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
------陳毅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卷五
禁奢崇儉,美政也。
----魏源:《魏源集·治篇》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純仁傳》
民奢示之以儉,民儉示之以禮。
-----桓寬:《鹽鐵論·救匱》
人們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空氣,陽光,水,其實就與錢沒有太大的關系。至于人際和睦、心靈充實、情趣活潑、人格高貴等生命價值的重要內容,更不是錢能買來的。------ 韓少功(海南作家)
我可以舍得用很多錢去幫助別人,卻舍不得把一個好好的東西或事物丟棄。我不是為了錢而節約,而是為了節約而節約。節儉的品德,在我看來,已經不僅僅是因為“錢”的問題,而是一種操守、品行和文化。
------張抗抗(北京作家)
站在任意取舍的君臨位置,出自人類短期自私的利益,我們造成的破壞速度和范圍,要數十倍,數百倍地大于我們允諾茍延殘喘的瀕危生命。
舒婷(福建詩人)
五、關于勤儉節約的古詩詞有哪些
1.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清]朱用純
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3.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誡子書》
4.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李商隱《詠史》
5.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北宋〕司馬光
6.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7.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尚書·大禹謨》。
1. 李商隱《詠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注釋:①本篇題為“詠史”,實系傷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詩作于開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②《韓非子·十過》載,秦穆公問古明主得國失國之由,由余對曰:“臣嘗得聞之矣,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③沈約《宋書》載,武帝時寧州獻琥珀枕,時北征需琥珀治金瘡,即命搗碎分付諸將。④《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齊威王夸耀他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說自己所珍貴的是賢臣,“將以照干里,豈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詩校:“一作待珍。”⑤青海馬:一種產于青海湖的雜交馬,據說能日行千里,喻可任軍國大事的賢才。
賞析:這首詩,詩人根據歷史興亡的史實,概括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些明確的以古鑒今的態度,包含著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認識更自覺完整。在興亡系于何人的問題上,盡管李商隱受時代的局限,還只能將理亂的命脈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詩中,大都是指責他們敗亂國家的。因此這種揭露更有進步意義。
2. 《尚書·大禹謨》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譯文:能為國家大事不辭辛勞,居家生活儉樸。
注釋:克勤于邦:指為治水的事業竭盡全力。克儉于家:在家生活節儉。
3. 李紳《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注釋:⑴憫:憐憫。這里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類。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⑷四海:指全國。閑田:沒有耕種的田。⑸猶:仍然。
六、表示節儉的詩句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儉破由奢 ●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小錢不知省,大錢將濫花(英國) ●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眼下胡花亂鋪張,往后日月空蕩蕩 ●一勺勺積累的東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薩克族) ●辛苦得來的果實,不要一口氣把它吃完(維吾爾族) ●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 ●殺牛吃肉,不如留著擠奶(藏族) ●有錢時擺闊,沒錢時挨餓 ●欲求溫飽,勤儉為要 ●緊緊手,年年有 ●勤能補拙,省能補貧 ●思前顧后,吃穿常有 ●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披著破大氅的,往往是個好酒徒(西班牙) ●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會吃的吃千頓,不會吃的吃一頓 ●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披著破大氅的,往往是個好酒徒(西班牙) ●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會吃的吃千頓,不會吃的吃一頓 ●精打細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當屋賣鍋 ●小富由儉,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煙,三年省下無數錢 ●節儉是致富的秘訣(英國) ●節儉本身就是一宗財產(英國) ●積小利,成巨富(英國) ●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愛默生) ●小處不省錢袋空(托·莫爾) ●錢幣是圓的,所以容易滾走(托里安諾) ●節約一分錢,等于生產一分錢(英國) ●節省下來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麥) ●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 ●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好處安身,苦處用錢 ●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國) ●奢侈會破壞人們的心靈純質,因為不幸的是,你獲得愈多,就愈貪婪,而且確實總感到不能滿足自己(安格爾)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興奮,又使人衰弱(卡爾)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種社會腐化的現像,決不是原因(魯迅) ●不擇手段地追求高級物質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級的(潛夫) ●奢侈乃德義之滅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困(希臘)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飯汗珠換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吃飯要知牛馬善,著絲應記養蠶人 ●成物不可損壞 君子以儉德辟難. 【出處】《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出處】《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出處】《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于辛勤勞作,只有勤于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出處】《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出處】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亡于奢靡.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出處】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出處:《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處】《宋史·范純仁列傳》. 【大意】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出處】朱柏廬《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君子以檢德辟難. (君子以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克勤于邦,克儉為于家 (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老百姓的生計在于辛勤勞作,只有勤于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沒一粒都是這么辛苦得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亡于奢靡.)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旺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