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韋莊最具代表性的詞
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
后人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
唐初宰相韋見素后人,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廣明元年(880)四十五歲,在長安應舉,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于戰亂,與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離長安赴洛陽。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歲作《秦婦吟》。不久避戰亂去到江南,五十八歲回到長安,一心想要應試,以伸展其治國平天下之抱負。乾寧元年(894)五十九歲登進士第,授校書郎。乾寧四年(897),時年六十二歲,被“宣諭和協使”李洵聘為書記,同至西川,結識了西川節度使王建,回長安后,改任左補闕。天復元年(901)六十六歲,應王建之聘入川為掌書記。天佑四年(907),朱溫篡唐。唐亡,力勸王建稱帝,王建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為宰相,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后終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歲卒于成都花林坊。詩詞都很有名,詩方面今傳《浣花集》十卷。韋莊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著《秦婦吟》。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后人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彌漫充溢于臟腑。其詞無專集,散見于《花間集》、《尊前集》和《全唐詩》等總集中,近人王國維、劉毓盤輯為《浣花詞》一卷,凡五十四首,蓋取其詩集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四]、[五])、《浣溪沙》(五)、《應天長》(二)、《荷葉杯》([一]、[二])、《清平樂》(三)、《謁金門》([二]、[三])、《河傳》(二)、《天仙子》([二]、[四])、《訴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蘭花》等。韋莊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溫秾麗,韋清新。詩人韋應物四世孫。至韋莊時,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二、詩詞中什么是花間派和格律派詞派:1、花間派,以唐溫庭筠、韋莊為
實際上花間派是并屬婉約的···格律派的說法也不是很嚴謹而周邦彥和姜夔最大的特色就是精通音律可以自己創作音樂,諸如姜夔的《揚州慢》他們擅長慢詞,恪守音律,打磨節拍字句反觀花間派年代,是唐末五代時期,其得名于五代后蜀趙崇祚所編《花間集》當時詞體未全,小令居多,個中格律相對于詩律來說比較松散,合并韻部因為是配樂演唱,講究的自然是一個優美為先詞的發展至花間是變,影響后世,并以發揚至柳永一變,發展了慢詞,豐富了詞調蘇軾一變,以詩為詞辛棄疾又是一變,以文為詞可以說花間派是婉約之祖而樓主所例舉的格律派,人物都是精通音樂,擅長自度曲,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詞調使其更加豐富,實際上姜夔和周邦彥也是婉約之屬。
三、求韋莊的詩詞
傷昔 韋莊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下不知秋。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字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惟見水東流。 思帝鄉 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長安舊里 韋莊 滿目墻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車輪馬跡今何在,十二玉樓無處尋。
定西番 韋莊芳草叢生結縷,花艷艷,雨濛濛,曉庭中。塞遠久無音問,愁消鏡里紅。
紫燕黃鸝猶生,恨何窮。 定西番 韋莊 挑盡金燈紅燼,人灼灼,漏遲遲,未眠時。
斜倚銀屏無語,閑愁上翠眉。悶殺梧桐殘雨,滴相思。
更漏子 韋莊 鐘鼓寒,樓閣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閉,小庭空,落花香露紅。
煙柳重,春霧薄,燈背水窗高閣。閑倚戶,暗沾衣,待郎郎不歸。
古別離 韋莊 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歸國謠 韋莊 春欲暮,滿地落花紅帶雨。惆悵玉籠鸚鵡,單棲無伴侶。
南望去程何許?問花花不語。早晚得同歸去,恨無雙翠羽。
河傳 韋莊 春晚,風暖。錦城花滿,狂殺游人。
玉鞭金勒,尋勝馳驟輕塵,惜良晨。翠娥爭勸臨邛酒,纖纖手,拂面垂絲柳。
歸時煙里,鐘鼓正是黃昏,暗銷魂。這些夠么?老實說很多的,你去那種收錄古詩詞的網站查一查就好。
四、韋莊的詩
韋莊的詩詞都很有名,下面是他的主要試做,可以信息行一下:詩方面今傳《浣花集》十卷。
韋莊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著《秦婦吟》。
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后人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
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彌漫充溢于臟腑。其詞無專集,散見于《花間集》、《尊前集》和《全唐詩》等總集中,近人王國維、劉毓盤輯為《浣花詞》一卷,凡五十四首,蓋取其詩集為名者也。
代表作有《菩薩蠻》([一]、[四]、[五])、《浣溪沙》(五)、《應天長》(二)、《荷葉杯》([一]、[二])、《清平樂》(三)、《謁金門》([二]、[三])、《河傳》(二)、《天仙子》([二]、[四])、《訴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蘭花》等。韋莊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
溫秾麗,韋清新。詩人韋應物四世孫。
至韋莊時,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五、臺城韋莊表達詩人什么情感簡要分析
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免不了有今之視昔,亦猶后之視今之感。
亡國的不祥預感,在寫這首詩時是縈繞在詩人心頭的。如果說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的強烈感喟中還蘊含著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則在如夢似幻的氣氛中流露了濃重的傷感情緒,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勢已成,重演六朝悲劇已不可免的現實在吊古詩中的一種折光反映。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的“依舊”暗示人世的滄桑 ,以物的“無情”反托人的傷痛,而在歷史感慨之中即暗寓傷今之意。思想情緒雖不免有些消極,但這種虛處傳神的藝術表現手法 ,仍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