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戲曲的詩句
年代:現代 作者: 老舍
《贈河北梆子劇院躍進劇團》
全民齊躍進,戲曲奮爭先。
壯士劈山去,英雄攔馬前。
紅旗明曉日,粉墨好青年。
八月秦皇島,歌潮浪接天。
年代:唐 作者: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
何事花前泣,曾逢舊日春。先皇初在鎬,賤子正游秦。
撥亂干戈后,經文禮樂辰。徽章懸象魏,貔虎畫騏驎。
光武休言戰,唐堯念睦姻。琳瑯鋪柱礎,葛藟茂河漘。
尚齒惇耆艾,搜材拔積薪。裴王持藻鏡,姚宋斡陶鈞。
內史稱張敞,蒼生借寇恂。名卿唯講德,命士恥憂貧。
杞梓無遺用,芻蕘不忘詢。懸金收逸驥,鼓瑟薦嘉賓。
羽翼皆隨鳳,圭璋肯雜珉。班行容濟濟,文質道彬彬。
百度依皇極,千門辟紫宸。措刑非茍簡,稽古蹈因循。
書謬偏求伏,詩亡遠聽申。雄推三虎賈,群擢八龍荀。
二、描寫戲曲的詩詞
金榜題名空富貴洞房花燭假夫妻古往今來雖如是濃妝淡抹總相宜看不懂莫吵請問前頭高明者站得住便罷須留余地后來人鳳管似從天外落霓裳聊當月中看誰為袖手旁觀客我亦逢場作戲人凡高莫搶先看戲何如聽戲好為人須顧后上臺終有下臺時你也擠我也擠此地幾何立腳地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臺時六禮未成頃刻洞房花燭五經不讀霎時金榜題名臺中戲戲中臺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領夜前溪溪前夜風光皆入畫繪成千古大奇觀勢短世長演戲一回方知世和勢人多仁少尋思片刻還屬仁中人堯舜生湯武旦桓文未旦古今來多少角色日月燈云霞彩風雷鼓板天地間大小舞臺是是非非非亦是真真假假假即真舞臺方過懸明鏡憂孟衣冠啟后人自古文武今時見歷代君王自此知勾心斗角儼似官場話劇逐鹿吼獅形同世界舞臺晉代衣冠唐代曲今人面目古人心白雪陽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和風吹綠竹清韻入朱弦。
三、描寫戲曲的古詩
1、《長恨歌》 【唐】 白居易
原文: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釋義: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2、《長恨歌》 【唐】 白居易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釋意:是戲子舞女的鬢發已經白了,宮中的侍女也青春不再。
“梨園弟子”即唐玄宗訓練的樂工舞女。梨園即是唐玄宗時宮中教習音樂的機構。
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玄宗精通音律,又酷愛度曲,“選坐部妓子弟三百教于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意思就是曾選"坐部伎"三百人教練歌舞,隨時應詔表演,這些人便被稱為“皇帝梨園弟子”。
后“梨園弟子”用來泛指戲曲演員。椒房指的是后宮妃子們居住的場所,因以花椒和泥抹墻而得名。阿監即宮中的侍從女官,青娥則是年輕的宮女。
這兩句詩使用了唐代宮中的兩類典型的人作為例子——戲子和宮女。這兩類人的特點都是年輕貌美。戲子和宮女都生白發、紅顏老去,說明了時間易逝、韶華難留。
這兩句詩用了對偶和類比的手法,具體、形象地表現了時光流逝、青春不復的悲傷和感嘆,有說服力,讓人心生感慨。
3、《鷓鴣天·唱得梨園絕代聲》 【宋]】朱敦儒
唱得梨園絕代聲。前朝惟數李夫人。自從驚破霓裳后,楚奏吳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西風北客兩飄零。尊前忽聽當時曲,側帽停杯淚滿巾。
釋意:北宋末年,在梨園中唱得最好的,要數名妓李師師了。靖康之變,金兵入侵,驚破了朝廷的霓裳羽衣曲,李師師也流落到江南,在她的歌扇中新增添了南方聽眾喜歡的吳楚歌曲。
聽著北飛大雁的哀鳴和南方婦女的搗衣聲,在西風中,我們兩個流落南方的北客,痛感自己的飄零生活。我在酒桌上忽然聽到北方熟悉的樂曲時,在頹放中停下酒杯,忍不住淚水沾滿了衣巾
注釋:
據考,此詞是作者專為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李師師所作。
唐玄宗曾選樂工三百人及宮女數百人居宜春北苑練習歌舞,亦稱梨園弟子。詞起首二句“唱得梨園絕代聲,前朝惟數李夫人”,意謂能得唐代梨園之遺聲,歌藝絕妙,無可倫比的只有“前朝”的李師師了。
“前朝 ”,前任皇帝在位的時期,這里指宋徽宗時。民間傳說師師曾被召入宮中,封為瀛國夫人,故人們都習慣尊稱為李夫人。南宋初年,人們談到李師師總是與徽宗皇帝的昏庸荒淫致有滅亡的慘痛歷史教訓聯系起來。師師是令人同情的。
當靖康元年正月,北宋國勢危急,以欽宗為首的統治集團接受了金人議和退兵的條件 ,為繳納金人的巨額金帛在汴京城內大肆搜括,師師被抄家。第二年北宋滅亡了,徽宗和欽宗被俘北去。李師師同中原許多居民一樣,歷盡艱辛逃難到了江南。作者即是在湖湘與之偶遇有感,才寫下了這首詞 。
4、《古意》【宋】蘇軾
原文:等為戲劇誰能先,我笑謂翁兒更賢。
譯文:蘇軾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問道:“同為戲劇到底是誰最早演習的?我笑對老翁說:‘還是兒子更賢于您!
4、陳棣《挽江公三首》【宋】 陳棣《挽江公三首》
原文:一官聊戲劇,三徑肯荒蕪。
譯文:假如一個官開始聊起了戲曲,那么在他管理的地區三徑之內肯定是荒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