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智慧 的古詩詞
紙上的社論——句句講真理
補充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二、關于“智的詞語,成語或俗語用智”組成一個詞,詞組或句子,例如
智zhì【形】(會意兼形聲。
從日,從知,知亦聲。“知”的后起字。
本義:聰明,智力強)同本義〖resourceful;wise〗然后智生于憂患。——《荀子》引《孟子》甚智其子。
——《韓非子·說難》不可謂智。——《墨子·公輸》智術淺短。
——《三國志·諸葛亮傳》少年智則國智。——清·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又如:智賽隋何,機強陸賈(二人均為漢、楚時代智囊人物。
意為聰明經頂,靈活異常);智數(才智;見識)智zhì【名】智慧,智謀〖intelligencewisdom;resourcefulness〗智,燭也。 ——《法言·修身》智,性也。
——《韓非子·顯學》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四時能變謂之智。
——《管子》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賈誼《治安策》又如:智著(智慧;知識);才智(智慧和才能);智刃(智慧之刃)計謀;策略〖stratagem〗道德上通而智故消滅也。
——《淮南子·覽冥》。注:“智故,巧詐也。”
又如:智計(計謀;智謀);智術(指君主通曉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智量(計策,計謀);智算(謀劃,計算);智慮(智謀;謀劃)知識〖knowledge〗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 知有所合謂之智。
——《荀子》智士。有智慧的人〖sage〗語曰:“仁不輕絕,智不輕怨。”
——《戰國策》又如:智地(智士集中之地)春秋時晉國地名〖Zhitown〗,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北姓智zhì【動】通“知”(zhī)。 知道,認識〖know〗狗犬不智其名也。
——《墨子·經說下》而不智也。——《墨子·號令》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
——《管子·法法》。王念孫云:“智與知同。”
智齒zhìchǐ〖wisdomtooth〗最后面的臼齒,成年后才長出來智慧zhìhuì〖intelligence〗辯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不只是情感和愿望,智慧在決定這些重要問題時必然有其作用智力zhìlì〖intelligence;intellect〗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力測驗智力為也。 ——清·龔自珍《病梅館記》智謀zhìmóu〖resourcefulness;wisdomandintelligence〗才智和計謀智謀高超逐于智謀。
——《韓非子·五蠹》智囊zhìnáng〖backroomboy;braintruster;wiseman〗比喻智謀多,善于給人出主意的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號曰“智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智囊團zhìnángtuán〖braintrust〗指與制定計劃和策略有關,并且時常沒有官方的或被承認的地位的專家教授們智能zhìnéng〖intelligenceandability〗指人的智慧和行動能力發展學生智能智取zhìqǔ〖takebystrategy〗用智謀獲取或勝過在五十年中,她以這種手腕蒙混和智取了歐洲的一個又一個政客智商zhìshāng〖intelligencequotient〗智力商數的簡稱智士zhìshì〖intellect〗專心于智力活動的人;致力于反思維或推理工作的人智勇雙全zhìyǒng-shuāngquán〖bothintelligentandcourageous〗又有智謀,又勇敢智育zhìyù〖intellectualeducation〗提高才智、發展智力的教育智障zhìzhàng〖retarded〗即弱智智者zhìzhě〖sage〗有智謀或智慧過人的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zhìzhěqiānlǜ,bìyǒuyīshī〖eventhewisearenotalwaysfreefromerror;nomaniswiseatalltimes〗再聰明的人,也難免有失誤的時候 智zhì聰明,見識:智力。 智慧。
智商。智育。
智能。智謀。
才智。機智。
理智。明智(a.考慮問題周到、嚴密;b.有遠見)。
足智多謀。利令智昏。
愚筆畫數:12;部首:日;筆順編號:311342512511。
三、關于智者的詩句
智 者
寒山
智者君拋我,愚者我拋君。
非愚亦非智,從此斷相聞。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①。
焉能住口手②,端坐鬢紛紛。 ①侵晨:破曉、清晨。侵,漸近。
②住口手:停止口與手的動作。 聰明的人拋棄了我,愚蠢的人又被我拋棄。
那非愚非智的朋友,彼此卻斷了音訊。
夜晚在明月下放歌,清晨與白云共舞。
怎能束縛住口手?端坐中白了雙鬢。 寒山(約691~793) 寒山子乃唐代首都長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四、表達聰慧的詩句
大智若愚
【解釋】某些才智出眾的人不露鋒芒,看來好像愚笨。
【出處】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蘭質蕙心
【解釋】形容美麗而聰明。
【出處】唐·王勃《七夕賦》:“金聲玉韻,蕙心蘭質。”
聰明才智
【解釋】指有豐富敏捷的智力和顯著的才能。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
聰明睿智
【解釋】指聰穎明智。
【出處】《孔子家語·三恕》:“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冰雪聰明
【解釋】比喻人聰明非凡。
【出處】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
絕圣棄智
【解釋】圣、智:智慧,聰明。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樸。這是古代老、莊的無為而治的思想。
【出處】《老子》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綠色通巧棄利,盜賊無有。”
錦心繡腸
【解釋】形容文思優美,聰明有才。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七:“聞之異鄉公子如此形狀,必是個浪蕩之徒,便有錦心繡腸,誰人信他,誰人請他。”
五、形容智者的詩詞有哪些
1.《雜興》年代: 宋 作者: 張镃
圣學律萬世,玉振仍金聲。
大賢務矯俗,始以和自名。
智者稽所終,流弊固難行。
求圓能舍規,魯男烏可輕。
2.《讀書》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
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
3.《梁甫吟》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
梁甫吟,聲正悲。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風云感會起屠釣,大人臲屼當安之。
4.《偈頌一百四十一首》年代: 宋 作者: 釋師范
你不識我,我不識你。
狹路相逢,腦門著地。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5.《緣識》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因緣業障遇真稀,黃帝乘龍豈是非。
達識尚凝常恍惚,愚蒙溶解故相違。
華池秘密人天授,神室光揚日月輝。
智者無言皆口默,敢將容易論玄機。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是什么意思?
仁者從仁的角度看待,智者從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