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些詩句意思
1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落花并沒有忘記樹根的哺育,帶著無限的眷戀深情地告別樹根,寧化作春泥而護樹根,以回報樹的養育之恩。
2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
天地萬物都是有情的.每次寒冷過后總是春意濃濃.黑夜過后總會有陽光.就是要告訴人們,不要放棄希望!
3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溫暖氣息, 還聽得春蟲叫聲穿透綠色的窗紗。
4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這個夜里,當人們聽到纏綿哀怨的《折楊柳》曲子的時候,誰不會涌起一股強烈的思鄉傷別之情呢?
5.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
我躺著看那滿天的云朵一動也不動,卻不知道云和我都在(隨著船)向東行進。
6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
不是我偏愛菊花,一年之中,菊花開過之后,再沒有別的花開放了,賞花的機會再沒有了
二、詩句的意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意思:(如天道一般,要永恒地運行不休,身為君子則必須效法這乾道的法則,自己克制,自己堅強起來,不斷求進步,不懈怠,不停止,并且不斷地去努力.)
2、有志不在天高,無志空長百歲。《傳家寶》
意思:(心理有遠大的志向要從小就培養,心中沒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
意思:(年輕人要珍惜生命和時間,要善于利用每一分鐘時間不斷完善自己,鍛煉自己,取得成功,而不要等到年老體弱時,才懊悔自己年輕時的少不更事,虛度光陰.到那時再感到悲觀失望已經是悔之晚矣)
4、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偶成》
意思:(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5、路曼曼其修遠兮,捂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意思:(路悠長而且很遙遠,我要不斷的去尋找真理。)
6、不積蛙步,無以之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意思:(不走半步,就不能走千里;不積累一點一滴的水,就不能匯成江海。)
我的最好啦!投我!
三、詩句意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出處: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全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別處的云都黯然失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的意思大概是對百花(女人)無暇顧及,心灰意懶,一半是因為修道,一半是因為亡妻了。
四、詩歌是什么意思
1、詩歌的意思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2、詩歌的發展
《詩經》→ 《楚辭》→漢樂府詩→魏晉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新詩
3、詩歌的起源
古時候,古代信息技術不發達,所以人們從這一個地區到那一個地區傳遞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們將寫好的詩編成歌,而詩歌就從人們的口中傳遞。詩歌起源于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擴展資料
詩歌按內容分類
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現代詩
(1)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
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4)邊塞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6)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