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神話故事的古詩
與神話故事有關的詩詞: 嫦娥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讀《山海經》陶淵明〔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李憑箜篌引 唐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化用典故 出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滟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歸京 【唐】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
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峽聞猿 【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
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燦如綺。
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
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云。
夔州歌十絕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瞿塘兩崖 【唐】杜甫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須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
悲秋 【唐】杜甫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初至犍為作 【唐】岑參 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云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應不迷。 江分三峽響,山并九華齊。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歸時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 【唐】孟浩然 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
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祖席宜城酒,征途云夢林。
蹉跎游子意,眷戀故人心。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
巫峽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送人歸蜀 【唐】張祜 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巖千仞漲波痕。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
送王處士游蜀 【唐】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 自修姹姹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
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出峽 【唐】胡皓 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 楚塞云中出,荊門水上來。
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 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
送友人歸荊楚 【唐】許渾 調瑟勸離酒,苦諳荊楚門。 竹斑悲帝女,草綠怨王孫。
潮落九疑迥,雨連三峽昏。 同來不同去,迢遞更傷魂。
巫山高 【唐】陳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賜瑤姬。 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 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
飄飖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歸時白帝掩青瑣,瓊枝草草遺湘煙。
琴曲歌辭·三峽流泉歌 【唐】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
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一彈,愿似流泉鎮相續。
峽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峽此中去,鳴鳥孤猿不可聞。 一道水聲多亂石,四時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氳。 2.詞 念奴嬌 【宋】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
巨石巉。
二、關于神話故事的古詩
嫦娥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讀《山海經》陶淵明〔晉〕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李憑箜篌引
唐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夔州歌十絕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瞿塘兩崖
【唐】杜甫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須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
巫山高
【唐】陳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賜瑤姬。
花宮磊砢楚宮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無雙怨三峽,春風幾夢襄王獵。
青鸞不在懶吹簫,斑竹題詩寄江妾。
飄飖絲散巴子天,苔裳玉轡紅霞幡。
歸時白帝掩青瑣,瓊枝草草遺湘煙。
2.詞
念奴嬌
【宋】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
巨石巉巖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
十二靈峰,云階月地,中有巫山女。
須臾變化,陽臺朝暮云雨。
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
幻夢俱迷,應感逢魑魅,虛言冥遇。
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
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
三、【寓言,神話的成語和詩句急用啊】
精衛填海 發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釋義 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后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示例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譯文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頑強精神.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鐘愛的女兒.炎帝不僅管太陽,還管五谷和藥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東海,指揮太陽升起,直到太陽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親忙于公事,總是不帶她去.這一天,女娃便一個人駕著一只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兒,但卻不能用醫藥來使她死而復生,也只有獨自神傷嗟嘆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回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干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 “你為什么這么恨我呢?” “因為你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干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后來,精衛和海燕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并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解 釋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出 處 《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用 法 主謂式;作主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示 例 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發揚~的精神. 近義詞 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終不渝 反義詞 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北山有個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力挖平兩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量,并不能削減魁父這樣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遇公于是帶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河曲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
四、關于月亮傳說的詩句
唐·王維: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晉·陶淵明:春秋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宋·晏幾道: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唐·劉禹錫: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唐·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唐·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清·蕭詩: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唐·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張惠言: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唐·杜甫: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鉅: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宋·蘇軾: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一、概述 月球 月球又稱“月亮”.在望遠鏡發明之前,古代的人們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潔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狀奇特,于是人們就編出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免搗藥等美麗神話.古希臘人則把月球看作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并且把女神狩獵時從不離身的銀弓作為月球的天文符號.月球基本上沒有水,也就沒有地球上的風化、氧化和水的腐蝕過程,也沒有聲音的傳播,到處是一片寂靜的世界.月球本身不發光,天空永遠是一片漆黑,太陽和星星可以同時出現.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因而月球上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低到-183℃.由于沒有大氣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強度比地球上約強1/3左右;紫外線強度也比地球表面強得多.由于月球大氣少,因此在月面上會見到許多奇特的現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陽光照射是筆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會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沒有空氣散射光線,在月球上星星看起來也不再閃爍了.月面上到處是裸露的巖石和環形山的側影.整個月面覆蓋著一層碎石粒和浮土.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區域和暗灰色部分.原來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區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月亮比地球小,直徑是3476公里,大約等于地球直徑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4,比亞洲的面積還稍小一些;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49,換句話說,地球里面可裝下49個月亮.月亮的質量是地球的1/81;物質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當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說,6公斤重的東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體顯得很輕松,稍稍一使勁就可以跳起來,宇航員認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00公里.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是一個隨圓形軌道,其近地點(離地球最近時)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離地球最遠時)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像地球一樣,月球也是南北極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500米,南北極也不對稱,北極區隆起,南極區凹陷約400米.。
五、【關于月的神話故事和帶“月”的詩句最好帶上作者
月落烏啼霜滿天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水調歌頭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永遇樂 蘇軾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于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5太常引 辛棄疾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蘭花慢 辛棄疾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六、【郭沫若的《靜夜》中,借神話傳說表達思念之情的詩句是】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寫天上鮫人的故事.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飛向那茫茫的星空,描述了一個凄婉的故事.詩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條海霧蒙蒙的天河,由這令古今多少人引發無窮聯想的天河,詩人又想到了傳說故事.可詩人這一次所寫的不再是牛郎織女,而是傳說中的鮫人.牛郎織女的故事可能家喻戶曉,鮫人泣珠的傳說人們也許就比較陌生.面對茫茫的天河,詩人并不能真正看見什么,只是憑想像猜測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泣珠.這是一個非常凄美的場面.在這月華滿天的時刻,詩人想到天上的鮫人對月流珠,其實是詩人自己在對月深思.詩人此時的哀傷、無奈、恫悵,在這樣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詩行,這也可視為詩人的“流珠”吧.。
七、【關于月的傳說,詩句,故事,知識等誰有關于月的傳說,詩句,故
1、月亮的傳說很多,其中以《嫦娥奔月》流傳得最廣,說法也很多,其中一個說法是: 嫦娥和丈夫后羿(yì)是天上的神仙.當時人間有十個太陽,把河水都曬干了,人民的生活非常痛苦.天帝便派神箭手后羿為民除害.于是,后羿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留下一個太陽照耀大地.人民很感激后羿,便推選他為領袖. 后羿當了領袖之后,變得非常殘暴,不高興的時候就隨意殺人.他希望能長生不老,便向西天王母要了兩顆長生不老的仙丹,準備和嫦娥一起服用.嫦娥不忍心看人民受苦,便偷偷把兩顆仙丹都服了.服下仙丹后,嫦娥頓時變得輕飄飄,向天上的月亮飛奔而去.從此,嫦娥就住在月宮里,過著孤單冷清的生活. 2、詩句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里. 【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3、故事 白兔和月亮的故事 在眾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來到林中草地,一邊無憂無慮地嬉戲,一邊心曠神怡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于是,諸神之王召見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個慷慨的決定:“萬物均有所歸屬.從今以后,月亮歸屬于你,因為你的賞月之才舉世無雙.”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 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在她眼里,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滅,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消了那個 慷慨的決定. 4、知識 月球基本上沒有水,也就沒有地球上的風化、氧化和水的腐蝕過程,也沒有聲音的傳播,到處是一片寂靜的世界.月球本身不發光,天空永遠是一片漆黑,太陽和星星可以同時出現. 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因而月球上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低到-183℃.由于沒有大氣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強度比地球上約強1/3左右;紫外線強度也比地球表面強得多.由于月球大氣少,因此在月面上會見到許多奇特的現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陽光照射是筆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會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沒有空氣散射光線,在月球上星星看起來也不再閃爍了. 月面上到處是裸露的巖石和環形山的側影.整個月面覆蓋著一層碎石粒和浮土.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區域和暗灰色部分.原來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區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徑是3476公里,大約等于地球直徑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4,比亞洲的面積還稍小一些;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49,換句話說,地球里面可裝下49個月亮.月亮的質量是地球的1/81;物質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當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說,6公斤重的東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體顯得很輕松,稍稍一使勁就可以跳起來,宇航員認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00公里.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是一個隨圓形軌道,其近地點(離地球最近時)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離地球最遠時)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樣,月球也是南北極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500米,南北極也不對稱,北極區隆起,南極區凹陷約400米. 月球在繞地球運動的過程中,還要跟著地球一起繞太陽運動.這就是說,月球繞地球運動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間位置已不是原出發點了.由此可見,月球在運動過程中還要參與多種系統的運動.月球的運動和其他天體一樣,月球也處于永恒的運動之中.月球除東升西落外,它每天還相對于恒星自西向東平均移動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來的時間,都比前一天約遲50分鐘.月亮的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而自西向東的移動卻是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結果.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叫做一個“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同時,它本身也在自轉.月亮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