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重自愛 古文名言
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后毀之,國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二、自重自愛 古文名言
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后毀之,國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三、初中生自重自愛自信的句子
1、自愛,使你端莊;自尊,使你高雅;自立,使你自由;自強,使你奮發;自信,使你堅定……這一切將使你在成功的道路上遙遙領先。
2、自尊,是高尚的品德;自愛,是自尊的延伸;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自立,是成功的保障;自強,是成功的希望。愿自尊自愛的你,學會自信、自立、自強,為明天的成功而自豪!
3、古老的中國曾經歷經坎坷,直到上個世紀中葉,我們才從長久處于國家分裂與抵抗外侮的艱苦磨難中迎來了新生。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在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之后,中國將一個充滿活力的嶄新形象,呈現給世界。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已經不是往日意義上的那個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大國,我們的心態理當更加開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國家核心利益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我們表達愛國熱度的正確態度。
4、自信的女人,不同于自負的女人。自負的女人,或者容貌出眾,或者才華杰出,或者家財萬貫,或者權傾一時。而自信的女人,可能一無所有。然而,這兩者的區別卻又如此明顯。自負的女人總是目空一切,高高凌駕于眾人之上,仗著自己的優勢,不肯輕易向“凡間俗物”略微點頭,令一種望而生畏。而自信的女人,因為自信而多了平和,多了寬容,多了禮貌,因而,眾人眼中的她,猶如圣母瑪利亞般,易于交談、易于接近,更愿意親近。
四、請你自重的詩句
大地自重,不失其廣宇,天空自重,不失其凝聚。
山自重,不失其威竣,海自重,不失其雄渾。
花自重,不失其姣美,草自重,不失其剛強。
松自重,不失其瀟灑,風自重,不失其莊重。
云自重,不失其逍遙,雨自重,不失其溫柔。
雪自重。不失其冷峻。
世界自重,不失其人氣。
人自重。不失其筋骨。
聰人自重,不失其謙遜,庸人自重,不失其誠實。
女人自重,不失其風韻,男人自重,不失其嚴峻。
孩子自重,不失其童真,老人自重,不失其晚節。
自重吧,朋友,自重和尊嚴相戀,自重和榮譽成親,自重和一個有價值的人生聯姻。
大地自重,不失其廣宇,天空自重,不失其凝聚。
人自重,不失其筋骨。
五、關于自重的名言名句
1、程先生,一個人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必須先學會自重。
2、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跟,學人言語。3、勵操行以修法業,當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貧,當自省;謀善舉以澤眾生,當自勵。
4、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才能保持公仆本色;慎獨、慎權、慎欲、慎初,方能抗得住誘惑。5、人活著,其實就是一種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你為自己悲鳴,世界必將灰暗。
是非常有,不聽當無;禍福相依,順其自然。多行善,福必近;多為惡,禍難遠。
不奢求,心易安;不冒進,則身全。心小不容螻蟻,胸闊能納百川。
順境淡然,逆境泰然。不自重者取辱,不自足者博學,不自滿者受益。
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7、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腳跡,學人言語。
陸九淵。
六、關于自尊自愛的古詩
有關尊嚴的:
1: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后毀之,國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
2:人受到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尊嚴上。 ―――約翰?高而斯華餒
3: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 ―――盧梭
4:自尊,迄今為止一直是少數人所必備的一種德性。凡是在權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從于其他人統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羅素
5:沒有自我尊重,就沒有道德的純潔性和豐富的個性精神。對自身的尊重、榮譽感、自豪感、自尊心―――這是以塊磨練細膩的感情的礪石。 ―――蘇霍姆林斯基
6: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卻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 ―――屠格涅夫
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驕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評精神的同義詞。自尊心強的人不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而只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己的缺點。 ―――伊?謝?科恩
8:人要想對自己的尊嚴有所覺悟,就必需謙虛。的確,人性是尊嚴的,但這樣說還是不甚明確的,也是不完整的。說人是尊嚴的,這只限于沒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憐憫的、有感情的、肯為其他生物和宇宙獻身的這種情況。 ―――湯因比
9:尊嚴是文明,但又像一層貼在臉上的東西一樣容易脫落。 ―――陳家琪
10: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財物、生命轉借給我們的朋友,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轉讓尊嚴之名,把自己的榮譽安在他人頭上,這卻是罕見的。 ―――蒙田
七、關于自尊自愛的古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
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
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
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
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八、關于自尊自愛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自尊自愛的古詩:
1、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
2、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孝經》
3、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勸報親恩篇》
4、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5、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名賢集》
6、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三國志·魏書》
7、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離婁上》
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10、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離婁上》
11、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勸報親恩篇》
12、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弟子規》
13、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弟子規》
14、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弟子規》
15、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