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個步驟
以定風波為例課題:《定風波》科目: 語文教學對象: 高二課時: 1提供者:尹區英單位: 榆次四中一、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題來源于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于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二、教學目標1.了解蘇軾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2.欣賞、評價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探究文中的“詞眼”,并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4.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5.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三、學習者特征分析1.通過平時上詩歌閱讀課時的穿插講解,學生已經對于詩歌鑒賞的方法有了一個總體的系統的把握;2.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及上課的表現觀察得出學生基礎較差的事實,適合引導式教學;3.對于蘇軾,學生高一的學習對其生平及風格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本課擬采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337373665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
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理由在于對詞這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
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鑒賞能力。五、教學重點及難點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于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1.探究文中的“詞眼”,并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2.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遇雨定人生平常事一樁.你途中遇雨會怎樣?2.走進《定風波》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說說自己旅途中突然遇雨的表現結合學生實際,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知人論世: 1.知人:作者簡介:蘇軾(1)基本信息(2)人生經歷:《定題金山畫像》(3)成就風格:①成就 ②風格2.論世:背景鏈接:(1)烏臺詩案一貶謫黃山(2)沙湖道中遇雨(二)全體感知:1.小序交代了什么關鍵信息?這樣寫有什么作用?2.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么內容?都在描寫雨中的情況嗎?3.本詞的詞眼是什么?1.| 時間: 3月7日 丨地點:沙湖道中 丨環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丨人物:仆人、同行、余.丨 情感:狼狽不覺→作用:說明了寫作緣由。2.→雨中事:踏雨吟嘯 → 怡然自樂→雨后情:驀然回首 → 云淡風清3.→一蓑煙雨任平生 / 也無風雨也無晴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怎本內容,對詞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把握。1.從詞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2這首詞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成就其藝術高度的?1.→一個拄拐杖、踩草鞋、頂風冒雨、吟嘯徐行、不畏艱難、藐視禍難、鎮定從容、曠達灑脫的詞人形象。
(1)雨中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2)雨后看破人生得失的智者2.表現手法:① 以小見大② 曲筆一語雙關③ 對比④ 隱喻寄托(象征).學生合作探究,點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他人他物襯托對比),提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學生從中可以分析總結出分析鑒賞詩詞的方法技巧以及著手點。整體系統的了解一下詩歌的表現手法,細致入微地掌握這幾類表現手法的含義并可以在以后的詩歌閱讀中輕而易舉地分析。
作業處理:寫日常小事一樁,來反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求:以小見大的手法,300字左右)評價歸納定 這人:蘇軾風 這景:風雨波 這情:曠達課堂練筆/課后練筆培養學生的及時運用一些高超的技巧來構建文本的寫作能力。七、教學評價設計1. 學生系統的具體的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
2. 本課內容有些過多,學習對詞的表現手法中,能完全理解對比及以小見大的手法,對一語雙關仍有待拓展。3. 學生互動積極,真正做到了學生自己“動”起來。
八、板書設計定 這人:蘇軾 一智者//達者風 這景:風雨 ——自然//人生波 這情:曠達灑脫。
2.詩詞求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中詩詞
每節主要內容及感情前三節寫作者的思鄉之情,急切想要回家,表現出了他憂傷,焦急的心情,四到五節寫的是激戰,感情基調是慷慨激昂的,最后一節是寫回家,憂慮悲傷的感情,最后一段運用什么手法?手法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最后一節有兩幅畫面構成,一幅美好,一幅凄冷.暖春六條飄拂的美麗景象,另一幅是寒冬雪花紛飛的凄冷景象,作者的復雜情感也蘊含其中,處證實滿懷愛國熱情及必勝的信念,眼前之景是美好,也有對故鄉依依不舍之情,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心疲憊,飽受戰爭的磨難,對家人的牽掛擔憂,滿懷哀傷的心情,嚴重的景象變的凄冷,跨越時空,給我們豐富的聯想想像的空間,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高二語文唐詩宋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