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詞中運用間接引用的例句有哪些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現把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列表如下.(意)物象 意 義 例 句 作者 出 處黃昏 孤寂、感傷、悲愁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 《揚州慢》芳草 1惜時,人生苦短 嘆韶光虛過,卻芳草萋萋,映樓臺. 杜安世 《山亭和》2知音 天涯何處無芳草. 蘇軾 《蝶戀花》3離情 離情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 《清平樂》春天 傷春,感慨時間易逝,(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懷)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相見歡》秋天 蕭條,肅殺,感嘆身世之苦(驚秋、悲秋、秋思、秋懷)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 《長亭送別》細雨煙霧 愁緒、郁悶 日暮鄉關何處去,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 《黃鶴樓》浮云 漂泊不定喻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杜鵑 1因其聲凄慘,故有凄涼、衰傷之意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秦觀 《踏莎行》2思親之情,歸家之念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賀鑄 《憶秦娥》寒蟬 1惜時光:因其聲凄苦感歲月易逝 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于工作一年老,能念萬感生. 司空曙 《新蟬》2痛別離 先秋蟬一悲,長是客行時. 張喬 《蟬》3感身世 露重飛難 ,風多響易沉. 駱賓王 《詠蟬》鴻雁 1思歸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薛道衡 《人日思歸》2書信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 《一剪梅》楊柳 “柳”諧為留,有惜別懷遠之意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竹子 有氣節、慮心、挺拔 千 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 鄭板橋 《竹石》青松 節操剛正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 《歲暮歸南山》菊花 恬然自處,傲然不屈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 《菊花》蓮花 純潔、脫俗、高潔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王維 《山居秋》梅花 孤高、脫俗、不屈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 《卜算子 詠梅》月亮 思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月夜憶舍弟》長亭、灞 橋 送別的地方,喻離別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柳永 《雨霖鈴》。
2.宋詞(4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都是四句的。
3.宋詞特點
“詩中有畫”是詩詞創作的高境界,也是詩詞評論中常用的褒揚之辭。
這里的詩中這“畫”大體上蘊含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形體,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詞《醉花陰》中“人比黃花瘦”之句,以人比黃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繪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劃了嬌弱的體態。
用黃花的形色作比,把閏中少婦憔悴、嬌弱、病態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詩人把“形”與“色”統一于一體,創造了渾然一體的詩詞畫意。
本文試圖略去詩詞中有關形體的刻劃,單純對其色彩加以品評。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詩詞中生動的形體刻劃影響我們對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暫時放置“形體”不論,可以更加深刻地領會詩詞中有關色彩描繪的豐富內含和藝術魅力。
一、兩類色彩,風格各異。 唐宋時代的詩人十分注意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色彩,并在作品中把這些色彩生動地表現出來。
他們不像畫家那樣把色彩直接鋪陳在讀者面前,而是通過對于色彩的描繪和形容,通過讀者的想象,間接地把動人的畫面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總觀詩人筆下描繪和形容色彩的詞,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用以描繪和形容有明確色相的色彩的詞。如:赤、紅、橙、藍、紫、黑、白等。
這類詞每一個都表現了明確而固定的色相。不論是單獨出現,還是同別的詞組成其它語匯,這類詞所表現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變的。
無需依靠上下文義來判斷。 例如: 1、“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千秋歲》) 2、“朱門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4、“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6、“霜黃碧梧白鶴。”(杜甫《暮歸》) 7、“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8、“黑云壓城城欲摧。”(李賀《雁門太守行》)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這類描繪色彩的詞不論在什么環境中,其色相不變。
第二類是用以描繪和形容沒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詞。這類詞所描繪的色相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據上下文意來判斷。
如:青、綠、碧、蒼、翠等詞。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語境中表現不同的色相。
“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其中青為藍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青為灰藍色;在“點溪荷葉疊青錢”(杜甫《漫興》)中青為石綠色;在“山外青山樓外樓”(林升《題臨安邸》)中青為灰綠色;而在“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中青則為黑色。
2、“碧”在不同語境中表現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詩情到碧宵”(劉禹錫《秋詞》)“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明月不歸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閑來釣碧溪上”(李白《行路難》)“萬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映階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繪的色相各異。
碧空描寫蔚藍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綠水;碧山指的是翠綠的山巒;碧草即是嫩綠的青草。碧字所描繪的具體色彩,只有品味全詩方可領會。
3、“翠”字在“翠掩重門燕子閑”(鄭會《題邸間壁》)中為綠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中則為濃黑色。 4、“蒼”在色相的表現上更為寬泛。
“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游園不值》)“兩鬢蒼蒼十指黑”(白居易《賣炭翁》)“高標跨蒼穹”(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蒼山遠”(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轉蒼翠”(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蒼字所表現 的色相各不相同。 總觀上述兩類詞在詩詞中的具體運用,會讓人明顯地感覺出不同的色彩風格。
第一類詞表現 了明確色相,產生出一種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準確、鮮明、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的獨特感受和強烈的激情。
紅、黃、橙、藍、紫等每一個詞都浸透了詩人的心緒。第二類詞與第一類詞相比顯得曲折含蓄、耐人尋味。
在蒼、翠、青等詞匯的運用上,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這類詞像是寄托了某種弦外之音,造成一種細膩、繁復、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豐富的節奏韻律創造了另一種美的境界。
二、兩種手法,各顯千秋。 唐宋詩人描繪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
如同畫家用同樣的顏料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一樣,其手法是豐富多樣的。這里把唐宋詩人描繪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歸納為兩種,并加以簡單地分析。
一是對比調合法。這是唐宋詩人運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描繪色彩的手法。
這種手法的最大特點是強調生活中各種色相的個性。根據色相之間的對比程度,我們可以把這種手法歸納為三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種類型:強烈對比,即不同色調的色彩對比。 “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江南絕句》)中“紅”對“綠”,“紫蝶黃蜂俱有情”(李商隱《二月二日》)中“黃”對“紫”‘“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中“白”對“青”,這些不同色調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又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蓮葉和天色形成一個綠色的調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紅色的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