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么婉約宋詞如此傷感
宋詞的婉約里有著一種深透骨子的優雅,這種深刻的優雅,透徹在文字中,便有著一個個束發的男子或是一個綰髻的女子,儒雅或溫婉的在長袍寬袖與繡紗羅裙的隨風輕揚中一臉鮮活的向我們走來.而那有著痛感的文字里,一個個不朽的靈魂,帶給人的一種似曾相識的生命感受.
北宋歐陽修筆下的訴衷情里;‘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用早起試裝畫眉來表達一個女子離愁的深遠,寥寥幾筆勾勒出心頭的一種凝重凄婉,如此清新疏淡的筆調里傳遞了無盡的傷感.然而,一個以精致的裝容來等待意中人的神情寥落的女子,即便是相思的揪心,也有一種豐美飽滿的快樂吧.這樣的閱讀中,竟讓人感覺到那女子有如一只翩飛的白鶴,即便在滿腹的愁緒中飛渡著寒苦的人生,那種痛感中也有一份極至的美,也帶給人一種不若尋常的豐富的人生況味.
同樣的溫庭筠的望江南里;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里.晨、暮間倚樓遠眺,可眼前過盡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的那份失落,讓人看到的卻是一個有著羞澀之心和懂得內斂節制的女子的一份深深的寂寞與無奈.沉重的心事從只言片語中帶了出來,美麗而孤寂的心聲在夜的空氣中回翔.漫漫人生之旅, ‘情因遇故深,知音世所稀,’每一個有著古典情懷的女子,也許心中都只容得下曾經的那一份美好的情感.無盡的等待中,那份濃愁,是離人心上秋.也許,這樣的一個女子或許只好獨自撫琴自娛,在琴聲如訴里獨自顧不暇解懷了,靜夜的閱讀里,讓人懷想那古舊的琴瑟,如今只是孤單的依在墻角,回味著曾經明亮地彈響它的那些聰慧的手指.一種真切而又蒼茫恒遠的美麗便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宋詞就這樣的在一派婉約抑或豪放的風格里,閃爍于心靈與文字的天空.大文豪蘇東坡,胸襟磊落,曠懷達觀的豪放風格里,也不乏空靈飛動、含蓄典藉之作.在一首卜算子里;以漏斷人初靜襯托出的縹緲孤鴻影的凄清,以及那揀盡寒枝不肯棲的高潔志趣.驚嘆于蘇學士歷經多少世事的變遷而筆下卻無一點塵俗氣.
而有著無限國憂的辛詞在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里,詞人沉悶的內心,在歷經蒼桑,嘗盡了各種人生況味后反而沉痛不語了.仿若一個火中取粟之人,走過了年少輕狂,再也不輕易說出那些藏在心中的傷痛.
宋詞就這樣在文字構筑的亭臺樓閣里,述說著歷經種種的人生體驗.身處江湖,堅守天性也許是比較容易的,而在官場上需要的是另一種姿態;謙順、機變、平庸化.好在有了宋詞的存在,在文字的放達與婉約中,讓仕途坎坷的飽學之士,終究得以沒有失去振飛的力量.一個個真誠而閃光的靈魂在恒久的文字天空里翱翔.
這樣想著,忽然一句 ‘入世才人粲若花’跳入腦中,讓人想起宋朝文字的天空里那些如花綻放的生命以及照耀她們內心那一束純凈的火焰.想起了嚴沁的算子,詠梅;待到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里,一種對自由生活的真切向往.在她的為數不多的詞作中一種智慧中流動的思維,讓我們看到一個聰明靈慧,出類拔萃的一個女子真實自由的靈魂.她的心中沒有豪門的權勢,沒有華麗的屋宇,受盡了磨難后也要依靠自已內心看不見的太陽而生存.內心的一股凜然高貴的氣質,讓人仰慕而敬畏.精于歌舞、書畫、音樂的嚴沁那顆受盡磨難的心像是埋藏了千年的蓮子,歷盡滄海桑田,洞徹世事煙云,依然會鮮活的從塵埃中開出花來.這樣的生命就像蠟燭那樣,在光芒與淚珠中慢慢的消耗著,也讓人感覺恒久的依稀可辨.
說到宋詞,易安居士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風景,一個在詩詞中可以與男人比肩的女中豪杰了.她早期的詞作是婉約而明快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一首如夢令中;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表現出一種散淡平和的生活中愜意,讓人覺得那個時期的詞人夢都是伴著歌聲開花的.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中感受著一份平實的快樂.而到了中晚期的詞作,經歷喪亂、流離滇沛的生活中則有一種讓人心儀的美麗與破碎;‘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命運給予的所有的傷痕與疼痛在詞作中變成了珍珠,穿越時空,散發出久遠的光芒.
更多的時候,對宋詞的閱讀,適合于一種優雅的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境界里完成的.那種閃爍在文字天空的放達與斂約的氣質,就那樣固執而長久的影響和提升了著人們情感的品質.
當時間的這個利器,終于打磨去了人們大部份的鋒芒的時候,回歸到平實的生活中,一支樂曲、一首詞或是一道自然的風景,一些如此純粹的東西,才讓人感覺到心靈的內環境仍舊得到很好的填充.那些心靈中接近永恒的東西,像海色、像山風,像宋詞,曲折委婉而有韻味.
2. 喜歡宋詞的人都很傷感么
江 城 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補充一點,宋詞按其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滿是離愁別緒的婉約詞作,自然容易令人傷懷,可讀完那些雄豪奔放的詞作,想要故作感傷,就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啰嗦一下,豪放派和婉約派的幾位代表人物如下: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的就不多說了,其作品大多都很婉約,尤其是那位: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很少見他豪放起來。
豪放派就不一樣了,蘇東坡的這首江城子,少有的真情流露。那種痛入骨髓的對亡妻的懷念,個人認為,比起“寒蟬凄切,對長亭晚”來,就傷感很多了。
同樣,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念一遍就使人豪氣干云,改天再來一句“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溫柔之情又會溢于紙上。
所以,真正喜歡宋詞的人,喜歡的是形象、意境,享受的是美感。這種美感,有可能是傷感,有可能不是。隨緣而已,不能強求的。
好像是問問審核未通過,只好刪掉了貌似敏感的個別詞句,再發一次。
3. 為什么婉約宋詞如此傷感
宋詞的婉約里有著一種深透骨子的優雅,這種深刻的優雅,透徹在文字中,便有著一個個束發的男子或是一個綰髻的女子,儒雅或溫婉的在長袍寬袖與繡紗羅裙的隨風輕揚中一臉鮮活的向我們走來.而那有著痛感的文字里,一個個不朽的靈魂,帶給人的一種似曾相識的生命感受.北宋歐陽修筆下的訴衷情里;‘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用早起試裝畫眉來表達一個女子離愁的深遠,寥寥幾筆勾勒出心頭的一種凝重凄婉,如此清新疏淡的筆調里傳遞了無盡的傷感.然而,一個以精致的裝容來等待意中人的神情寥落的女子,即便是相思的揪心,也有一種豐美飽滿的快樂吧.這樣的閱讀中,竟讓人感覺到那女子有如一只翩飛的白鶴,即便在滿腹的愁緒中飛渡著寒苦的人生,那種痛感中也有一份極至的美,也帶給人一種不若尋常的豐富的人生況味.同樣的溫庭筠的望江南里;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里.晨、暮間倚樓遠眺,可眼前過盡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的那份失落,讓人看到的卻是一個有著羞澀之心和懂得內斂節制的女子的一份深深的寂寞與無奈.沉重的心事從只言片語中帶了出來,美麗而孤寂的心聲在夜的空氣中回翔.漫漫人生之旅, ‘情因遇故深,知音世所稀,’每一個有著古典情懷的女子,也許心中都只容得下曾經的那一份美好的情感.無盡的等待中,那份濃愁,是離人心上秋.也許,這樣的一個女子或許只好獨自撫琴自娛,在琴聲如訴里獨自顧不暇解懷了,靜夜的閱讀里,讓人懷想那古舊的琴瑟,如今只是孤單的依在墻角,回味著曾經明亮地彈響它的那些聰慧的手指.一種真切而又蒼茫恒遠的美麗便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宋詞就這樣的在一派婉約抑或豪放的風格里,閃爍于心靈與文字的天空.大文豪蘇東坡,胸襟磊落,曠懷達觀的豪放風格里,也不乏空靈飛動、含蓄典藉之作.在一首卜算子里;以漏斷人初靜襯托出的縹緲孤鴻影的凄清,以及那揀盡寒枝不肯棲的高潔志趣.驚嘆于蘇學士歷經多少世事的變遷而筆下卻無一點塵俗氣.而有著無限國憂的辛詞在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里,詞人沉悶的內心,在歷經蒼桑,嘗盡了各種人生況味后反而沉痛不語了.仿若一個火中取粟之人,走過了年少輕狂,再也不輕易說出那些藏在心中的傷痛.宋詞就這樣在文字構筑的亭臺樓閣里,述說著歷經種種的人生體驗.身處江湖,堅守天性也許是比較容易的,而在官場上需要的是另一種姿態;謙順、機變、平庸化.好在有了宋詞的存在,在文字的放達與婉約中,讓仕途坎坷的飽學之士,終究得以沒有失去振飛的力量.一個個真誠而閃光的靈魂在恒久的文字天空里翱翔.這樣想著,忽然一句 ‘入世才人粲若花’跳入腦中,讓人想起宋朝文字的天空里那些如花綻放的生命以及照耀她們內心那一束純凈的火焰.想起了嚴沁的算子,詠梅;待到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里,一種對自由生活的真切向往.在她的為數不多的詞作中一種智慧中流動的思維,讓我們看到一個聰明靈慧,出類拔萃的一個女子真實自由的靈魂.她的心中沒有豪門的權勢,沒有華麗的屋宇,受盡了磨難后也要依靠自已內心看不見的太陽而生存.內心的一股凜然高貴的氣質,讓人仰慕而敬畏.精于歌舞、書畫、音樂的嚴沁那顆受盡磨難的心像是埋藏了千年的蓮子,歷盡滄海桑田,洞徹世事煙云,依然會鮮活的從塵埃中開出花來.這樣的生命就像蠟燭那樣,在光芒與淚珠中慢慢的消耗著,也讓人感覺恒久的依稀可辨.說到宋詞,易安居士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風景,一個在詩詞中可以與男人比肩的女中豪杰了.她早期的詞作是婉約而明快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一首如夢令中;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表現出一種散淡平和的生活中愜意,讓人覺得那個時期的詞人夢都是伴著歌聲開花的.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中感受著一份平實的快樂.而到了中晚期的詞作,經歷喪亂、流離滇沛的生活中則有一種讓人心儀的美麗與破碎;‘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命運給予的所有的傷痕與疼痛在詞作中變成了珍珠,穿越時空,散發出久遠的光芒.更多的時候,對宋詞的閱讀,適合于一種優雅的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境界里完成的.那種閃爍在文字天空的放達與斂約的氣質,就那樣固執而長久的影響和提升了著人們情感的品質.當時間的這個利器,終于打磨去了人們大部份的鋒芒的時候,回歸到平實的生活中,一支樂曲、一首詞或是一道自然的風景,一些如此純粹的東西,才讓人感覺到心靈的內環境仍舊得到很好的填充.那些心靈中接近永恒的東西,像海色、像山風,像宋詞,曲折委婉而有韻味.。
4. 你認為宋詞中哪一首最憂傷凄婉.讓人潸然淚下
陸游的《釵頭鳳》一闕,哀婉纏綿,言言血淚,深為所動。
陸游的《釵頭鳳》詞,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悲劇。據《歷代詩馀》載,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婉為妻,感情深厚。
但因陸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陸游沈園春游,與唐婉不期而遇。
此情此景,陸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在沈園的粉壁上曾題著兩闋《釵頭鳳》。 ”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碰掮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傳說,唐婉見了這首《釵頭鳳》詞后,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嘗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詢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
5. 所有悲傷的宋詞都給我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
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
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
李易安作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云云。明誠自愧勿如。
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
正易安作也。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鐘己應晚來風。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斗草, 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
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
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
長記海棠開后,正是傷春時節。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
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左“決”右半,右“鳥”)。 清平樂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 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
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 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
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