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詩三百首》讀后感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么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就這么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并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于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是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的流浪者重新成為有名的人士.古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一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他而努力,為他而奮斗.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創下偉大的事業.。
2. 寫對唐詩宋詞的感想,不少于800字
讀唐詩宋詞
唐詩,不是詩歌的起源,只是說在唐朝這個年代,詩歌非常盛行。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令人敬仰的詩人。最著名的那自然要數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仙的詩歌總是有著豪放的情調。詩圣的詩歌則有著悲天憫人的感覺在里面。
先說李白,他能夠斗酒詩百篇,我平生最喜的就是李白。他狂放不羈,漠視權貴,從來都很孤傲。雖然他有孤傲的性格,但是對朋友,總是能夠放歌縱酒,夜夜笙簫。他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道盡了多少才子的懷才不遇的抱打不平心理。之所以要仰天大笑而出門走走,那是他太寂寞了,對自己的懷才不遇感到不滿。我輩豈是蓬蒿人說道是自己并不是等閑之輩。李白這個人確實不能說是個凡夫俗子。讀他的歷史可以知道,他的家產能夠以萬貫記。他平生結過兩次婚。他的婚姻有著伊人獨對壁思君的成分。平生喜好結交朋友的他遇到了杜甫,和杜甫平輩相稱。杜甫其實比李白要小的。杜甫能夠成為詩圣在于他本身的詩歌寫的就好,其次他的詩里總是有著關心國家命運的意味。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道出了自己悲天憫人的心聲。
唐朝這個年代是中華民族最鼎盛的時期。中國在這個時候,瓷器是遠銷外國的,而且是國運昌盛。許多周邊的小國都需要給唐朝納貢。每年他們都要給這個泱泱大國貢獻自己的財物,禮品等。這個年代經歷了初唐,盛唐和晚唐。初唐最有名的詩人莫過于王楊盧駱。王楊盧駱的詩歌中,最令人們口口相傳的要數駱賓王的詠鵝。這首詩相信每個初學詩歌的人都會知道的。甚至最小的孩童都會唱這首詩了。
與唐朝相比,宋朝則有些朝不保夕了。國家垂危,內憂外患,許多將領衛國無望,殉難而去。這個年代誕生了許多詞人。著名的詞人有蘇軾,李清照等。蘇軾留世的以水調歌頭最為著名。他苦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了他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深切祝福。
唐朝的詩歌,宋朝的詞構成了中華文明的骨架。這個骨架就相當于中華文明的脊梁。
3. 關于古詩的讀后感,800字以下
我讀《君子于役》
《詩經》里有這樣的一首詩,名曰《君子于役》。詩中抒發了一位作妻子的對久役不歸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各種不適當的差役之不滿。這首詩就像一幅圖畫,“妻離夫散,天各一方”的情景猶歷歷在目…… 《君子于役》這首詩是國風中的王風。王風,是東周初年周王室都城洛邑郊區一帶的民歌、民謠。話說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為博美女褒姒一笑,聽信奸臣虢石父之言,烽火戲諸侯,而招引了戎人和申國軍隊的進攻,都城鎬京被攻破了。幽王本人也成了刀下之鬼。由于鎬京已被戰火燒得滿目瘡痍,其子周平王便將王都遷至洛邑,從此中國歷史上便進入了東周列國時代。周朝王室早在西周時就已大分功臣、王親國戚為各方諸侯;加上如今王室的力量日漸削弱,東周王室就成為傀儡,有名無實了。據史書記載:東周時,周桓王欲出兵伐鄭,到處征兵,強迫人民服苦役,造成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想必《君子于役》此詩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歷史環境下被創作出來的。它忠實地刻畫了一對普通的夫妻分離之苦,亦道出古代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置人民飽受精神虐待而不顧的專制作風。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往往是一個時代的影子。人們在賞析一篇散文、一首詩時也必須看出其“動機背后并且構成歷史的真正的最后的動力”。從《君子于役》一文中,我們不難再理解日后“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事跡。余秋雨曾說:悲劇英雄總未免孤獨,在中國,他們尤其孤獨。是啊,主人公也一樣,都是孤獨寂寞的。不適當的制度所造成的悲劇,其心酸之情是能從詩篇中略見一斑的。 《君子于役》是中國古代早期的一首閨怨詩,它也是一首思夫之作,說的是妻子想念去服役的丈夫。當我們翻開唐詩時,我們會發現唐朝中葉著名詩人王昌齡曾寫過一首叫《閨怨》的七言絕句。這詩寫的也是妻思夫,所思的丈夫是外出求取功名,是為了“光宗耀祖”的!且讓我們看看此詩的內容吧:“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作為妻子的自然同意丈夫這樣做,可到后來她又有點后悔了。悔的原因是春到人間,婦人卻獨守空屋;一年復一年,少婦年老色衰了,后悔妙齡時讓丈夫外出。比起《君子于役》,《閨怨》是含蓄多了,其處境也不如《君》凄涼。《君》的丈夫到外服役去了,生死未卜;而《閨》中的夫君是去封侯拜相,妻子也有了心理的保障。《君》是悲哀與思慮的,《閨》只是帶有想念之情而已。《閨怨》的韻律對照也遠比《君》工整多了,其語句上的轉折有力自然,非常細膩工巧。 《君子于役》可以說是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其詩確實足以和《關睢》中的“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媲美。它大膽地歌唱出一個女人對其丈夫的思念,沖破了封建社會里“女為卑”、“女子無發言權”的束縛,同時也唱出了一個時代的哀歌…… 賦,是《君子于役》所采用的寫作手法。這是一種白描的寫作方式,直抒胸臆,用通俗話說就是“赤裸裸,不經加工修飾,單刀直入,開門見山”。正因為《君》寫得很白、很簡單,老嫗能解,所以它很容易使市井小民、普通大眾中引起共鳴而廣泛流傳之。 作者在寫《君子于役》這首詩時確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作者就把心里的話全都“掏”出來,唱成歌、編成曲子。古人皆為“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織;作妻子的白天除了做家務、燒飯之外,一無娛樂,二無消遣,這又如何能熬過沒有丈夫的這段日子呢?適合窮困、單調、枯燥,將每一件小事都看得十分透徹,除了思念,還是思念…… 黃昏,給大地蒙上一層薄薄的霧紗,也給人們一種凄慘與神秘的感覺。家家的男人都已從田里歸來了,唯有女主人公的丈夫音訊全無,此景可真謂“故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為了表示思念,作者只好望著那無邊無際的蒼茫大地,輕輕地哼著這首歌,流露出真摯的愛情、溫情…… 《君子于役》作為《詩經》中的一篇閨怨詩,可謂開創先河。后世也有過不少類似的文章:有思夫、念婦、追憶老友等的,讓人們能直接表達心中的感情,記下生命中難忘的一刻。就拿現代名篇《蝶戀花?答李淑一》來說:“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就已經不只是浪漫、直接罷了,其中更含有了想象的風格。——這或許是詩詞發展的演變吧。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這首小詩既不是什么黃鐘大呂之樂,也非江南柔靡小調。可它所唱出的是幾千年前黃土高原上千千萬萬名妻子的心聲;它訴出了一個時代的不平;表現了早期的中國人民對于自由平等世界的向往
4. 《唐宋詩詞鑒賞》的讀后感
詩,讓我感動! 因為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更喜歡讀詩,因為它讓我感動. 詩,讓我喜愛! 有了它,讓我對生活有了積極性,讓我更喜愛四季. 因為詩,我愛上了秋天,從而明白“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含義,也同時為杜甫的茅廬“八月秋高怒號”而擔驚受怕,但“塞下秋來風景異”更讓我感到欣慰從容. 因為詩,我戀上了夏天,喜歡“映日荷花別樣紅”;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因為詩,我迷上了春天,“一枝紅杏出墻來”;還有那“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因為詩,我更喜歡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還有那新年時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正是因為有了詩,我的生活才有了色彩,我的淚水因此而流下,在詩中我看到了古人的心境,更讀懂了歷代王朝的興衰! 這讓我想到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是深深的表達了李清照的愛國精神,也歌頌了項羽悲壯死戰.項羽的精神是因為當時中國封建時代社會走向沒落的時代,正如龔自珍寫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了南宋,可是當時南宋朝廷根本無意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雖然此時陸游已被罷免回故鄉,但依然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朝廷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祖國統一.由此而發,寫了一首詩《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終于解放了,人們過上了小資的生活,這是范成大不禁動起筆,寫了一首人見人愛的《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多美得鄉村生活!不僅鄉村生活美,而且還有我們現在的西湖,西湖的美令人神往,在蘇軾的點綴下,更是惟妙惟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 唐詩宋詞相關的作文800字
在唐詩宋詞里惝徉 唐詩宋詞可稱作國粹,是國人的驕傲,說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恐怕不足為過。
它能把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事一物,一個細節、一個過程,無不納入作品之中。其細膩、其委婉;其粗獷、其直白,如行去流水、似自然天成,它有時跌宕起伏、有時別有洞天。
說它是一幅畫,它色彩艷麗,國色天香、秀色可餐;說它是一朵奇葩,它芬芳四溢、花枝招展、姹紫嫣紅。千百年來,它的理想境界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國人世代研習,視作瑰寶。
但是,唐詩宋詞又有著明顯的區別,不說它本身的寫意與風格,單說它們的氛圍,就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我們不得不承認唐代發達的經濟沃土,讓唐詩的工整絕句達到了極至;宋代的開放盛世與歷史滄桑,使宋詞婉約與豪放走向頂峰。
我喜愛它們的華麗與樸實,即使唐詩在視覺上顯得嚴謹刻版,我仍然喜愛有加,讓我無法割舍。但是,如果硬要我在唐詩和宋詞中二選其一的話,我還是要不由自主地被異彩紛呈的宋詞所傾倒。
其理由是,宋詞里有倍受仕途折磨的蘇東坡,有命運多舛的女強人李清照,有多情才子柳永,有多情善感又不違母命的陸游,有秉承發展豪放詞派的愛國詞人辛棄疾……耳熟能享的詞人太多太多,相傳的詞人佳話源遠流長,讓我不得不愛,讓我無法不傾倒。如果說我喜歡宋詞的婉約與纖巧,不如說我更喜歡它的粗獷與豪放;如果說我羨慕宋朝的歌舞升平,不如說我更同情詞作者與南宋國的挫折和不幸。
讀宋詞,我有一種個人的渺小與國家弱敗的倉涼與悲傷,有一種性格堅強與命運無情抗爭的感動,有一種唇亡齒寒、國破家亡的壯烈與沉痛。 大唐盛世造就的雄厚基業,讓子孫后代有享不盡的富貴和榮耀。
也許從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大宋王朝崇尚的將是一派鶯歌燕舞、歌舞升平。也許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就注定了宋朝的重文輕武,最后導致大金蠶食,命隕踏平歐亞大陸無敵手的強盛大元。
最可笑的是到南唐后主李煜那,作為一國之君,一心沉迷在詞曲歌舞上,他面對宋朝的強大壓力,無心治理國家,只圖逆來順受,以圖茍且偷安,郁悶中只能是飲鴆止渴,最后命喪他鄉。宋朝開國后寬松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文強武弱的事實摧生了宋代文化的大發展,成就了一批文化名人,造就了宋詞的異軍突起,使宋詞由僅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迷迷之音,發展到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時代強音。
這不能不說是時代創造了宋詞,宋詞又還時代一個奇跡。使宋詞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歷史高峰。
其中,蘇東坡對宋詞的貢獻是令人敬仰的,他不僅拓寬了宋詞的寫作題材和寫作范圍,而且,把自己的一生與詞作緊密相聯,他的生活是一首詞、他的愛情是一首詞、他的仕途是一首詞,他把自己的精神、思想、態度,甚至整個生命都融入了詞作中。遠大的抱負與事業上屢受打擊,數次貶謫,沒能把他擊倒,反倒造就了一個精神永立、以苦為樂的文學巨匠。
我們學習蘇軾的詞,不僅從中學習了他的作品,更學習了他的人品;不僅學習了他的寫人、狀物、抒懷,更學習了他的勇于面對困難、勇于戰勝困難,敢于直面人生的積極態度。 如果說北宋時期的蘇軾面對的是個人的挫折與不幸的話,那么到了南宋的辛棄疾、陸游、岳飛、李清照,面對的不僅僅是個人的不幸,而是整個國家與民族的不幸和災難。
因為金人南侵,國破家亡。我們從中不難看到那一個個“夢里挑燈看劍”的惆悵、“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無奈、“待從頭收拾舊河山”的錚錚誓言! 個人的力量畢竟太渺小,歷史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時空飛轉、時代變遷,使多少仁人志士空有一腔報國夢!看古詞、學古人,讓我們珍惜擁有、把握現在、聚沙成塔! 行走在唐詩宋詞間 向往古人,向往古詩詞中清靜自在的女子。初夏季節,遠處總會傳來時高時低的鳥鳴聲,在這熱風冷雨的無賴光陰中亂人心腸。
三炷沉香已沓,瑤琴置于案幾。女子青絲低挽,斜臥在榻,衣袂半拖。
一手扶頭,一手隨意垂下,細看她“……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
玉釵頭上風”。書卷半掩著,似睡非睡。
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輕風起處,潮濕的香氣,微微一蕩,撲面而來。女子輕蹙眉頭“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風貼水,好樹綴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傷愁怨歷來是中國古詩詞的主調,從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癡男怨女,無不有著美麗徹骨的感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溫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較喜愛的一首小詞,那種閨思難了,那種伊人盼歸,從一個“望”字,到“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這一句“斜暉脈脈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腸寸斷,百轉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書卷,便會不知不覺地浸入古詩詞,似于古人同行。
你看那秋涼之夜,月圓之時,她“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遺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時”,心中的人來了書信,便覺“月滿西樓”月圓人團圓了。
當然,。
6. 唐詩宋詞讀后感
許多中國人,都是在唐詩宋詞里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
小的時候,誰沒有跟著李白看過“床前明月光”?雖然不懂得什么叫思鄉,但孩子的眼睛卻像月光一樣清清亮亮。誰沒有跟著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背詩的聲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鳥。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綠水,嬌鶯戲蝶”的意境中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蕩,或是春風飛揚,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陽晚鐘,又或許是田園林泉和詩酒流連。 翻開《唐詩宋詞三百首》,你應該會聽到江南淅瀝的雨聲,看到碧波上泊著的烏蓬船。
青蓮居士當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豪氣,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帶給我同樣的震撼,一個是詩仙俠士,一個是愛國不惜生命的偉人,在歷史這條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們流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在杜甫“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纏綿俏麗中,我又感受到了詩人把這美如畫的情景描寫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給我們的是清雅秀麗的余韻。
“宛轉峨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這幾句詩,不正是把那種感嘆時光無情的悲涼之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嗎?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把對時光的不舍與感嘆融入了這一個個字中。 從留有濃濃墨香的唐詩宋詞中,我們還能讀到那濃濃的愛國情懷。
它們也許是李后主“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嘆息;也許是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激情;又或許是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報國無門的情感。詩人任思想在伏案揮毫中狂舞,任對祖國的滿腔熱血在紙上揮灑,留與后世的一代又一代愛國兒女久久瞻仰。
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為祖國擁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文化感到驕傲,我們現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詩之精華,學詞之涵韻,在這些令人浩氣長舒的詩句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7. 唐詩學習心得800字
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一齊暢游在山水之間,一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著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上,自然而不虛浮,淳樸而不媚俗。一汪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完美詩意地蕩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氳成心中淡淡的思緒。
思念之情
緩緩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勃一齊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心聲,“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對朋友的思念,那對朋友的不舍,在長河中聚集在一齊,永遠樂會消逝。
人生之挫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白一齊應對人生挫折。“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是他的信念。那縷堅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如此溫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5646361覺到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幸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如此偉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著唐詩三百首,窗外有陽光照過窗簾,驀然回首,細細欣賞那溫柔的山水之氣,感受那濃濃的思念之情,體味那偉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記了今夕今日。
我讀《唐詩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間人世情,我體世間人之挫……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唐詩宋詞的讀后感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