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詩和宋詞的各大流派及代表人物
唐朝:
浪漫主義:李白
現實主義:杜甫
山水田園詩
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繼承陶淵明的思想,以山水風光和閑適生活為題材,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活情趣。
盛唐邊塞詩
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為代表,描寫戍邊守戰部隊的艱苦環境以及報國思鄉的情緒。有的情緒高昂,有的氣勢悲壯,有的哀怨動人。
新樂府運動
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學習漢樂府詩的優點,提倡關注社會,“緣事而發”,言辭通俗流暢。
韓孟派
以韓愈、孟郊、李賀等為代表。追求立意奇絕,文字新巧。
宋朝:
婉約派:李清照,晏殊.秦觀
豪放派:蘇軾、辛棄疾
2. 宋詞不同派別的代表人物與代表作品
宋詞分為兩大流派:婉約派和豪放派
1、婉約派 代表人物:李清照、李之儀、歐陽修、柳永等
李清照的《漱玉集》、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李之儀的《姑溪詞》,
歐陽修的《六一詞》,踏莎行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岳飛等
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西江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破陣子》
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擴展資料:
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后有同名書籍《宋詞》。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宋詞
3. 宋詞主要分為哪兩的大流派
宋詞始于唐,興于五代,盛于兩宋,故稱宋詞.宋詞與唐詩交相輝映,并傳于世.宋詞數量巨大,《全宋詞》共收錄詞人1330 多人,作品19900 多首.宋代詞人創作風格各異,主要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流派.婉約派因其詞委婉柔美而得名.代表人物柳永,擅長慢詞長調創作,多反映市民生活.女詞人李清照繼承了柳詞風格,其詞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亦被視為婉約派正宗.豪放派詞風豪邁奔放.代表詞人有蘇軾、陸游、辛棄疾.另有周邦彥、姜夔等詞人所作的辭藻工麗、音律典雅的格律詞,在宋詞中亦占有一隅之地.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4. 宋代詞的流派特色及代表作家
宋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經典,是文學大花園中的奇葩。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宋詞從興起到極盛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一由不成熟到成熟,從艷科到正統地位的確立過程中,詞人們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并且形成了代表自己風格的流派。
學史上,一般將宋詞分為三大流派:
1、以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人為代表的婉約派;
2、以蘇軾、辛棄疾、張孝祥,張元干等人為代表的豪放派;
3、以姜夔、吳文英、張炎等人為代表的醇雅派。
其中婉約派和豪放派當屬詞派中的主打。
5. 【古典詩詞的流派和分類列舉代表詩人
江西詩派 宋代詩歌流派。
北宋后期,黃庭堅在詩壇上影響很大。雖然他的創作成就比不上蘇軾,但是他的詩歌更加突出地體現了宋詩的藝術特征。
他在詩歌藝術技巧上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傳授給后學,所以,追隨和仿效黃庭堅的詩人頗多。比如陳師道與蘇軾交誼最深,但作詩卻以黃庭堅為學習典范。
因此,一個以黃庭堅為中心的詩歌流派就逐漸形成了。徽宗時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尊黃庭堅為詩派之祖,下列陳師道等25人,認為這些詩人都是與黃庭堅一脈相承的。
呂氏此圖早已失傳,現存最早記載見于南宋胡《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八。呂氏圖所列25人是: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芻、饒節、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韓駒、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夏倪、林敏功、潘大觀、何□、王直方、僧善權、高荷。
稍后的《云麓漫鈔》等書所記載名單與此稍有出入。這些詩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呂氏的原意只是因為詩派之祖黃庭堅是江西人,派中詩人又以江西人較多,就取名為江西詩派。
25人中有較多作品流傳下來的只有陳師道、謝逸、洪芻、饒節、洪朋、洪炎、韓駒、李彭、晁沖之,謝□等10人,除陳師道外,作品成就皆不甚高。此外,被后人歸入江西詩派的還有呂本中、曾□、陳與義等人。
曾□、曾思、趙蕃、韓□等人也列入詩派。詩派成員多數學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稱為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
由于江西詩派在詩歌的思想內容方面并沒有提出什么特別的主張,因而他們的作品在思想內容上便各有特點。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寫個人生活經歷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內容比較狹隘。
經歷了“靖康之變”的呂本中、曾□、陳與義等人則寫了一些反映當時的民族斗爭的愛國主義詩歌。形成江西詩派的主要原 因是這些詩人的詩歌藝術上有相近的見解,詩派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傳授和切磋詩藝。
黃庭堅詩歌理論中最著名的主張是:“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即或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要在詩歌創作中“以故為新”。
黃庭堅在創作實踐中比較有效地運用了這種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種方法忽略了文學創作的唯一源泉即社會生活,所以也產生了較大的流弊。
后來有一些缺乏創 新精神的詩人奉此為圭臬,片面追求“無一字無來處”,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連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詩派中的末流。這是江西詩派長期以來受人譏評的主要原因。
然而,“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只是黃庭堅詩歌理論的一面,它對江西詩派中比較杰出的詩人并沒有產生很大影響。黃庭堅的詩歌理論還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詩人以“自成一家”為努力目標,在下苦功掌握藝術技巧的基礎上擺脫技巧的束縛而達到“無斧鑿痕”的最高藝術境界。
江西詩派中的幾位重要詩人受此影響很 大,陳師道論詩以“學仙”為喻,韓駒論詩以“參禪”為喻,呂本中論詩重“活法”,其中都包含著“學然后悟”和“求新”的意義。正因為如此,江西詩派的成員之間雖然師友傳授,關系密切,但他們的藝術風格并非一成不變。
黃庭堅的詩以生新瘦硬見長,其他詩人也各具特色:陳師道的詩比較樸拙,呂本中的詩比較明暢,曾 □的詩趨向活潑,陳與義的詩又趨向雄渾,沒有“千人一面”的缺點。即使才力較薄的徐俯、韓駒等人也頗有自立的氣概。
所以,江西詩派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作品是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風格是構成宋詩獨特風貌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的詩歌理論也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北宋末期已經非常顯著,當時如劉□、汪藻、張□等人雖然沒有被看成詩派中人,但他們在創作中也受到黃庭堅和陳師道較大的影響。到了南宋,江西詩派的影響更遍及于整個詩壇,象楊萬里、陸游、姜夔等著名詩人都曾在藝術上受到江西詩派的熏陶。
江西詩派的影響在宋代以后也不絕如縷,其余波一直延 及近代的同光體詩人。 桐城詩派 “論詩轉貴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輕。”
這是程秉釗在《國朝名人集題詞》中的論詩之語。敢于同執清代文壇牛耳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輕,可見桐城詩派影響的廣大與夫在文學史上地位的不容漠視。
那么什么是桐城詩派呢?在討論這個基本的問題時,學者們大多從史的角度,以時間為經,以地域為緯,條列桐城歷史上的著名詩人:從明代的方法、齊之鸞到晚清的二姚,“彌天獨護桐城派,名世今當五百秋。”(錢仲聯先生詩)但這只是在做桐城詩史,而未中桐城詩派的肯綮。
桐城詩史與桐城詩派是兩個既不能完全相互重疊,又存在著多重交叉關系的文學史概念。簡捷地說,桐城詩派并不涵蓋全部桐城詩史,而只是桐城詩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里,詩學見解和詩學創作風格近似的詩人通過自覺或不自覺的結合而形成的一個詩歌流派。它的核心人物來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追隨者則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等同于嚴格地以地域劃分為界限的桐城詩史。
因此,研究桐城詩派,從空間上來說,應立足桐城,放眼全國;從時間上來說,則要截斷眾流。
6. 中國詩詞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1.山水田園詩派 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等:
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于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絕、五律、五古。
王維:《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孟浩然:《過故人莊》
2.邊塞詩派 高適、岑參、盧綸、李益等:
特點: 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
高適:《別董大》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李白:《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
4.現實派 杜甫
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郁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兵車行》
5.浪漫詩派
在詩的體裁、內容或作品風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長。
李白(詩仙)、賀知章
6.社會詩派
1.詩風寫實,或述離亂之情,或反應民生疾苦。
2.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
杜甫(詩圣)、
白居易、元稹、
劉禹錫(詩豪)、張籍
7.自然詩派/田園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詠,鄉村生活之描寫。
2.以恬淡之筆法,造成恬靜之詩風。
王維(詩佛)、孟浩然、
韋應物、劉長卿、儲光羲
8.邊塞詩派
以七言樂府與雄放作風,寫塞外之風光,驚人之戰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參、高適、
王翰、王昌齡、王之渙
9.
怪誕詩派
1.以奇險冷僻之詩風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險韻。
2.不太重視文學之社會使命與功用,而較偏重藝術之技巧。
韓愈、孟郊、賈島、李賀
7. 宋詞分為兩大流派:婉約派和豪放派,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等。
一、婉約派
1、柳永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
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詞人。天圣八年(公元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后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病逝,年八十八歲。
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3、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二、豪放派
1、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2、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
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婉約派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豪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