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20首中調的宋詞
宴山亭 趙佶 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 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 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木蘭花 錢惟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御街行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
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 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攲,諳盡孤眠滋味。都 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鳺,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永 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菩薩蠻 張先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 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醉垂鞭,張先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 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一叢花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
嘶 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
沉 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天仙子 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 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 明月落紅應滿徑。 青門引 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
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清樂平 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清樂平 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木蘭花 晏殊 燕鴻過后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木蘭花 晏殊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欄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木蘭花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踏莎行 晏殊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踏莎行 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蝶戀花 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鳳簫吟 韓縝 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熏,繡幃人念遠,暗垂珠露,泣送征輪。長 行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云。
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 消魂池塘別后,曾行處、綠妒輕裙。
恁時攜素手,亂花飛絮里,緩步香茵。 朱顏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
遍綠野、嬉游醉眼,莫負青春。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彀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云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2. 宋詞中韻調
常用詞牌名格式簡介 憶王孫,詞牌名。
單調三十一字,五平韻,句句用韻,亦有將單片重復做雙調者。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韻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
雨打梨花深閉門。 如夢令,詞牌名。
又被稱作《憶仙姿》、《宴桃園》、《無夢令》,其調為單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上去通押。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烏夜啼,詞牌名。
亦稱《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雙調三十六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仄韻、兩平韻。 詞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長相思,詞牌名。
亦稱《長相思令》《相思令》《吳山青》。 雙調三十六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三平韻,一疊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平,仄(仄)平(疊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疊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明月人倚樓。
生查子,詞牌名。 亦稱《楚云深》,雙調四十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點絳唇,詞牌名。 亦稱《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
雙調,上片四句,押三仄韻,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韻,二十一字,用仙呂調,共四十一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曾允元 一夜東風,枕邊吹散愁多少?數聲啼鳥,夢轉紗窗曉。
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長亭道,一般芳草,只有歸時好。
浣溪沙,詞牌名。 雙調四十二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
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菩薩蠻,詞牌名。 四十四字,共享四個韻。
前闋后二句與后闋后二句字數平仄相同。前后闋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詞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卜算子,詞牌名。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也有一體單押入聲韻。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輾作塵, 只有香如故。 采桑子,詞牌名。
亦稱《羅敷媚》、《丑奴兒》。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各兩平韻,一韻到底。
前后闋第三句也常用疊韻。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 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亦稱《減蘭》。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各兩仄韻,兩平韻,每句不同韻,換韻方式“甲乙丙丁”。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安國 畫橋流水。
雨濕落紅飛不起。月破黃昏。
簾里馀香馬上聞。徘徊不語。
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
猶解飛花入洞房 謁金門,詞牌名。 上下闋共三十五字。
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3. 宋詞中的故事
一)戴復古夫妻的訣別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四載:戴石屏先生復古未遇時,流寓江右武寧,有富翁愛其才,以女妻之。
居二三年,忽欲作歸計,妻問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釋。
盡以奩具贈夫,仍餞以詞云(名《祝英臺近》)。夫既別,遂赴水死。
可謂賢烈也矣!” 戴復古妻的訣別詞《祝英臺近》這樣寫道: 惜多才,憐薄命,無計可留汝。 揉碎花箋,忍寫斷腸句。
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抵不住,一分愁緒。 如何訴。
便教緣盡今生,此身已輕許。 捉月盟言,不是夢中語。
后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詞中的女主人公已隱約透露出了準備為情赴死的決心。
可其善良、寬容、堅貞、剛烈的心意并沒有讓朝三暮四的戴復古心生留意,戴復古還是絕情地走了。 十年之后,戴復古滿懷對亡妻的懷念與歉疚,在妻子的墳前寫下了《木蘭花慢》一首: 鶯啼啼不盡,任燕語,語難通。
這一點閑愁,十年不斷,惱亂春風。 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
記得同題粉壁,而今壁破無蹤。 蘭皋新漲綠溶溶。
流恨落花紅。 念著破春衫,當時送別,燈下裁縫。
相思謾然自苦,算云煙,過眼總成空。 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
春衫雖破依舊暖,飛鴻成雙人自寒。戴復古對亡妻的懷念,雖是真摯的,但相比于其妻的摯情卻是無力而蒼白的。
十年之后,天人永隔,戴君雖在內疚之中悔恨不已,但卻輕謂‘一點閑愁’以概之,聽起來總讓人感覺他更像一個不負責任的浪蕩公子,即便不是虛情假意的表白,與其妻的作為相比也差出天壤之別。 (二)李之問再娶聶勝瓊 《青泥蓮花記》載:李之問儀曹解長安幕,詣京師改秩。
都下聶勝瓊,名倡也,質性慧黠,公見而喜之。李將行,勝瓊送別,餞行于蓮花樓,唱一詞,末句曰‘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
李復留經月,為細君督歸甚切,遂飲別。不旬日,聶作一詞以寄李云云,蓋寓調《鷓鴣天》也。
之問在中路得之,藏于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
妻喜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夫取歸。瓊至,即棄冠櫛,損其妝飾,委曲以事主母,終身和悅,無少間焉。
這首《鷓鴣天》寄李之問寫到: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陽關》后,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
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詞寫得清麗幽婉,也難怪李之問妻被其清健的語句所感動,出妝奩資夫取歸”之。
讓聶勝瓊這個歌妓身份的下層女人,有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美滿的感情歸宿。看來不獨男人喜愛才女,就連女人自己也能被真正的才女所折服啊! (三)施酒監與樂婉的來生緣 明陳耀文《花草粹編》卷二,引宋楊湜《古今詞話》(原書已佚)云:杭妓樂婉與施酒監善,施嘗贈以詞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
樓外朱樓獨倚欄,滿目圍芳草。 樂婉以《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拼了終難拼。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 一位風塵女子,至性真情,豪爽灑脫。
以拼了之情,道出相思之深,相愛之切。卻終究不得不屈從于無奈的殘酷現實,只待重結來生之緣。
施君得此紅顏知己,雖遺憾不能永結連理,卻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四)朱淑真的夢中情人 朱淑真的感情經歷極為不幸,作為一位女詞人,她有多情而敏感的內心世界,也有心儀的夢中情人,但她卻不能違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給一個庸俗之徒,過著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相思歲月。
她只有在《清平樂》詞中追憶自己曾經的戀人,和短暫甜美的愛情生活體驗: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 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汝臺。
全詞通俗明白,艷而不褻,全賴女詞人大膽率真的表白。了解了她痛苦的一生,反襯出這乍現即逝的歡樂時光,有誰還能以假道學家們的嘴臉抵之為有失婦德”呢! (五)金定和劉翠翠的詩詞姻緣 宋朝末年,淮安才子金定和劉翠翠家住比鄰。
二人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年齡相同。彼此朝夕伴讀,青梅竹馬,漸生情愫。
一日,金定贈劉翠翠情詩一首: 十二欄桿七寶臺,春風隨處艷陽開。 東園桃李西園柳,何不移來一處栽。
劉翠翠和詩一首: 平生每恨祝英臺,懷抱何為不早開。 我愿東君勤用意,早移花木向陽栽。
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新婚之夜,劉翠翠于枕畔有感而作《臨江仙》一首: 曾向書窗同筆硯,故人今作新人。
洞房花燭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席香塵。 尤雨殢云混未慣,枕邊眉鬢羞顰。
輕憐痛惜莫辭頻,愿郎從此始,日近日相親。 金定步原韻答和《臨江仙》一首: 記得書齋同筆硯,親人不是他人。
扁舟來訪武陵春,仙居臨紫府,人世隔紅塵。 海誓山盟心已許,幾番淺笑深顰。
向人猶自語頻頻,意中無別意,親外有誰親! 看了二人的詩詞答和,不能不讓人羨慕金定和劉翠翠的美滿婚姻和柔情蜜意。
4. 宋詞是否有平仄的韻調
完全看不懂題目,只能猜。
平聲韻部、仄聲韻部換著押韻的,(換押)減蘭、菩薩蠻、清平樂、虞美人、更漏子等等。 某個平聲韻部或仄聲韻部為主體,交錯押另一個韻部的,(錯押)相見歡、荷葉杯等等。
訴衷情的定格是只押平韻,只有溫庭筠體變格才是錯押,以平韻為主。 分別在特定位置押某個平聲韻部與相同韻腹的仄聲韻部(比如an的平聲韻和an的仄聲韻),(通押)常見的只有西江月(每片二、三句平韻,末句仄韻),其余如哨遍、醉翁操、戚氏、渡江云、曲玉管、最標準的六州歌頭賀鑄體。
某一個韻腹,在押韻位置想用平聲就平聲,想用仄聲就用仄聲的,沒有。
5. 宋詞中犯調和轉調的區別
詞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余、長短句.始于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后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詞牌,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宋后,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并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后,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 、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九種. 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并成為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見詞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影響久遠. 原因如下: ① 兩宋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是宋詞興盛的物質基礎. ② 市民階層的擴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 ③ 兩宋社會矛盾尖銳,文學家用詞更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詞的繁榮與宋代特殊的時代背景和詞的文體特點有密切的關系.詞產生于民間,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娛樂色彩.宋代由于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優厚.宋太祖在“杯酒釋兵權”時,就公開鼓勵大臣們“多買歌兒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個社會形成了競相追求享樂的風氣.又由于宋代(特別是北宋)社會相對安定,政局相對穩定.詞這種帶著濃厚的娛樂色彩,幾乎沒有傳統的政治、道德負荷的文學形式,在宋代終于找到了最為適宜的生長環境,所以便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發展起來了. 宋詞的藝術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詞不同于一般宋詩的散文化、議論化,善于將抒情與寫景完美結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宋代演為許多中調和長調,在曲折動宕、開闔變化中,使情景緊密交融,其細致、具體、微妙處,有的甚至勝過唐詩.其次,宋詞又長于比興,多以微妙而又細致的比興手法,藉景物表達內心復雜而隱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傳統來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詞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宋詞雖沿襲著唐五代的傳統以抒發感情、性靈為主,形成“詩莊詞媚”的分野,以婉約為宗,但后來由于時代生活的變化,題材的擴大,藝術個性得到重視,藝術手法漸趨多樣,所以使宋詞風格在婉約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曠清雄、典雅精工、騷雅清勁、密麗險澀等多種風格.。
6. 古代詩詞中調鼎一詞有何典故
《尚書?商書?說命下》載: “王曰:來汝說……若作和羹,不惟 鹽梅。”
舊題漢孔安國傳:“鹽咸梅醋,羹需鹵醋以和之。”商王任傳說 為相,將傅說比作和羹的調料,希望他治理朝政如以鹽、梅等調料調鼎 和羹一樣。
后因以“調鼎”、“調鹽”、“調燮”、“調元”、“調梅”等比喻治理 國家,并作詠宰相之典故。唐?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主將歸調鼎, 吾還訪舊丘。”
唐?錢起《奉送戶部李郎中充晉國副節度出塞 :“德佐 調梅用,忠輸擊虜年。”宋?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啟秘校》:“外實備難 梗,中乃費調燮。”
宋?黃庭堅《次韻 子瞻武昌西山》:“石坳為尊酌花鳥,自許作鼎調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