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朝歌妓與詩詞傳播
長久以來,我一直被那種美麗誘惑著。
我的目光試圖穿過時光的塵埃去追尋那些遠去的背影。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久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
(李賀《蘇小小》) “萬里橋邊女校書,琵琶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 薛濤、蘇小小、嚴蕊、魚玄機、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陳圓圓……在詩詞中,在小說里,在戲臺上,在不經意間,就會和這些美麗的名字相遇。
舊時,為生活所迫淪落在風塵中的女子,總是一個被世俗輕視的群體,在人們眼里,煙花柳巷似乎就是藏污納垢的場所。然而,不得不承認,就是那些女子,在藝術在文學方面卻往往在有著過人的天賦和才情。
琴棋書畫,鼓板笙歌,萬種風情,不受禮教約束的往來應酬唱和,所有這一切都使得這樣的風塵中女子較之恪守閨訓的良家女子更多了幾分可愛,吸引著那個時代的文人騷客在秦樓楚館間留連忘返。在文人墨客眼中,她們也許是難得的紅顏知己,理想中的閨房良伴吧。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有幾分才貌的女子往往是命運坎坷,縱是蔡文姬、李清照、朱淑真這樣的良家女子也是要經受許多的不幸那些不幸淪落風塵的女子的命運更是可想而知了。 閨閣沉埋十數年, 不能身貴不能仙, 讀書每羨班超志, 把酒常吟太白篇。
懷壯志,欲沖天, 木蘭崇嘏事無緣。 玉堂金馬生無份, 好把心情付夢銓。
我不止一次想象,那懷抱琵琶的女子在彈唱這詞時究竟懷著怎樣的幽怨情懷。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古來又有多少這樣的薄命紅顏發出的哀嘆。
我無從揣想那些清麗脫俗的女子在卑污的環境中靈與肉所遭受的全部痛苦,只是在戲臺上,看著戴枷起解的蘇三前路難測:“想當年在院中艱辛受盡,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看著投江前的杜十娘悲憤難鳴:“海誓山盟都成幻,好姻緣反作了惡姻緣,波光浩浩如素練,頃刻冤魂化杜鵑。”
看那雙手血肉模糊的陳三兩含淚陳情:“二爹娘雙氣死報恩寺,無錢葬埋姐弟被困在北京。無奈何我頭插草標把自身來賣,賣得二百兩身價銀,百兩紋銀葬父母,百兩助弟讀書文。
勸兄弟發奮讀書把功用,不要虛度好光陰。姐弟在北京苦離別,可嘆我李淑萍自賣自身,更姓改名,受盡了折磨,流落在娼門,猶如紅葉飄落泥坑……” 高潔的心靈,世俗的歧視,縱有才高八斗,也不能改變她們多災多難無處歸依的命運,“他家本是無情物,一任南飛又北飛”,唐代女詩人薛濤的這句詩就是風塵女子生存狀況最真實的寫照。
“偶吟桐葉落人間,始悔才名半生誤”。薛濤幼時聰明過人,八歲能詩,其父曾以“詠梧桐”為題,吟詩道:“庭除一古桐,聳干入云中”,薛濤應聲即對:“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這詩句似乎預示了她一生的命運,成為她日后營妓生活的讖語。 薛濤一生多與文人雅士應酬唱和,并曾與當時著名的詩人元稹兩情相悅(元稹在《寄贈薛濤》詩中贊她是“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而最終,因為年齡的差異,因為身份的懸殊,這段情終無結果。 “露滌清音遠,風吹故葉齊,聲聲似相接,各在一枝棲。”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若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從這些這傷情的詩句可以看出她對感情的渴望和失落,一生身無所寄,情無所托,薛濤晚年住在浣花溪邊,著女道士的衣服,專門制作紅箋,不知道她能否得到心如止水? 宋朝歌妓嚴蕊因受太守唐仲友喜愛,被當時與唐有隙的朱熹拘禁,受盡鞭笞,始終不肯污人清名,后來,嚴蕊因在官前口占卜算子一詞而得以脫籍,“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傳說嚴蕊后來嫁為良人婦,果然是山花滿頭不知歸處了。
而曾在錢塘的秀山媚水中流連的江南名妓蘇小小,清麗的詩句和愛情使她名動一時,卻在最美麗的年華夭亡…… 那些美好的生命在當時現實社會的摧殘下如落花零落成泥,卻也譜就了一曲千年的悲歌,給人們留下了經久傳誦的詩篇和佳話。她們真的如煙花燦爛地在夜空開放,隨即逝去,只留下無盡的追思。
如今,每當在這個城市里看到出入燈紅酒綠間的那些神情暖昧的艷麗女子,總是讓我想起她們,想起那些舊時的煙花,可是,如今看到的,都是些欲望的載體,道德的淪喪的產物,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那古典情懷中的美麗了。更有一種美女作家,號稱用身體寫作,將床笫之事以筆墨示人,縱是薛濤、嚴蕊、小小這樣的舊時煙花女子,也比她們強出多少倍了。
煙花不堪剪,每念及此,總為那些美麗而命運多蹇的煙花女子一哭。
2. 宋詞與傳播學結合的畢業論文咋個寫哦
中文摘要: 宋詞堪稱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枝奇葩,不僅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成為“一代之文學”(王國維《人間詞話》),創造了與唐詩、元曲等文學形式并駕齊驅的“以詞名朝代”的輝煌篇章。 詞本是配樂歌唱的“音樂文學”,是融歌、舞、樂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態。從創作上講,它是依聲填詞,應歌而作;從傳播方式上講,詞多由歌妓舞女傳唱表演,佐酒侑觴,以娛眾人。這些都決定了詞的傳播離不開歌妓這一重要的傳播中介。在宋代,歌妓唱詞侑酒與文人遣興填詞更是共同構成了詞文學的原生狀態。宋詞的興盛與輝煌,乃至后世的廣泛傳播,歌妓唱詞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在宋詞的傳播中,歌妓作為傳播中介,以及歌妓唱詞作為口頭傳播方式,為宋詞的廣泛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傳播學日益發展的今天,如何借助傳播學的基本理論,將傳播學與我國文學研究相結合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考察重點放在宋詞傳播上,并試圖從傳播學的視角來考察歌妓對宋詞的影響。本文首先闡述了宋代歌妓制度的概況及興盛的原因。正因有大量的歌妓存在,宋詞才能通過她們的演唱,不僅流傳于帝王將相和文人士大夫之間,也流傳于貶夫走卒、市井民眾之間。 本文從傳播學的視角分析了歌妓在宋詞傳播中的角色特征。
英文摘要: The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can be rated as a wonderful work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not merely leave th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preciousness for the mankind, become " literature of a generation of " even more, have created with Tang poetry, brilliant chapter " with the famous dynasty of word " that literature, such as song, etc. “Literature of the music " of singing that the word originally dubs in background music, melt the song , dance , polytechnic art 。
目錄: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
目錄 6-7
引言 7-9
第一章 宋代歌妓制度與宋詞的發展 9-17
一、宋代歌妓制度 9-14
二、宋詞傳播中歌妓的地位 14-17
第二章 歌妓在宋詞傳播中的角色特征 17-27
一、作為傳播者的歌妓 17-21
二、作為傳播中介的歌妓 21-24
三、作為受傳者的歌妓 24-27
第三章 歌妓傳播宋詞的特點 27-35
一、傳播范圍的廣泛性 27-29
二、傳播過程的互動性 29-32
三、傳播結果的致效性 32-35
結語 35-36
參考文獻 36-37
后記 37-38
我沖著你的分回答的,呵呵
3.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D
試題分析:柳永的詞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主要是因為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故選D。A項無法體現;B項說法錯誤,應該是說的豪放派特點;C項應該是現實主義的作品。
點評:宋詞是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興起的一種文學體裁,又稱長短句,可配樂演唱。其它朝代的文學作品體裁及特點如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的開端;楚辭是開創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漢賦辭藻華麗大氣,注重鋪陳;此外還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特點也需要掌握。另外,明清之際小說中有許多是反對封建思想、主張個性自由的,需要掌握。
4. 北宋期間周敦頤傳播了哪種觀念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詞源自為 樂曲配唱的曲子詞和歌詞,寫詞其實就是按譜填詞, 后來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文體。詞的源頭可追溯至隋 朝或南朝梁代,但是詞開始興起是在唐朝。
到北宋, 詞開始流行,不管是帝王卿相,還是倡優歌伎,都喜 歡填詞。北宋前期的詞以婉約派為主,代表詞人有晏 殊、晏幾道、范仲淹、張先、歐陽修等,詞風有五代 之韻,委婉清麗。
后來的柳永和蘇軾,則是真正把宋 詞創作推向了高峰。柳永屬于婉約派,他精通音律, 擅長鋪敘,用語俚俗。
下層的平民非常喜歡他的詞, 甚至達到了“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程度。 蘇軾打破了詞專表男女情愛、離愁別緒的界限,他的 詞筆力雄健、個性鮮明,開豪放一派之先河。
5. 古代詩詞是如何被記錄并傳播開來的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
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并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國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
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詩歌起源于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
早期,詩、歌與樂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后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繼承和發展傳統詩詞是中華文化的需要,詩詞在傳統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韻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漢語特有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語言翻譯不了的。
因此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獨特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葉千華語錄一種以有節奏的、形象生動的語言,高度凝練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發強烈的感情的文學作品。
(詩中有戲劇,戲劇中有詩)詩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絕無存在價值的東西,詩是會呼吸的思想,會焚燒的字。常說的詩又指《詩經》。
《詩》三百,始終于周,《詩》,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禮義。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詩”,合樂的叫“歌”。
統稱為詩歌。按故事情節又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語言韻律,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和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建筑美。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
這個定義性的說明,實際上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第二、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第四、語言的音樂美詩歌語言特別要求富有音樂性,音樂美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詩歌語言的音樂性因素,包括節奏、音調、韻律等。詩句要求節奏鮮明、音調和諧,符合一定韻律,吟誦動聽感人,具有音樂美。
6. 以宋詞為例談談宋代文學成就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中云:“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璀璨奪目的寶石,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跟元曲斗妍,同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
她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
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我國古代詩樂一體,《詩三百篇》與漢魏六朝樂府詩大都是合于音樂而可歌唱的。“樂府”原為漢時政府音樂機關之名。
漢以后的五、七言古體詩和唐以后的近體詩始為徒詩而不可歌。唐人的擬樂府古題與新樂府不再合樂,實為古體詩了。
唐代絕句也有可配樂歌唱的,或稱“唐人樂府”,有時與詞相混,如《陽關曲》《楊柳枝》等,也被作為詞調名。 唐宋之詞,系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可說是前代樂府民歌的變種。
當時新興樂曲主要系民間樂曲和邊疆少數民族及域外傳入的曲調,其章節抑場抗墜、變化多端,與以“中和”為主的傳統音樂大異其趣;歌詞的句式也隨之長短、錯落、奇偶相間,比起大體整齊的傳統古近體詩歌來大有發展,具有特殊表現力。曲子詞、近體樂府、詩余、長短句之名由此而得。
作詞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歌詞。曲調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詞稱為“倚聲”或“填詞”。
宋詞唱法雖早已失傳,但讀者當時的倚聲或后來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里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或纏綿宛轉,或閑雅幽遠,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頓挫,令人回腸蕩氣,別有一種感染力量。 二.分類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按語言內容及抒情方式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李清照、柳永、秦觀等;中國宋詞流派。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者,一般認為是明人張詅。
婉約,即婉轉含蓄。詞本為合樂而歌,娛賓遣興,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
北宋詞家承其余緒,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并各具風韻,自成一家,但仍未脫離宛轉柔美之風。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
我國詞壇是一個群芳競艷,姹紫嫣紅的百花園。多彩多姿、千嬌百媚的婉約詞,為我國古典詩歌增添了無限光彩,也為我國文學的發展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婉約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新體詩,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跟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舊唐書·溫庭筠傳》曾記載飛卿“能逐弦歌之音,為側艷之詞”。天才的作家們既有文學素養,又都洞曉音律。
每填一闋,往往錘字煉句,審音度曲,把如畫的意境,精煉的語言和美妙的音樂緊密結合起來,既表情達意,又悅耳動聽,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婉約詞便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一曲新詞酒一杯”,這些溫柔香艷之曲,懷人贈別之調,又多是歌伎舞女們在花間、樽前,輕歌曼舞中彈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繞梁,沁人心脾。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便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淺斟低唱。
這類“旖旎近情,鋪敘展衍”的新曲,往往使聞者銷魂。婉約詞音節諧婉,“語工而入律”。
情調柔美,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唐五代詞早就具有這一特點。
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說:“……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手,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
兩宋時期,婉約詞空前繁榮,風靡全國。柳永的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之。
可見當時傳播之廣。直至近代,婉約詞依然具有“可歌性”。
這是它的突出特點。 言情,是婉約詞的傳統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
它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文采燦爛的《花間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
五代詞人韋壓,善于運用各種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寫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晏殊的《珠玉詞》,抒情委婉。
如明珠美玉,光艷照人。歐陽修是一位領袖儒林、肩負文統道統的中心人物。
在他的詩文里,只能看到他嚴肅的護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詞,卻寫得婉媚輕柔,情致纏綿。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工文章,精騎射,而小詞卻委婉傳情,凄惻動人。
蓋“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而獨于長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禮《銅鼓堂詞話》)。
作家們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與歡愉,通過抒情的婉約詞,曲折細膩地透露出來,贏得古今無數讀者的同情與共鳴。 愛情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
抒寫愛情,反映在封建禮教統治下,人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時的悲愁與哀怨,也就成為婉約詞的重要內容。它首先表現。
7. 除了宋詞,宋朝還有哪些文化能夠彪炳千秋
首先,大家平時遇見最多的恐怕就是宋詞了。其實,宋代不止宋詞這些。
宋代在文化上可以說是承前啟后的一個時代。
宋學 下面有道學之后有理學。道學是宋學的一部分,而道學后來又發展出理學。明朝的心學,其實也可以追訴到理學道學之中。(對宋代哲學史只了解這么多……)
而同時,宋代也是開啟中國后一千年里,教育的繁榮。首先是,突破前代的“公立”教育到民間私人教育。到北宋末,私人教育的書院,比如著名的岳麓書院等等,好像就是私人開辦的。這極大地推動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其實,宋代宋文在文學史上甚至可以說是宋詞所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