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主題活動 唐詩宋詞 大班
草活動目標:1.學習字詞“草”“枯” “火”,并理解古詩內容。
2.能根據古詩的節奏與韻律吟誦詩歌。3.根據詩中描寫的景象,感受小草堅韌不拔的精神。
活動準備:幼兒讀本、學具(字圖卡)、電子課件。活動過程:一、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1.提問:小朋友,還記得《清明》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什么季節嗎?(春天。)2.教師:春天來了,你們有發現春天帶來的變化,有哪些變化?(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它說的是春天的一種植物,我們先來聽一聽。二.播放課件,幼兒欣賞古詩。
1.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草。)2.教師:你們在哪兒見到過草?(路旁、校園、公園、草原。)
小草不像花朵那樣鮮艷多彩,它是極為平凡的,甚至我們平時都不會去注意它,但詩人寫了關于小草的什么呢?(幼兒自由表述。)三、教師念古詩,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意義。
1.教師完整的念古詩,幼兒注意傾聽。提問:古詩中描寫的是什么地方的草?(草原。)
你從哪句詩中知道的?(離離原上草。)這里的“原”是平原。
2.教師念“離離原上草”,引導幼兒講述這一句的意思。(1)提問:草原上的草一般會長得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茂盛”一詞。)
“離離”就是指草長得很茂盛。(2)教師: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草原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3.教師念“一歲一枯榮”,引導幼兒理解本句的意義。
(1)教師:“一歲一枯榮”,誰能試試用“歲”說一句話。(引導幼兒說出:我今年六歲了。)
(2)教師:“六歲”,也就是從出生到現在已六年了。一歲就是一年。
(3)提問:一年當中,草會有哪些變化呢?(引導幼兒說出:春天,小草發芽了。夏天,小草長得很茂盛。
秋天,小草變黃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4)教師: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請兩三位幼兒說,通過比較確認誰說得好。
(一年當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4.教師念“野火燒不盡”,引導幼兒理解本句的意義。
(1)教師:“盡”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燒,就把草燒得干干凈凈,但是這里為什么說燒不盡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可引導幼兒了解是因為地下的草根沒燒著。)
(2)教師:請幼兒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火是不能把草完全燒掉的。
因為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燒不到的。)5.教師念“春風吹又生”,引導幼兒理解這一句的意思。
(1)提問:“生”是什么意思?(生長。)(2)教師:誰能來試說這一句的意思?(春風一吹,新的草又會長出來。)
6.教師再次完整的念古詩,請幼兒完整講述古詩的意義。7.教師小結:從古詩中我們看到了,兇猛的野火把小草燒得干干凈凈,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長滿草原。
你覺得小草有怎樣的品質?(引導幼兒說出小草生命力頑強。)8.教師:那么,今天我們就用贊美的語氣來朗誦這首詩。
四、帶領幼兒學習、記憶古詩內容。1.帶領幼兒再次觀看課件,引導幼兒一邊看課件,一邊朗誦古詩。
2.教師念上句,幼兒念下句,朗誦古詩一遍。3.看幼兒讀本,并自己指讀古詩。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正確指讀。)4.幼兒分組,朗誦古詩。
識字時間1.識字教學(1)出示學具(字圖卡),引導幼兒認讀。(2)幼兒閱讀幼兒讀本,找出學具(字圖卡)在故事中的位置。
2.游戲“沙包擊字”(1)教師將“草”“枯”“火”的學具(字圖卡)貼在塑料墊子中央,教師念出一個字詞時,就請一名幼兒用沙包擲向相應的字圖卡。(2)游戲開始時教師念的速度要慢,之后可逐漸加快,也可多名幼兒同時參加。
活動建議:帶領幼兒去戶外的草地上感受小草,了解小草。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 如何鑒賞古詩詞語言風格
一、梳理所學詩文,歸納語言風格大致類型.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練、含蓄、華麗、質樸、晦澀等類型.清新主要指語言淺顯而有新意.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動靜結合,語言清新生動.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的語言風格.如白居易的詩等.凝練主要指語言簡潔而含意豐富.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八句皆為工整對仗,全用實詞,意象密集.含蓄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華麗主要指有富麗的詞藻,絢麗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還有李商隱、李賀的詩.質樸主要指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璞歸真,體現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晦澀主要指語言艱澀、冷僻、難懂.如李商隱的一些朦朧詩.“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二、古詩詞語言風格鑒賞解題對策.3.比較兩詩不同的語言風格型.答題對策:①用一兩個詞概括各自的語言風格.②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通過比。
3. 宋詞的風格
宋詞的風格主要有婉約派風格和豪放派風格。
婉約派風格: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
內容比較窄狹。由于長期以來詞多趨于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
豪放派風格: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
擴展資料: 宋詞風格出現的原因 1、宋詞發展的基礎宋代立國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民間財富被搜刮集中到都城及其他幾個大城市,為統治者寄情聲色、歌舞作樂提供了物質條件。 2、至北宋崇寧年間,都城汴京成為文化娛樂中心,出現了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南宋政權偏安江南時期,都城臨安又成為地主官僚縱情享樂的場所。 3、詞這種體裁從草創時期的大眾藝術過渡到文人手中,進入以言閨情與賞歌舞為主的時代,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專利品。
受燕樂的制約與熏陶,也形成了特殊的藝術個性,具有特殊的藝術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宋詞。
4. 急需一篇宋詞加賞析課前五分鐘演講用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 中間多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中聞鷓鴣。 賞析: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敗無能,準備不足,金兵趁機大舉南侵,如入無人之境。
金兵兵分兩路,一路下建康,陷臨安,猛追高宗,直搗福建。另一路從湖北進軍江西,緊追隆祐太后,隆祐由南昌倉猝南逃,直到贛州才得到喘息機會。
當時,贛西一帶遭受金兵的侵擾,人民的損失極其慘重。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贛州任江西提點刑獄(主管司法與監察并兼管農桑)時所寫。
作者路過皂口,見景生情,由郁孤臺下的江水聯想到當年逃難人民的血淚,想到淪陷的中原,禁不住產生了江山易主卻無法收復的悲痛。這首詞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統治集團屈辱求和這一錯誤政策的不滿,抒寫了他關心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上片從江水落筆寫懷舊之情。 作者著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擾江西時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并由此而聯想到淪陷的中原地區長期未能收復,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統治集團的腐敗無能。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的這種心情。下片即景抒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句,體察細膩,感受深刻,構思新穎,饒有詩意。 這兩句說明,青山可以遮斷人們的視線,但卻阻攔不了人們對中原淪陷地區的關懷與想念之情。
暗示南宋統治集團可以設置重重障礙,把祖國分裂成南北兩半,但卻無法阻撓人民統一祖國的強烈愿望。末尾兩句以鷓鴣的悲鳴反映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這首詞大處著眼,小處落墨,善于通過具體景物烘托復雜的內心感受。 暗示復雜的斗爭形勢,形象鮮明,語言簡潔,含義深刻,耐人咀嚼。
5. 唐詩宋詞的流派與風格
宋詞:1、婉約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等.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彥:蘭陵王 (柳陰直)、蝶戀花 (月皎驚烏棲不定)、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唐詩:1.山水田園詩派 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等:特點:題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于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絕、五律、五古.王維:《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孟浩然:《過故人莊》 2.邊塞詩派 高適、岑參、盧綸、李益等:特點: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高適:《別董大》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3.浪漫派 李白特點: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李白:《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3.現實派 杜甫特點:詩歌藝術風格沉郁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兵車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宋詞風格賞析主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