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晏幾道與初見的故事
《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答案有人已經給出,在此只鑒賞一番。晏幾道為本人喜愛詞人之一。謝謝。
《臨江仙》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初見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于兩人關系更為接近后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
上片敘寫與女子初見及其后交往,通過描寫穿戴、刻畫神態表現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斗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斗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而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云“盈盈,斗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游戲。“穿針樓上曾逢”,轉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嘗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羅裙香露玉釵風”以下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過片“流水”一聯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云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蕩蕩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夢里相尋了。“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盡管這是夢里,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晏幾道是一位沒落的貴公子。然而,他與絕大多數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當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許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嚴肅的態度塑造底層女子的形象。此詞便表現出詞人不能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意無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種對美好事物執著追求的崇高情操。
2. 晏幾道詩詞中,:“記得小蘋初見”中的歌女小蘋,有相關的歷史介紹
小蘋就是晏幾道朋友家中的一個歌姬。并沒有什么相關的歷史介紹。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宋代: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譯文:夢醒只見高高樓臺閣門緊鎖,酒意消退但見帷簾重重低垂。去年冬天惹起的恨恚來惱我,恰是落花紛墜斯人孤獨佇立,細雨霏霏之中燕兒翩翩雙飛。
依然清晰記得初次見到小蘋,穿著繡有兩重心字的小衣衫。撥彈琵琶舞弦訴說相思滋味,當時月光是那樣的皎潔如玉,她像一朵美麗的彩云翩然歸去。
擴展資料
此詞寫作者與戀人別后故地重游,引起對戀人的無限懷念,抒發對歌女小蘋的摯愛之情。上片描寫人去樓空的寂寞景象,以及年年傷春傷別的凄涼懷抱。
“落花”二句套用前人成句而更見出色。下片追憶初見小蘋溫馨動人的一幕,末二句化用李白詩句,另造新境,表現作者對往日情事的回憶及明月依舊、人事全非的悵惘之情。全詞結構嚴謹,情景交融,堪稱佳作。
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
其余四句好像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即1、夢后,2、酒醒,3、人獨立,4、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3. 清平樂的宋詞晏幾道賞析
晏幾道有兩篇《清平樂》我給你發過來,你看一下:
其一:
清平樂·煙輕雨小
朝代:宋
作者:晏幾道
原文:
煙輕雨小。紫陌香塵少。謝客池塘生綠草。一夜紅梅先老。
旋題羅帶新詩。重尋楊柳佳期。強半春寒去后,幾番花信來時。
鑒賞
這是一首傷春惜別的詞。上片寫春光歸去匆匆,一夜細雨輕煙過后,池塘草綠,紅梅變老,春天也就過去了。下片寫離愁纏綿不斷,只有通過做詩題句以追懷相聚的美好時光。而當春寒去后,花信風輪番吹拂之時,那離別相思的愁緒更是難以排遣的。
其二:
清平樂
朝代:宋
作者:晏幾道
原文:
雙紋彩袖。笑捧金船酒。嬌妙如花輕似柳。勤客千春長壽。
艷歌更倚疏弦。有情須醉尊前。恰是可憐時候,玉嬌今夜初圓。
賞析:作者把一幅美好的畫面展現在眼前,又有金船,還有美酒,也有彩袖,好一副聲色滿眼的畫面,用了很具代表性的一項來表現生活,很是形象!
4. 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1)①黃昏新月,常會勾動人的離思。一個“又”字,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倚樓懷人已非一朝一夕。
②主人公獨倚高樓,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歸雁正不住地向南飛去,心下自語:可不要說遠行的人要比雁還遲歸啊!一個“初”字,語意比“又”更深一層,更添對行人的思念。
(2)上片實寫,下片虛寫。詞的上片寫吹笛、見雁,屬于實寫;下片寫欲夢、待書,屬虛寫。吹笛是“誰教月下吹”,意即枉吹,見雁是“漫道行人雁后歸”,意即空見。欲在夢中相逢,而夢中又不知道路;等待書信到來,書信又遲遲不到。全詞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形象地說明離恨無法排遣,悵惘之情愈轉愈深。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宋詞晏幾道小平初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