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詩宋詞元曲有什么概念
唐詩有五言,七言,絕句,律詩.唐詩主要是五、七言詩,詞則要按詞牌填詞,句型長短不一,所以又叫長短句。曲和詞類似,要按曲牌填寫。所以唐人作詩可以叫寫詩,宋人作詞和元人作曲則叫填詞、填曲。宋詞的詞牌是中原地區的曲調,元曲則是來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調,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曲或稱元雜劇,是盛行于元代的戲曲藝術,為散曲或雜劇的通稱。相對于明傳奇(南曲),后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 元曲與宋詞及唐詩有著相同的文學地位。
詞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馀、長短句。始于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后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曲、唐宋大曲、民間小曲等。通常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同詞的體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并多使用口語。分為戲曲(或稱劇曲,包括雜劇、傳奇等)與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稱。
2. 【有關于唐詩,宋詞,元曲的資料幾意思額,我要的是唐詩宋詞元曲
唐詩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的無數詩人,象滿天的星斗一般.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并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于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宋詞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于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像曾因寫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后,對于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蘇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詞還可以分為小令(58字以下)、中調(59~90)、長調(90以上). 元曲 一般來說,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3. 宋詞和元曲有什么區別
宋詞:字數長短不一,講究平仄和押韻,有押平聲韻的、有押仄聲韻的,也有中間要換韻的,平換仄或仄換平。
有的詞如《西江月》《滿江紅》《水調歌頭》等中間指定位置必須要用對仗的,59字以內的稱為小令,60字到90字之間的稱為中調,91字以上的稱為長調,也有如《鶯啼序》長達240字。詞有就一段的稱為單調,分上下兩段的稱為雙調,也有分成三段或四段的稱為三疊或四疊。
每一首詞都是抒情詩。現代人要填真正意義上的詞是很難的,比如說《釵頭鳳》雖只六十字,但是它分上下片各十句七仄韻,兩疊韻,前三韻若用上、去聲,后四韻必用入聲韻。
前三韻如用入聲韻,后四韻必用上、去聲。其中之奧妙無法一一道來。
詞最初是用來歌唱的,后來才成為單獨的文體。元曲: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元曲最早形成于北方,后來元滅宋,慢慢的傳入中原。元曲也講平仄和押韻的,所不同的是元曲在某些位置可以適當的加入些“襯”字。
所以同一曲牌的曲子經常會有字數不同的情況。
4. 宋詞和元曲屬于詩歌范疇嗎
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漢賦屬于散文,楚辭、唐詩、宋詞屬于詩歌楚辭有些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感覺,每句基本上7~9個字不等,大量使用虛詞,最典型的比如語氣詞“兮”; 漢賦是介乎詩歌與散文的文體,多用排比,也用韻,使用問答體唐詩的基本形式就是絕句和律詩,絕句共4句,律詩要8句,都可以分為五言和七言(即每句5個字或7個字);宋詞句式不像唐詩那樣整齊劃一,而是長短錯落參差.詞與詩的區別在于嚴格按曲牌來寫,句式不整齊.元曲,可分為元散曲和雜劇兩種,前者屬詩歌范疇,但要配樂歌唱;和宋詞相比,大量使用無意義的襯字.后者屬戲曲,即一種舞臺表演藝術形式.。
5. 我們通常所說的唐詩宋詞元曲指的是()
就文學史來說,你所列舉的代表了各個時期的最高文學成就。
其次,這當中漢賦屬于散文,楚辭、唐詩、宋詞、元曲屬于詩歌,而明清小說就不用說了吧?
楚辭有些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感覺,每句基本上7~9個字不等,大量使用虛詞,最典型的比如語氣詞“兮”;唐詩的基本形式就是絕句和律詩,絕句共4句,律詩要8句,都可以分為五言和七言(即每句5個字或7個字);宋詞句式不像唐詩那樣整齊劃一,而是長短錯落參差。至于元曲,可分為元散曲和雜劇兩種,前者屬詩歌范疇,但要配樂歌唱;和宋詞相比,大量使用無意義的襯字。后者屬戲曲,即一種舞臺表演藝術形式。
6. 宋詞與元曲的區別是什么
宋詞,又叫長短句,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學樣式,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
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依聲”。 元曲盛行于元代。
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主體。 另選一段百度上的解釋: 作者:擰發條的鳥 | 十二級 一、曲字數上更自由。
比如說一個詞牌限定字數很少能再變化,即便有變化也會在詞牌上反映出來,比如添聲,偷聲,攤破,添字,減字。而元曲因為有襯字要自由許多。
比如“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憑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這曲本應14字,但現在增秤字后達到50多字。
二、曲音調上更自由。 詞有嚴格的平仄,而曲在襯字上是自由的不講平仄。
三、韻不同。 詞講究雅致,可以隔行押韻,也可以換韻。
按照詞牌的要求來。而曲要求一韻到底。
四、容量不同。 詩詞曲的發展容量是越來越大的。
詞發展到早期就開始從小令轉向長調,曲的容量就更大一些。 五、風格差異 詞貴雅,曲貴俗。
元朝是一個文化倒退的朝代。
,社會矛盾尖銳,百姓無心理睬所謂藝術,這與宋初“凡有飲水處,即能歌柳詞”的氛圍是不一樣的。
元曲更寫實,更口語,有大量的俚語加入。貼近百姓生活。
7. 元曲的概念
元曲的概念:
元曲,或稱元雜劇,是盛行于元代的戲曲藝術,為散曲和雜劇的合稱。
相對于明傳奇(南曲),后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
元曲與宋詞及唐詩、漢賦并稱。 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曲、唐宋大曲、民間小曲等。
狹義的曲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曲分為戲曲(或稱劇曲,包括雜劇、傳奇等)與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稱。而曲同詞的體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并多使用口語。
音樂部分亦有宮調之分,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宮四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