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詞史上,主動向民歌學習的第一人是誰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1] 領導了北宋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2. 在學習民歌的基礎上,創造并發展了楚辭這一新的詩歌樣式是什么
發展流程簡單的概括為:《詩經》→ 《楚辭》→ 漢賦(代表人:司馬相如,班固等)→ 漢樂府詩(代表作品:《上邪》,《長歌行》等)→ 魏晉南北朝民歌(代表人:建安七子)→ 唐詩(代表人:李白,杜甫等)→ 宋詞(代表人:陸游,辛棄疾等)→ 元曲(代表人:關漢,馬致遠等)→ 明清詩歌(代表人:龔自珍,于謙等)→ 近代詩、新詩(代表人:朱自清,徐志摩等)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象。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3. 2015初一語文上冊第一次月考文學常識題
中國文學常識問答1. 在先秦作品中,“重章疊句,一唱三嘆”是哪部作品的藝術特點? 《詩經》2. 《詩經》收錄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詩經》收錄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500多年間的詩歌作品,共305篇。
3.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抒情詩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誰? 《離騷》,作者屈原4.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5. 屈原在學習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哪種新的詩歌樣式? 楚辭6. 先秦時期的歷史著作主要有哪幾部? 主要有三部:《左傳》、《國語》、《戰國策》7. 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是哪一部? 《左傳》8. 《漢書》、《左傳》、《論語》和《國語》,哪個屬于語錄體散文集? 《論語》9.《戰國策》這部歷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體例? 國別體10. 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 《諫逐客書》11.《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馮諼”是什么身份? 門客12.《鄭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義必自斃”一語所指斥的對象是誰? 共叔段13.“漢賦四大家”是哪四位? 司馬相如,班固,楊雄,張衡14. 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學和傳記文學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誰? 《史記》,作者司馬遷15.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綜合性的圖書分類目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誰? 《漢書·藝文志》,作者班固16. 收錄了從漢代到隋唐的全部樂府作品的詩集是哪部作品,編者是誰? 《樂府詩集》,編者是宋代的郭茂倩17.被后人譽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 漢末文人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 多寫五言詩,抒發了憂國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涼”之氣,被譽為“建安風骨”。
19.我國最早大量創作田園詩的詩人是誰? 陶淵明20.蘇軾所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田園詩人是指哪一位? 王維21. 鮑照詩作風格勁健,富有文采,他對哪種詩體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七言詩22.“永明體”具有怎樣的特色,是誰創造的? “永明體” 講究聲律和對仗,是沈約、謝朓等人創造的。23.“志人”小說《世說新語》屬于什么體的小說,作者是誰? 筆記體小說,作者是劉義慶24.“魏晉風度”的主要載體是什么? 《世說新語》25.魏晉南北朝時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學理論批評專著有哪幾部? 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鐘嶸的《詩品》、蕭統的《文選》26. 清人王闿運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詩人是哪一位,“孤篇”是指哪一篇?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27.李頎的《古從軍行》屬于什么內容的詩? 邊塞詩28.李商隱的《隋宮》屬于什么詩體? 七言律詩29.被稱為“詩鬼”的唐代詩人是哪一位? 李賀30.在現存唐詩中,哪三位詩人創作存量最高? 白居易,有2888首詩 杜甫,有1465首詩 李白,有1045首詩31.“吳中四士”是指哪四位? 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3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33.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以哪些詩人為代表? 孟浩然、王維34. 唐代“邊塞詩派”以哪些詩人為代表? 高適、岑參、王昌齡35.“詩仙” 和“詩圣” 各是哪位詩人,他們的詩歌各具什么特色? 李白是“詩仙”,詩風飄逸;杜甫是“詩圣”,詩風沉郁。
36.“元白”是指中唐時期的哪兩位詩人? 元稹,白居易37. 晚唐時的“小李杜”是指哪兩位詩人? 李商隱、杜牧38. 什么是“古文運動”? 針對唐初創作中的形式主義,中唐時的韓愈、柳宗元積極倡導“尊崇儒學”、“文以載道”,提倡恢復秦漢文章傳統,強調語言“文從字順”和作家的修養,力求改變文體、文風,這就是“古文運動”。39. 詞興起于何時,極盛于何時,是從哪里發展而來的? 詞興起于唐五代,極盛于宋代,是由民間的“曲子詞”發展而來的。
40.“花間派”詞人的詞作被編入哪部作品中? 《花間集》41. “唐宋八大家”是指哪些作家?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韓愈、柳宗元42. 宋詞分為哪兩大流派,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誰? 宋詞兩大流派 代表人物 豪放派 蘇軾(北宋)、辛棄疾(南宋) 婉約派 秦觀、李清照、賀鑄、周邦彥43. 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長調的詞人是哪一位? 柳永44. 北宋詞人被稱為“二晏”的是哪兩位? 晏殊,晏幾道45. 詞史上第一個以詩為詞,開拓詞境的詞人是哪一位? 蘇軾46.《漱玉詞》是誰的詞集? 李清照47. 提出抗金建議的《美芹十論》和《九議》是誰寫的奏疏? 辛棄疾48. 辛棄疾的詞雄奇豪放,蒼涼沉郁,他獨創了什么詞體? 稼軒體49. 代表元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元雜劇50.“元曲四大家”是指哪四位,他們各自的代表作是什么? 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 關漢卿 《竇娥冤》 馬致遠 《漢宮秋》 白樸 《梧桐雨》 鄭光祖 《倩女離魂》。
4. 誰有《唐詩宋詞研究的試卷啊誰有唐詩宋詞研究》華師自考歷屆的試
200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唐宋名家詞導讀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號碼填在題目的括號內。
每小題1分,共20分) 1.認為"詞之情文節奏,并皆有余于詩,故日詩余"的批評家是()。 A。
汪森 B.況周頤 C.王國維 D.俞彥 2.將詞體明確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是從()開始的。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3.明確按照詞風不同,把詞分為婉約與豪放兩大流派的批評家是()。
A.張蜒 B.張炎 C.王土禎 D.俞彥 4.《河傳》詞調的聲韻以()為特征。 A.歡快 B.悲切 C.憤怒 D.惆悵 5.下列詞調中帶有和聲的是()。
A.《菩薩蠻》 B.《憶江南》 C.《采蓮子》 D.《漁歌子》 6.牛希濟作了七首分詠七個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故事的詞,其所用的詞牌名為()。 A.《河傳》 B.《臨江仙》 C.《憶江南》 D.《念奴嬌》 7.李煜的籍貫是()。
A.江蘇南京 B.江蘇蘇州 C.江蘇泰州 D.江蘇徐州 8.被譽為詞中的"清明上河圖"的是()。 A.歐陽修的《采桑子》 B.柳永的《蝶戀花》 C.柳永的《拋球樂》 D.辛棄疾的《蝶戀花》 9."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詞句出自()。
A。 張先的《天仙子》 B.張先的《浣溪沙》 C.王安石的《桂技香》 D。
吳殊的《鵲踏枝》 10.蘇軾《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寫作地點是()。 A。
惠州 B.密州 C.黃州 D.杭州 11.被陳師道譽為"今代詞手"的詞人是()。 A.蘇武 B.秦觀 C.柳永 D.黃庭堅 12.存詞數量在北來僅次于蘇武的詞人是()。
A.賀鑄 B.秦觀 C.柳永 D.周邦彥 13.蘇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以詞的形式來追悼()。 A.小妾朝云 B.妻子王弗 C.弟子秦觀 D.王安石 14.清代周濟編選《宋四家詞選》建立詞統,以清真詞的()為最高標準。
A.清空 B.雅正 C.渾化 D.質實 15.南渡初年廣為傳唱,并被稱為《渭城三疊》的周邦彥所作的詞是()。 A.《少年游》(并刀如水) B.《蘭陵王》(柳陰直) C.《滿庭芳》(風老鶯雛) D.《六丑》(正單衣試酒) 16.李清照《醉花明》(薄霧濃云愁永晝)所寫的節日是()。
A.元宵節 B.端午節 C.重陽節 D.中秋節 17.李清照詞句"聞說雙溪春尚好"中的"雙溪"在今()境內。 A.山東省 B.江蘇省 C.浙江省 D.福建省 18.張元干《賀新郎》詞結句"舉大白,聽《金縷》"中的"《金縷》"是指()。
A.古典樂曲名 B.《賀新郎》的別名 C.《菩薩蠻》的別名 D.福建民歌名 19."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詞句出自()。 A.陸游的《夜游宮》 B.陸游的《訴衷情》 C.辛棄疾的《夜游宮》 D.辛棄疾的《訴衷情》 20.其詞被張炎比喻為"七寶樓臺"的詞人是()。
A.姜整 B.史達祖 C.吳文英 D.周密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或二個以上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號碼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正確答案未選全或有選錯的,該小題無分。
每小題2分,共10分) 21.唐圭璋《宋詞四考》考訂宋詞作者籍貫,占籍最多的是》四省。 A.江蘇 B.江西 C.漸江 D.山東 E.福建 22.傳為李煌的絕筆之作有()。
A。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B.《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C.《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D.《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E.《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 2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并稱為"詠春草絕調"的三首詠春草的詞是()。
A.林逋《點絳唇》 B.歐陽修《少年游》 C。 梅堯臣《蘇幕遮》 D.歐陽修《浪淘沙》 E.晏殊《破陣子》 24。
下列各項中與周邦彥有關的有()。 A。
詞集名《片玉詞》 B.字美成 C。 "蘇門四學士"之一 D.詞與秦觀齊名 E.浙江溫洲人 25.被王國維《人間詞話》擬之為古今成就大事業大學問必經的三種境界的詞句是()。
A."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B."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C."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D."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杯新月人歸后。" E."昨夜西風調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26.繆鋮曾在《詩詞鼓論》中將詞的情感特點歸納為__________四字。
27.《詞律》一書的作者是________。 28,________《憶江南》詞是文學史上依曲拍填詞的最早記錄。
29.皇甫松的兩首《采蓮子》詞均是歌詠采蓮本事的曲子,其中______、"年少"是相和之聲。 30.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詞至________而眼界始大,感慨逐深,遂變傳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 31.________稱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為"窮塞主之詞"的人是。 32.蘇武詩云:"詩人老去鴛鴦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詩中的"詩人"和"公子"是指_______ 33。_______曾做《評本朝樂章》為李清照《詞論》前的重要詞評。
34.姜夔詞集名為_______ 35.______以擅寫詠物詞而贏得"張春水"、"張孤雁"等雅號。 四、簡答和簡析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簡述韋莊《思帝鄉》(春日游)的創作主題。
37.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一詞的創作角度是如何從觀潮人向弄潮兒轉變的? 38.簡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兩句的寫作特色。 39.簡析"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5. 我國詩歌創作分為哪十個時期
1、先秦:《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305篇詩歌。《詩經》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楚辭,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采用楚國方言創作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為“離騷體”。
2、漢賦: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介于詩和散文之間,類似于后世的散文詩。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后,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3、漢樂府詩: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于《詩經》(《詩經》亦是現實主義),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4、魏晉南北朝民歌(代表人:建安七子)
5、唐詩: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許多詩篇還是被我們所廣為流傳。
6、宋詞:宋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7、元曲:元曲是漢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燦爛的花朵,它在思想內容元曲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鼎足并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8、明清詩歌
9、近代詩:近代詩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前后開始,到1919年五四運動興起前為止,將近100年左右的詩歌。它代表了一個歷史時期即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詩歌,也是從傳統的古典詩歌到現代意義的新詩的過渡,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10、現代詩: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一般不拘一格式和韻律。
6. 寫有關一首宋詞的感悟,急需啊
從唐朝中葉起,因著張志和、白居易、劉禹錫、韋應物等諸家對民間詞得重視、學習和仿作,使得它于空前繁榮燦爛的唐詩的王國里另辟蹊徑獨出機杼。其濃麗香艷精彩魅力的詞風終于開始在后蜀孕育出我國詞壇史上的第一個流派:“花間派”。尤其是在偏安江左的南唐小朝廷,以李璟、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諸位詞家,終于在詞壇另樹一幟。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作為國君經國無能,但于詞畫卻精通殊深,以至后期作品極盡哀婉,傷情動人。以致在《人間詞話》里王國維嘆服:“詞至李煜乃眼界始大”由一國之君瞬間而虜,度盡繁華卻又終日以淚洗面,“國破家亡”;“歸為臣虜”的屈辱,無比悲愴的生活感觸都鑄就了李煜詞境的悲壯擴大。這一時期南唐為祖國留下了無數經典的詞章。
李璟的《浣溪沙》
手卷珍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
驀然按:起句甚有溫非卿句之綺麗。下句率直如韋端己。春恨閑愁貫穿始終,詞句流白雅逸而又跌宕有致。結句與后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同工異曲,真有其乃父,必有其子是也。
宋·劉斧《翰府名談》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明·李于麟《南唐二主詞匯箋》明·王世貞《藝苑梔言》清·陳廷焯《云韻集》近人俞平伯《讀詞偶得》今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等等均于各自的專門著作里對李璟的這首詞贊譽有加。盛名之下,其實確符。
李煜的《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李煜的《漁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對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
李煜的《搗練子令》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李煜的《子夜歌》
人生仇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常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李煜的《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的《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驀然按:李煜平生填詞無數,然流傳至今者不過三十首,再多,恐衍留偽作。李煜作為國君而又精通音韻詞令,千古罕有。詞令純然如兒歌,抑或直白盡抒至悟感慨皆成大雅。以上六首基本概括了他的一生,由一國之君而為趙匡胤的臣虜。錦色繁華如昨日黃花,感慨萬千一并入詞章。尤其是晚期作品融入了人生的徹悟,僅此而言,詞不再是“花間”一秀的風格了,李煜為中國的詞學作出了偉大而不朽的貢獻。
馮延巳的《鵲踏枝》
煩惱韶光能幾許?腸斷魂銷,看卻春還去。只喜墻頭靈鵲語,不知金鳥全相誤。
心若垂楊千萬縷,水闊花飛,夢斷巫山路。開眼新愁無問處,珠簾錦帳相思否?
驀然按:馮延巳,字正中,廣陵人。少聰穎好學,長而文雅多藝。南唐開國君李升以為校書郎,及璟拜翰林學士,保大四年(946)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極擅詞令,上承溫、韋,下啟李煜。雖受“花間”影響,然已滌除濃艷雕琢習氣。劉載熙嘉其為:“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藝慨》卷四)王國維言:“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人間詞話》)。這首鵲踏枝是其典型風格的代表作,上片:傷春惜逝,下片:情思之至之癡。婉美千古。
北宋時期,國家終歸一統,連年的戰亂所造成的凋敗不堪的經濟也得為休整。中央集權日益鞏固,城市經濟趨于繁榮,加之統治者的重視與倡導,祖國文化于11世紀再度達到了空前的繁榮。此時一些具有創新精神的士大夫、達官貴胄、文人雅士,對于詞這種樣式靈活無比,魅力動人心扉,盡情歌詠城市繁華生活的形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給與了高度的重視,創作了大量的詞作,更有“奉旨填詞”柳三變為詞壇傳誦千古。正是他們的加入,詞于北宋繁榮無比。
這一時期,詞人以士大夫見多亦見長。晏殊、范仲淹、張先、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黃庭堅、周邦彥,比比皆是,多到不可勝數。他們都留下了能夠經久傳誦而不衰的偉大的杰作。
7. 宋詞在歷史上的影響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比之不同朝代的其它文體,詞創作中“復雅”之呼聲更為迫切、更為強烈,貫徹得亦最為徹底,以至形成“雅詞”這樣一個特殊概念。
其間必定有歌詞創作特定的社會和歷史背景。對此,可以做兩個方面的考察。
其一,“曲于詞”源自民間,俚俗粗鄙乃是其天然傾向。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詞”被重新發現,詞源于民間俗文學的觀點已得到廣泛承認。
隋唐之際發生、形成的曲子詞,原是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燕樂”歌唱的。“燕”通“宴”,燕樂即酒宴間流行的助興音樂,演奏和歌唱者皆為文化素質不高的下層樂工、歌妓。
且燕樂曲調之來源,主要途徑有二:一是來自邊地或外域的少數民族。唐時西域音樂大量流入,被稱為“胡部”,其中部分樂曲后被改為漢名,如天寶十三年(754)改太常曲中54個胡名樂為漢名。
《羯鼓錄》載131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來曲。后被用作詞調的,許多據調名就可以斷定其為外來樂,如《望月婆羅門》原是印度樂曲,《蘇幕遮》本是龜茲樂曲,《贊浦子》又是吐蕃樂曲等等。
《胡搗練》、《胡渭州》等調,則明白冠以“胡”字。部分曲調來自南疆,如《菩薩蠻》、《八拍蠻》等等。
部分曲調直接以邊地為名,表明其曲調來自邊地。《新唐書·五行志》說:“天寶后各曲,多以邊地為名,如《伊州》、《甘州》、《涼州》等。”
洪邁《容齋隨筆》卷十四也說:“今樂府所傳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涼、熙、石、渭也。”伊州為今新疆哈密地區,甘州為今甘肅張掖,涼州為今甘肅武威,熙州為今甘肅臨洮,石州為今山西離石,渭州為今甘肅隴西,這些都是唐代的西北邊州。
燕樂構成的主體部分,就是這些外來音樂。二是來自民間的土風歌謠。
唐代曲子很多原來是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記箋訂》對教坊曲中那些來自民間的曲子,逐一做過考察。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劉禹錫《竹枝詞序》說:“余來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
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
又如《麥秀兩歧》,《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見聞錄》言五代朱梁時,“長吹《麥秀兩歧》于殿前,施芟麥之具,引數十輩貧兒襤褸衣裳,攜男抱女,挈筐籠而拾麥,仍和聲唱,其詞凄楚,及其貧苦之意。”宋代民間曲子之創作仍然十分旺盛,《宋史·樂志》言北宋時“民間作新聲者甚眾”,如《孤雁兒》、《韻令》等等。
燕樂曲調的兩種主要來源,奠定了燕樂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辭的俚俗淺易的文學特征。歌詞在演唱、流傳過程中,以及發揮其娛樂性功能時,皆更加穩固了這一文學創作特征。
歌詞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征,與正統的以雅正為依歸的審美傳統大相徑庭。廣大歌詞作家所接受的傳統教育,歷史和社會潛移默化之賦予他們的審美觀念,皆在他們欣賞、創作歌詞時,發揮自覺或不自覺的作用。
努力擺脫俚俗粗鄙、復歸于風雅之正途,便成了詞人們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其二,宋詞以描寫艷情為主。
張炎說:“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出于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
(《詞源》卷下)就是對這方面特征的一個總結。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抒寫艷思戀情的專門文體,“詩言志詞言情”、“詞為艷科”都是宋詞這種創作主流傾向的歸納。
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與“艷情”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被后人推尊為“豪放詞”開山祖的蘇軾,其絕大多數詞仍屬“艷科”范圍。
即使是“艷情”之外的題材,也要受到主流傾向的滲透,或多或少地沾帶著“艷”的情味 宋詞創作的主流傾向,正屬于被孔子屏棄的*的“鄭衛”之聲一流,與風雅篇什背道而馳。它只有表層次上的享樂生活追求,決沒有深層的意蘊供回味。
所以,宋詞人們一面沉湎于聲色的快樂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飾,自我辯解,“自掃其跡”。后人“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也為其曲意解釋。
貪圖享受,人所難免,興發情動,形諸歌詠。事后又覺得不合雅趣,有失顏面。
這種矛盾普遍存在于歌詞的創作之中。如能將艷情的表述含蓄化、朦朧化,似有興寄,讓接受者產生無限言外托喻之想。
且將字面、句子、聲韻皆加以鍛煉,使其具有典麗高雅之風貌,豈不是兩全其美?基于這樣的立場,“去俗復雅”作為宋詞創作的主要努力方向,從不自覺到自覺,從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創作流派,從創作的實踐到出現較完整. 蘇軾是文人抒情詞傳統的最終奠定者。陳師道用“以詩為詞”評價蘇詞,道中蘇詞革新的本質。
從整體上觀照,詞的“雅化”進程,某種意義上也是詞逐漸向詩靠攏的一個過程,努力跨越“言志”與“言情”界限的過程,所以,陸輔之才說:“雅正為尚,仍詩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詞。”
蘇軾以前,這個過程是漸進的,至蘇軾卻是一種突飛猛進的演變。首先,蘇軾詞擴大了詞境。
蘇軾之性情、襟懷、學問悉見之于詩,也同樣融之于詞。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他外出打獵,便豪情滿懷地說:“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他望月思念弟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宋詞史上第一個向民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