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古詩漫談的作文,1000字以上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古詩詞的篇幅很小,它所發出的光芒盡管穿越千年時空,它山水魚蟲,只有敬亭山。我愛古詩詞是因為它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
相看兩不厭。床前明月光,孤云獨去閑,就多體會體會吧。
我愛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月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我愛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卻越發的光彩奪目,必將繼續照耀今天和明天的文壇。
它篇幅雖小,低頭思故鄉。舉頭望明月,疑是地上霜,是我心中的最美,內言萬千,它詞匯豐富,語言精煉,思想深邃。
學習古詩詞我的語文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有了很大的躍升。我愛古詩詞,它是我心中的最愛我愛古詩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古詩詞浩如煙海,它流傳久遠,題材廣泛。
如果你也喜歡古詩詞。
2. 漫談詩詞的現代意義作文
我愛古詩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古詩詞浩如煙海,它流傳久遠,題材廣泛,語言精辟,內容豐富。
它是我國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所發出的光芒盡管穿越千年時空,卻越發的光彩奪目,必將繼續照耀今天和明天的文壇。我愛古詩詞是因為它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
它篇幅雖小,內言萬千,它詞匯豐富,語言精煉,它山水魚蟲,思想深邃。學習古詩詞我的語文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有了很大的躍升。
我愛古詩詞,它是我心中的最愛,是我心中的最美。我愛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愛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月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我愛李白的《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我更愛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古詩詞的篇幅很小,但是意義很深,這些詩人都是用短暫的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果你也喜歡古詩詞,就多體會體會吧。
3. 跪求~古詩漫談急用
詠月古詩漫談
古往今來,大凡愛寫一點文字的人,恐怕都不會忘記月亮。因此,詠月的詩詞文章,在中華文學寶藏中,可以用得上汗牛充棟這個詞了。
不想考證,也不想作專門研究,只是想圍繞月亮“碼幾個字”,今天就隨便聊聊詠月古詩吧。
最早的詠月詩,大約是《《詩經·國風·陳風》中的《月出》了,原詩如下: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看得出來這是一首情詩,詩人一詠三嘆,先寫月光,再寫月光下的人。那人自然是一個美女,其窈窕嫵媚,令人遐想,那么,詩中所表達的濃情蜜意和纏綿悱惻,是代月色美人抒情還是自表心曲呢?可以說都講得通。的確,幾千年過去了,天上那一輪圓月依然用她不變的清輝,來敘述和證明著千千萬萬癡情男女的不老愛情。古人談戀愛,是離不開月亮的。
既然開了這么一個頭,那么就接著整幾個“最”吧。
最美的詠月詩,恐怕是很難于挑選的。比較起來,還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美”高一籌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試想,在波平浪靜的海面上,一輪碩大的圓月從海上騰躍而起,在她的清輝照耀下,身處天涯海角的人們,無不推門出戶,舉頭遙望寄托相思。那銀色的月光,灑滿了田野村莊,千山萬壑,人們禁不住吹滅了蠟炬,久久地佇立在月色中,好久好久,才感到有一絲寒意,于是回到房中,披上一件衣服,然后再走出來,繼續在月光下沉思。直到倦意襲來,方戀戀不舍地回到房中休息,睡夢中仍然期待著這美麗的月色再度到來。這里的美,博大而宏麗,令人陶醉。
最甜的詠月詩: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這首詩的作者有的說是歐陽修,有的說是朱淑真,這個留待學者考證去吧。反正元宵算是中國的情人節,“人約黃昏后”,你經歷過那種甜蜜嗎?
最苦的詠月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此時他不僅自己當了亡國囚徒,而且他鐘愛的妃子,也成了勝利者枕頭旁的尤物,更要命的是,那宋太宗并沒有把他的妃子留在宮中,而是繼續放在李后主的身旁,卻象招妓一樣,想起來就喚入宮中,“蹂躪”一番,再送回來,這事情,莫說一個曾經當過皇帝的男人,就是平頭百姓,也受不了,你想那李后主能不苦不愁嗎?由于這首詠月詩,他因此被宋太宗毒死。可以說是苦到盡頭苦到極致了。
最巧的詠月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真是妙不可言,吟詠這樣的詩句,仿佛看到詩仙在花園里大醉后徘徊、腳步零亂的身影,那壺酒中裝滿了一生中懷才不遇的郁悶和壓抑,也澎湃著詩仙對那個世道的不平和憤怒。也許,要讀明白這首詩,要想詩仙一樣,來一壺濁酒,才能真正體會到那種境界吧。
4. 如何古詩漫談
北風行 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這是一首樂府詩。
王琦注:“鮑照有《北風行》,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李白擬之而作。”(《李太白全集》)李白的樂府詩,不滿足因襲模仿,而能大膽創造,別出新意,被譽為“擅奇古今”(胡應麟《詩藪》)。
他的近一百五十首樂府詩,或“不與本辭為異”(胡震亨《李詩通》),但在藝術上高出前人;或對原作提煉、深化,熔鑄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題。《北風行》就屬于這后一類。
它從一個“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一般題材中,出神入化,點鐵成金,開掘出控訴戰爭罪惡,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題,從而賦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義。 這詩一起先照應題目,從北方苦寒著筆。
這正是古樂府通常使用的手法,這樣的開頭有時甚至與主題無關,只是作為起興。但這首《北風行》還略有不同,它對北風雨雪的著力渲染,倒不只為了起興,也有著借景抒情,烘托主題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常常借助于神話傳說。“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訓》中的故事:“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
高誘注:“龍銜燭以照太陰,蓋長千里,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燭龍棲息在極北的地方,那里終年不見陽光,只以燭龍的視瞑呼吸區分晝夜和四季,代替太陽的不過是燭龍銜燭發出的微光。
怪誕離奇的神話雖不足憑信,但它所展現的幽冷嚴寒的境界卻借助于讀者的聯想成為真實可感的藝術形象。在此基礎上,作者又進一步描寫足以顯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這幾句意境十分壯闊,氣象極其雄渾。
日月不臨既承接了開頭兩句,又同“唯有北風”互相襯托,強調了氣候的寒冷。“號怒”寫風聲,“天上來”寫風勢,此句極盡北風凜冽之形容。
對雪的描寫更是大氣包舉,想象飛騰,精彩絕妙,不愧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詩歌的藝術形象是詩人主觀感情和客觀事物的統一,李白有著豐富的想象,熱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個性,所以尋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筆下往往會出人意表,超越常情。
這正是他詩歌浪漫主義的一個特征。這兩句詩還好在它不單寫景,而且寓情于景。
李白另有兩句詩:“瑤臺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二者同樣寫雪,同樣使用了夸張,連句式也相同,在讀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卻全然不同。一個喚起了濃郁的春意,一個渲染了嚴冬的淫威。
不同的藝術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這兩句詩點出“燕山”和“軒轅臺”,就由開頭泛指廣大北方具體到幽燕地區,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婦”。
作者用“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等一連串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一個憂心忡忡、愁腸百結的思婦的形象。這位思婦正是由眼前過往的行人,想到遠行未歸的丈夫;由此時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對遠在長城的丈夫的擔心。
這里沒有對長城作具體描寫,但“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長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婦格外憂慮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寫到極致,則長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
前面的寫景為這里的敘事抒情作了伏筆,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見。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裝箭的袋子。
這兩句是寫思婦憂念丈夫,但路途迢遠,無由得見,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飾有虎紋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懷。這里僅用“提劍”一詞,就刻畫了丈夫為國慷慨從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對他后來不幸戰死更生同情。
因丈夫離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網塵結。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傷,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物在人亡,倍覺傷情。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筆,入木三分地刻畫了思婦將種種離愁別恨、憂思懸想統統化為極端痛苦的絕望心情。詩到此似乎可以結束了,但詩人并不止筆,他用驚心動魄的詩句傾瀉出滿腔的悲憤:“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黃河捧土”是用典,見于《后漢書·朱浮傳》:“此猶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是說黃河邊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滔滔黃河當更不可塞。這里卻說即使黃河捧土可塞,思婦之恨也難裁,這就極其鮮明地反襯出思婦愁恨的深廣和她悲憤得不能自已的強烈感情。
北風號怒,飛雪漫天,滿目凄涼的景象更加濃重地烘托出悲劇的氣氛,它不僅又一次照應了題目,使首尾呼應,結構更趨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與情極為和諧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幾乎分辨不清哪是寫景,哪是抒情。思婦的愁怨多么象那無盡無休的北風雨雪,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結尾這兩句詩恰似火山噴射著巖漿,又象江河沖破堤防,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首詩成。
5. 關于唐詩宋詞的古詩詞鑒賞書推薦幾本
作者:楚云飛來源:知乎我想樓主這個提問,也是對所有想讀一讀甚至有些深入了解唐宋詩詞的人有意義的。
作為一個中文系研究方向為詞的人說詳細一點吧,只是小碩多有不足~~首先很多人提到了上海古籍的鑒賞辭典系列。這套書的優點很明顯,多請名家專業撰寫,深入淺出,內容全面。
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體例不一致,有的篇目名家的水準呵呵(可能是弟子代筆),還有就是攜帶不便,看著好大一本沒有閑翻的欲望了。另外如果買這套的詞建議買唐宋詞的上下冊,而不僅僅是宋詞的上下冊,因為唐五代有很多精彩的詞純宋本沒有收。
其次唐詩三百首這樣的普及本也被提及,我想這是本人所共知的書,來問或者其他關注這個問題的朋友這個回答基本上沒有太多用處~~當然我仍覺得這本書閑翻不錯。那么其他推薦的我想也是我主要要說的類型,帶有較好分析而非過于專業艱深分析的書────1.唐詩小史,羅宗強著。
這是一本我一讀再讀的小書。如果想了解唐詩的全貌,并且了解唐詩不同時期的特點及唐詩的成就為何能成為詩歌巔峰的,這本書是非常好的選擇。
書不厚,文字通俗可讀性極強,推薦。2.人間詞話,王國維著。
這是一本我從中學讀到研究生的小書,但知名度也是極高的。對文史稍有了解的人一定知道王國維的份量。
我覺得這本書是初學者能得到很多啟發,研究者能得到很多滋養的詞學著作。薄薄一本,分條陳述,每條短的不過幾十個字,哪怕帶到旅途慢慢咀嚼一條,也別有風味。
著名的人生三境界即由此出,何妨讀下不多的全文呢?3.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著。葉嘉瑩先生有頗多著作,如果對杜甫,李商隱,陶淵明,王國維等有興趣可以讀她的專著。
這本書我認為是最適合第一次閱讀的先生的書。先生的書以女性獨特的敏感細膩解析唐宋詞的美感,特別講究詩詞中的興發感動,可以說風格在諸家中獨樹一幟。
4.杜甫評傳,莫礪鋒。將我與我同學的一句話合體,那就是現在講杜甫的有兩個人打動我們,一個是葉嘉瑩,一個是莫礪鋒。
莫先生作為南京大學著名教授,在杜甫研究方面很有心得~~這本書比較厚重,卻是比較全面的介紹了杜甫的詩與人的。5.唐宋名家詞選,龍榆生。
詩歌的選本如果推唐詩三百首,詞我較推重這本。或許因為一些政治原因,龍榆生相對不為大眾知曉,但他的選本無論在篇目還是在音韻上,都蘊含很多東西。
另外不僅局限于閱讀唐宋詞的朋友可以讀讀他的近三百年來名家詞選,明清詞會讓我們刮目相看的。6.唐詩雜論,聞一多。
我一直覺得中學語文課本與政治歷史課將聞一多平面化了。其實他的古典文學研究別有成就。
聞一多論唐詩感情濃郁想象豐富,讀起來特別熱烈,特別富于色彩。唐宋詩詞值得推薦的書有太多太多,手機黨碼字這么多也是真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讀古典詩詞,感受詩詞之美。
6. 【漫談幾種常見文體】
說完了自己比較喜歡的文體:散文.接下來,我想談談最近論壇比較盛行的詩歌.什么時候開始學寫詩歌的,記憶也比較模糊了,但我應該記得我學寫詩歌的時候是認識了某個女孩.時間如沙漏、歲月如飛刀,自己學寫詩歌也有兩年了,期間為它笑過——所寫的情詩打動著女孩的芳心;為它哭過——自己所寫的詩歌被一些朋友認為是垃圾精華;為它痛過——“趙麗華”詩歌事件的議論紛紛,為它……盡管如此,詩歌成為我文集中的主旋律,前幾天統計了下,在紅袖文學網站發表的詩歌達250篇,占我所寫文章總數的百分之六十.詩歌,可以說是各類文體之始祖了.它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于人類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指唐以前(主要是漢魏)的詩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詩歌創作的作品.它由民歌發展而來,不求對仗、平仄,用韻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樂府的形式創新題,稱新樂府等,都屬于古體詩的范疇.在這里主要討論我們在論壇中常見的近體詩和新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句數、字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分律詩和絕句兩類.我們通常所說的唐詩宋詞都屬于此類詩歌.拜讀了唐詩的多情和繾綣,欣賞了宋詞的多愁和婉約,讓我不得不感嘆前人的文學造詣.李白的《贈汪倫》,杜甫的《春望》,蘇軾的《水調歌頭》,李清照的《一剪梅》等眾多著名詩人的代表作至今成為大家朗朗上口的經典.最近,論壇的一些朋友們開始流行學習近體詩.看的比較多的是文濤拍岸、【立爽視線】夜氣兩位朋友的作品,兩人對近體詩歌都頗有造詣了,印象中曾經為斑斑的桑榆斜陽也是中論出名的寫近體詩高手.他們所寫出來的詩歌既符合平仄、韻律,也有積極的意境.詩歌的字數限制于體裁,雖然少但需要字字斟酌、句句琢磨,一篇好詩寫出來所花費的時間不比一篇千字散文少.自己出于對文學的熱愛,也曾經學過那么一些近體詩的創作,但深感不是那塊學習的料,惟有放棄進一步鉆研.至今,除了了解一些近體詩歌的韻律以及詞牌的格律和平仄,能夠品讀大家的創作之外,自己是很少去嘗試創作了.新詩,又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在題材里打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制,語言采用比較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深刻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先前已經提到,自己寫了不少現代詩歌.仔細回顧下,剛開始寫的詩歌不但接近口語,簡直就是口語,如今經過學習提高,跳躍感把握到位和意境方面都有了一定深度,但不是每一篇詩歌都寫得很好,希望大家給予指正.看了很多現代詩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里的“我輕輕地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席慕容、戴望舒、艾青等前輩高人的現代詩歌為大家所熟悉,那些詩歌的飄逸、秀麗,字詞的雋永、意境的深長成為大家欣賞學習的榜樣.現代詩歌作為一種比較自由的詩歌體裁逐漸為大家所熟悉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