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發表后,老舍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答復有關〈茶館〉的幾個問題》,他寫道:“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
這出戲雖只有三幕,可是寫了五十來年的變遷。
在這些變遷里,沒法子躲開政治問題。
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臺上的高官大人,沒法子描寫他們的促進或促退。
我也不十分懂政治。
我只認識一些小人物。
這些人物是經常下茶館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們集合到一個茶館里,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不就側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嗎?”
這段話證實,老舍寫這個戲,拿定了“躲開政治問題”的主意,他想用這個戲專門來寫中國社會“五十來年的變遷”;作家說,“躲開政治問題”,是因為自己一向“不十分懂政治”,所以,能達到的最佳效果就是可以用小人物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變遷”,“側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為什么說茶館是當代話劇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