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首古詩加賞析
2.江 雪 千山鳥飛約,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后的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稱誦。
這首小詩,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
看,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藝術作品中,絕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在它們里面總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實內容的。
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盡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是情。這首詩,也不例外。
只要我們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歷,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3、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么綺靡,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
它并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4。
清平調詞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
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
“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5,清平調 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云雨巫山枉斷腸”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
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
后人據此就編造事實,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
據原詩來看,很明顯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強加曲解,其實是不可通的。 6.清平調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恨都為之消釋。
2.20首古詩加簡短的賞析
1小池(宋)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么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2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
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因此《唐詩箋注》云:“賦物入妙,語意溫柔。”3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
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4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
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3.20首古詩加簡短的賞析
1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么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2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注》云:“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3
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4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4.20首古詩帶賞析
行宮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送上人 唐代: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詩人送僧人歸山,兩個人的關系親密嗎?言語間頗有調侃的味道,充滿了惜別與挽留之情。這首詩風趣詼諧,意蘊深厚,妙趣橫生。
這是一首送行詩。詩中的上人,即以野鶴喻靈澈,恰合其身份。
后二句含有譏諷靈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勸其不必到沃洲山去湊熱鬧,那地方已為時人所熟知,應另尋福地。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
玉臺體 唐代: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兩種喜兆接連出現。詩的后兩句寫女子對喜兆的反應。
這首詩,文字質樸無華,但感情卻表現得細致入微。通篇描摹心理,用語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態,仿舊體而又別開生面。
新嫁娘詞 唐代: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古時常言新媳婦難當,在于夫婿之上還有公婆。夫婿稱心還不行,還得婆婆順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三日入廚下”直賦其事,同時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無關緊要的環節,寫出來就有表現新婦慎重小心的功效——看來她是頗為內行,卻分明有幾分躊躇。
原因很簡單:“未諳姑(婆婆)食性”。 詩人寫到“嘗”字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讀者去補充了。
這樣反覺余味無窮,體裁的限制轉化為表達的優長。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
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這是唐代西北邊民對唐朝名將哥舒翰的頌歌。
此詩從內容上看,是頌揚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擾、安定邊疆的;同時也通過這個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第一句是起興,詩人用高掛在天上的北斗星,表達邊地百姓對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牧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擾活動。
自從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過臨洮進行騷擾。宮詞·故國三千里 唐代: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詩總共只有二十個字。
作者在前半首里,以舉重若輕、馭繁如簡的筆力,把一個宮人遠離故鄉、幽閉深宮的整個遭遇濃縮在短短十個字中。后半首詩轉入寫怨情,以一聲悲歌、雙淚齊落的事實,直截了當地寫出了詩中人埋藏極深、蓄積已久的怨情。
這后兩句詩也以強烈取勝,不以含蓄見長。宮詞 / 宮中詞 唐代:朱慶馀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這首宮怨詩,構思獨特,新辟蹊徑。
一般宮怨詩,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宮女。但這首詩卻寫兩位宮女,足見失寵者并非一人。
詩從寫景開篇,以景襯情,以熱襯冷。百花盛開的陽春,應是熱鬧非凡,然而宮門卻寂寂鎖閉。
宮女賞春,本是歡欣樂事,然而久已失寵,感懷無限,心中郁悶,極愿互吐,卻恐鸚鵡饒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無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
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為有 唐代:李商隱 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詩歌一、二句“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描述一對宦家夫婦的怨情。
三、四句“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通過少婦的口說出“怕春宵”的原因。
這首絕句含蓄深沉而又富于變幻。前兩句一起一承,一因一果,好像比較平直。
但著一“怕”字,風波頓起,情趣橫生。隋宮 唐代:李商隱 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此詩諷詠隋煬帝奢侈嬉游之事。
首二句寫煬帝任興恣游,肆行無忌,且濫殺忠諫之士,遂伏下殺身之禍。次二句取裁錦一事寫其耗費之巨,將一人與舉國、宮錦與障泥和船帆對比。
5.中文短的詩歌加鑒賞20分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6.求經典唐詩加賞析20首
《訪隱者不遇》·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這首詩膾炙人口,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卻是唐詩中的代表作。
詩因為受體裁的限制,只能用很少的字來表達作者的創作意圖。所以,詩有“詩家語”,如果用讀散文的方法來讀詩,則不容易理解詩的本意。
這首《訪隱者不遇》,最大的特點是精煉,詩是五絕,只有二十個字。開篇第一句“松下問童子”,問的是什么,作者沒有說,只用回答代替了疑問“言師采藥去”,那問的一定是“師往何處去”。
接下來又用一句回答“只在此山中”,省略了疑問“采藥在何處”,最后又以一句“云深不知處”省略了“山中何處采”。一首要用七句才能寫明白的詩,只用了四句就寫完了。
縱觀全文,作者的疑問一句都沒有寫出來,而讀者很容易就能想到作者問的是什么。 然后我們再看詩中出現的事物。
“松下問童子”,那就一定有主人公和童子兩個人,問的地點是松下,那就一定有一棵松樹,這棵松樹一定不是小松,不然就不是“松下”而是“松旁”了。“言師采藥去”,兩人的問答開始了,作者一定是來到“隱者”居住的地方,相問隱者的童子。
既然是居住的地方,而且隱者還有一個童子,總不會風餐露宿,那就至少應該有一個茅屋。也許還種了一小片菜地,有一個池塘,養了幾只鵝……,當然,詩里并沒有寫到這些,只是依個人的想象。
“只在此山中”,那就必定有一座山,至于這座山有多高?“云深不知處”…… 最后我們再看作者的思想活動。題目是《訪隱者不遇》,作者去拜訪隱者,想必一定懷著一顆怡然的心,至少心情是淡然的。
而來到隱者居住的地方,“言師采藥去”,人不在,那必然有一些失望。等到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中又萌升了一點希望。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方才徹底絕望了…… 我們回顧一下這首詩,作者和童子的對答,詩中出現的兩個人物、松樹、茅屋、被云霧繚繞的高山,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活動,所有所有這些加起來,二十個字,算上題目,二十五個字。 《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描述的是軍營中一場難得的酒宴。
如果僅僅依照字面的意思,則容易誤將這首詩定為一、兩個人的低吟淺酌后對戰爭的恐懼和不滿。 “葡萄美酒夜光杯”,開篇第一句,先描述了酒宴的五光十色。
“欲飲琵琶馬上催”,琵琶是當時西域胡人的樂器,是在馬上演奏的,催的也并不是出征,出征是吹號角。這句是形容當大家欲飲未得的時候,樂隊彈奏起了琵琶。
沒有使用習慣的上四下三的音節,而改用了上二下五,更增強了這句詩的渲染力。末尾兩句,清代施樸華說“做悲傷語讀便淺”。
這兩句詩并不是為了宣揚對戰爭的恐懼、不滿、哀嘆和厭惡,試想一下,當酒宴開始時,響起了歡快、激昂的音樂,這時軍士們更是神采飛揚。酒過三巡,有人想要停杯不飲了,旁人勸道:“怕什么?喝就喝吧,就算醉臥沙場,也請諸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以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 這場酒宴所描述的,除了興奮的場面,熱烈的氣氛之外,還有軍士們視死如歸的勇氣和豪情。
這種另人向往的魅力,正是邊塞詩的本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是唐代送別詩中的代表作,李白又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首詩能流傳千古,便不足為奇了。
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剛剛離開四川,他眼中的世界,還是那樣美好。而孟浩然此時已經名滿天下,他那種飄然獨立的性格又給了李白忘情山水間的印象(《贈孟浩然》——我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首詩描寫的雖然是離別,但當時正值開元盛世,從黃鶴樓到揚州,又是一路繁花似錦,所以他心里沒有憂傷,相反卻充滿了愉快。
“故人西辭黃鶴樓”,第一句先點了題,孟浩然要和他在黃鶴樓分別,而黃鶴樓又是傳說中當年仙人飛天的地方,這無疑又給這此分別增添了浪漫色彩。“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意境絢美,孫洙評論這句詩為“千古麗句”,三月本就給人春意盎然的感覺,而加上“煙花”,更是把那種春意描寫的更為濃郁。
“孤帆遠影碧空盡”,遠去的孤帆漸漸消失在那萬傾的碧空里。“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時,詩人才注意到那仿似流向天際的江水。
孤帆已逝,江水依舊,正是孔子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寫照。最后兩句看似寫景,其中卻包含了李白對朋友的深情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李白向往孟浩然,也向往美好的明天,是李白的詩中積極向上的不可多得的佳句。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首詩寫于天寶十二年,而此時李白受排擠離開長安已經是第十個年頭了。
腐敗的唐王朝在經歷了“開元盛世”之后江河日下,把持朝政的是楊國忠、李林甫、。
7.20首唐詩宋詞加賞析,原文50字左右,賞析300字左右
江城子①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②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
短松岡。
【作者】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朝進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潁州、杭州等地,官至禮部尚書。一生歷盡仕途坎坷:神宗年間,以“作詩訕謗朝廷”罪貶置黃州;哲宗年間,又以“為文譏斥朝廷”罪遠謫惠州、儋州。卒謚文忠。他是宋代最為著名的作家,詩、詞、文皆獨步一時。其詞雄闊超曠,橫放杰出,于傳統的花間詞風外別立一宗。又以詩入詞,開拓詞境,推尊詞體,對北宋詞壇多所革新
【注釋】①又名《江神子》。雙調,七十字,平韻。
②乙卯:熙寧八年(1075)。
【賞析】
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這首悼亡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達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的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后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寫這首詞時,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時所作。當時蘇軾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蒼老,這時思念起自己甘苦與共的結發夫妻很自然的。當年作者十九歲就同郡的王弗結婚后離開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愛、相敬如賓,誰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鄉四川的祖瑩。生者與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而不解,始終存在。有了這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無奈。
“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生死相約陰陽隔絕,卻不能忘懷。這種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難以消除的。因為作者時至中年,他表達出人們進入中年后一起擔受著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更能顯示出生死不渝的愛情。后面的“千里孤墳,
無處話凄涼。”承接著前面的生死兩茫茫,更顯得凄苦哀涼與無奈。好象讓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個孤墳,和秋風瑟瑟烏啼滿天的凄涼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現實,想這即便是再見到自己的先妻,象他這樣的老態龍鐘,落魄失意妻子也不會認出自己來的。話鋒轉到作者幽幽的夢中,在故鄉鄉的家中,夢中的王弗“小軒窗,正梳妝”,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但是十年來的人世變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創傷在雙方都很顯然的。相互面對卻不知到要說什么,
只有任憑淚水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
短松岡。”是對現實的一種感嘆,只有著明月夜和短松岡是真實存在的,是年年歲歲的哀思與憑吊。
8.求20首簡短的古詩,難背的也行,但一定要簡短的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6、《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8、《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9、《春詞》【唐】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10、《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4、《玉樓春》【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15、《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6、《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宋】歐陽修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 17、《玉樓春》【宋】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18、《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9、《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0、《絕句》【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1、《游園不值》【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9.20首古詩,簡短一些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祖詠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1.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12.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3.
送靈澈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14.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15.
送上人
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16.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