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月潭的資料
日月潭
日月潭是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是臺灣八景中的絕勝,也是臺灣島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風姿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積7.73平方公里,湖周長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島名珠仔嶼,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一彎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后來因為發電需要,在下游筑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故名珠仔島,現在叫光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如日輪,南半狀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舊臺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
日月潭之美在于環湖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氣溫不高於攝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攝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
潭東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靄,山峰倒影,風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廟,自廟前遠眺,潭內景色,盡收眼底。南面青龍山,地勢險峻,山麓中有幾座寺廟,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靈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園,養有數十對孔雀,能表演開屏、跳舞,使人倍添游興。東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專供旅客觀賞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輕紗般的薄霧中飄來蕩去,優雅寧靜,別具一番情趣。
爽
2.介紹日月潭的幾句話要短的急
日月潭位于中國臺灣地區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舊稱水沙連、龍湖、水社大湖、珠潭、雙潭,亦名水里社。
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態面積為7.73㎞2(滿水位時10㎞2),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長約37千米,是臺灣外來種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華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
2009年,日月潭入選世界紀錄協會"臺灣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在清朝時即被選為臺灣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別一洞天" 之稱。
滿意請采納
3.日月潭的相關資料
日月潭位于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舊稱水沙連、龍湖、水社大湖、珠潭、雙潭,亦名水里社。
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態面積為7.93平方千米(滿水位時10平方千米),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長約37千米,是臺灣外來種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華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
2009年,日月潭入選世界紀錄協會“臺灣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在清朝時即被選為臺灣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別一洞天”[1] 之稱。位置日月潭是臺灣風景優美的“天池”,地處玉山山脈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祁於集集大山(潭之西)與水社大山(潭之東)之間。
氣候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日月潭中有一小島遠望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名拉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2] 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內依特色規劃有六處主題公園,包括景觀、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鳥、宗教等六個主題公園,還有八個特殊景點,以及水社、德化社兩大服務區。
[2] 日月潭之美在于環湖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
七月平均氣溫不高於攝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攝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2] 潭東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廟;南面青龍山,地勢險峻,山麓中有幾座寺廟,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靈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園,養有數十對孔雀;東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專供旅客觀賞的民族歌舞表演。
[2] 日月潭景觀(1)(20張)日月潭潭中有一小島,此島以北湖形如日輪,以南似新月,所以才稱為日月潭,現因蓄水建造發電廠,湖形變得像一張楓葉。攔河大壩長91 米,高48.5米,蓄水量為1.47 億立方米的水庫,水庫的泄水通過15公里長的隧洞注入日月潭,起到枯水時補充水源的作用。
在未建水電站前,日月潭的湖水面積為4.4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4 米,湖面海拔726.8 米。水電站建成后提高水位30 余米,潭邊低地盡被水淹,湖水面積擴大了70%,達到7.73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達19.1 米,湖周長35公里,最大水深40米。
4.關于日月潭的介紹作文20字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日月潭是我老家風景優美的地方,也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淡水湖.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的名勝古跡.日月潭的湖水非常深也很清澈.湖中央有一個島叫啦魯島、(以前叫光華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圓圓的像太陽叫“日潭 ”南邊像月亮的就叫“月潭”;日月潭的名字由此得來.中午到日月潭的時候,湖水清澈坐在游艇上機器翻動的浪花四面飛舞.灑落在手上身上涼爽極了.到了日月潭當然也得坐纜車看看日月潭的全貌.因為高度的原因所以看起來日月潭變得小了些也因此看清了他的形狀.是一個很大的橢圓形,偶爾也有很多不知名的小鳥飛來飛去在湖面戲耍.在林中穿梭看起來很快樂.我想是因為他們生活在美麗的地方所以才這么快樂.在日月潭的后面有一個長長的彎彎曲曲的樓梯那是用來供工人檢查機器或者給花草澆水用的吧.日月潭的水光瀲滟風景迷人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游日月潭今天要去臺灣最著名風景區------ 日月潭 當坐了兩個多小時大巴從臺北趕到日月潭時候團隊游船已經在岸邊等著了今天天氣晴朗連件薄毛衣都穿不住但是風很大岸邊停靠了很多船被卷起浪打得像片樹葉一樣晃來晃去興沖沖地上了游船船長很熱情地一邊開船一邊熱情地跟講解熱日月潭來歷日月潭來歷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臺灣有兩個民族叫邵族叫周族這兩個名族總是爭奪獵物而互相打架有一天邵族人祖先了一頭白鹿他就去追結果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就總是在他前方不遠不近卻總是追不上后來白鹿來到了一片湖水邊跳了下去消失了邵族人祖先也累得筋疲力盡他看到湖邊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就把族人都遷了過來并把這個湖叫做了白鹿湖后來日本人占領了臺灣后要興修水庫看見了白鹿湖有兩塊一塊是圓像太陽一塊是彎像月亮就將白鹿湖改成了日月潭純正邵族人現在僅有兩百八十三人雖然人很少但很長壽他們在日月潭邊安居樂業坐在搖搖晃晃船上聽著船長講著個好聽傳說看著外面美景真是陶醉啊。
5.日月潭的傳說短一點
寶島明珠——日月潭 關于日月潭的名字,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哩。
話說很久以前,這個大潭里住著兩條惡龍,有一天太陽走過天空,公龍飛躍起來,一口將太陽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過天空,母龍也飛躍起來,一口將月亮吞下。
這對惡龍在潭里游來游去,把太陽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擊的,像玩大珠球。他們只圖自己好玩,卻沒想到人世間沒有了太陽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樹木枯萎了,鳥兒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癟了,家家戶戶的糧食吃光了,牛羊快餓死了,日子過不下去了…… 日月潭捕魚郎這時,當地一對青年男女,聰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社姐,決心為人世間找回太陽和月亮。
可是怎樣才能殺死惡龍呢?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鉆進惡龍居住的巖洞里,從惡龍的談話中偷聽到他們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頭和金剪刀。大尖哥和水社姐歷盡艱險,頂風冒雨,跋山涉水,終于來到阿里山下,從山底下挖出了金斧頭和金剪刀。
然后他們又回到大潭邊,恰好兩條惡龍正在潭里玩耍太陽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揮起金斧頭,把惡龍砍得滿頭是血,遍體鱗傷,水社姐看準時機,用金剪刀剪斷了惡龍的肚子。兩條惡龍死了,可是太陽和月亮還是沉在潭里。
大尖哥摘下公龍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龍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們變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兩座高山,大尖哥用勁把太陽拋起來,水社姐就拔起潭邊的棕櫚樹向上托著太陽,把太陽頂上天空。
接著水社姐用勁把月亮拋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櫚樹把月亮頂上天空。太陽和月亮又高掛在天上,光耀大地,萬物復蘇。
草木活了,樹上的鳥兒又歌唱了,田野里稻谷又結穗了,人們歡呼雀躍。而大尖哥和水社姐從此變成了兩座雄偉的大山,永遠矗立在潭邊。
后來,人們就把這個大潭叫做日月潭,把這兩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直到現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們穿著美麗的服裝,拿起竹竿和彩球來到日月潭邊玩托球舞,學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樣子,把彩球拋向天空,然后用竹竿頂著不讓它落下來,以此來紀念大尖哥和水社姐這對青少年英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日月潭的資料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