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貴州區域經濟發展的情況
貴陽城市經濟圈及安順市——加快打造以煙草、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磷化工、鋁工業、現代中藥、特色食品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都市型經濟中心區和產業集聚區;統籌規劃、科學定位,推動特色工業園區建設,加強工業園區資源能源的綜合利用、環境綜合整治和污染集中治理,環保設施與園區其他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建設發展總部經濟,促進金陽新區開發開放。
畢節地區、六盤水市、黔西南州——圍繞能礦資源開發,加快發展能源、以煤化工為主導的優勢原材料等優勢產業,重點建設一批電力、煤及煤化工、黃金等工業項目和循環經濟生態型工業示范基地。
遵義市——加強與成渝經濟圈、貴陽城市經濟圈的聯合與合作,重點做大做強名優白酒及特色食品、能源、原材料、機械電子、家用電器和竹紙一體化等優勢產業。
黔東南州、黔南州及銅仁地區——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加快發展特色食品、民族藥業、林紙一體化、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綠色產業和水電、特色礦產資源加工。
2.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我認為貴州屬于少數民族比較多的省份占37。94%,但貴州在今天發展中還存在眾多的發展問題?
(一)貴州少數民族地區交通及交通工具方面不健全,使得農作物等許多物品得不以有利的對換,從而使他們在信息了解方面缺少。
政府基層干部工作人員應加大下鄉回訪力度,并不斷增加每年農作物產量提高的相關知識、生育、綜合素質等。
(二)少數民族地區雖然在旅游、農作物、人物等方面有很多的個性獨特之處,但是我們的相關政府部門由于沒有重視農業,使得所有
的銷量、包裝、產量等沒有得到得很好的成績及發展,宣傳太少。
(三)貴州的確少數民族地區都是很有個自的特色,我們的政府要去挖掘人、物的潛力使這樣的地區更能吸引外來人員,使他們了解而成為每年必不可少的可去之處。利用生態資料發展第三產業收入,如現在的農家樂等,這樣農民即增加了收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主人農田也不會大片片沒人種出現荒疏的景象。吸引更多的當地人回家減少城市人口的復合量。
3.貴州省情的基本情況是什么
“欠發達、欠開發”是當前貴州的基本省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顯著的特征。
一、“欠發達、欠開發”是貴州基本省情的總概括
站在“十五”結束、“十一五”開局新的歷史起跑線上,很需要對貴州發展現狀進一步做出科學的判斷和新的把握。“欠發達、欠開發”作為基本省情的總概括,為我們在新階段思考和解決貴州的發展問題提供了科學的堅實的認識基礎。
二、改變“欠發達、欠開發”現狀根本在于推進和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貴州的殷切期望,對貴州的總要求,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之所在,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和全部工作的根本主線。
三、解決“欠發達、欠開發”,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對策建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省加快小康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改變“欠發達、欠開發”現狀的關鍵時期。
4.我的家鄉貴州的社會調查報告
我的家鄉在貴州,貴州的風景名勝有許多,黃果樹瀑布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
關于黃果樹瀑布,有這么一個美麗的傳說: 在遠古的時候,天突然裂開了一條縫,九天銀河的一大截撒落下來,掉到大地上碎成了幾十段,其中,最大的一段掛在懸崖上,成了黃果樹瀑布,而濺落四周的變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群。 春天,黃果樹瀑布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兒。
它緩緩地流著,快樂地喝著春雨姑娘灑下的雨珠。 夏天,黃果樹瀑布像一只生氣的獅王大聲吼叫著,從山頂直泄下來,濺起一朵朵雪白的水花。
秋天,黃果樹瀑布懶洋洋地睡著午覺,時不時會響起幾聲響亮的鼾聲。 冬天,黃果樹瀑布像個萬能的樂器,它用水花敲打著一塊塊巖石,有時這種聲音像銅鑼,有時這種聲音像鈴鐺。
仿佛在為春天到來而排練音樂會呢! 啊!我愛我的家鄉,西部公園------貴州。
5.貴州省發展概況如何
一,貴州省旅游業發展概況一、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貴州省按照《**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通知》中提出的“發展特色旅游業”的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旅游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加以大力扶持和發展,培育成支柱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目標,積極推進貴州省旅游業的建設和發展。
實施西部大開發近五年來,全省旅游總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提前三年實現了“十五”計劃目標。2004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3.1萬人次,外匯收入8020.27萬美元;接待國內旅游者2480.21萬人次,同比增長31.88%,國內旅游收入161.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8%,旅游總收入167.75億元,同比增長43.54%。
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基本特點: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進一步堅定加快旅游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2002年出臺了《貴州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標志著貴州省旅游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從貴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旅游業富民強省、保護自然生態和民族民間文化、推動改革開放等功能和產業聯動效應,使旅游業的發展與實現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相協調。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強化旅游產品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素質,創新旅游業發展模式,使貴州旅游業形成一條具有地區特色的發展之路。
二是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2000年至2004年,國家和貴州省各相關部門對旅游業投入共計4.03億元,其中旅游國債資金達3.25億元,投資總額超過了1980年至1999年貴州省財政對旅游業的投入總和,極大地改善了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
貴州省委、省政府在財政比較緊張困難的情況下,決定從2002年起,每年撥出專款1200萬元建立貴州省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把對旅游業的投入納入到財政預算中(從2005年起增加到2000萬元),這對進一步完善貴州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三是以交通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高等級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公路主干線通往重點旅游區的道路條件顯著改善,幾個旅游支線機場相繼通航和開工。
四是旅游規劃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世界旅游組織和國家旅游局的指導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由國際著名旅游規劃專家編制的《貴州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獲得了貴州省政府和國家旅游局的批準,地、縣級旅游發展規劃和支線機場旅游線路規劃及長征文化、鄉村旅游等專項旅游規劃編制(修編)工作已相繼完成或啟動。五是旅游精品戰略全面實施,以鄉村旅游、生態旅游和多民族特色文化體驗旅游為重點的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全省首批三個優先發展重點旅游區建設進展順利。
旅游宣傳促銷工作成效明顯,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媒體參與的聯合促銷機制基本形成,“文化千島,生態貴州”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經凸現。六是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以優先發展重點旅游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重點的旅游景區管理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進展,旅游企業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工作全面推進。
二、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1、從貴州實際出發,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把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旅游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擴大旅游業投入、抓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壯大旅游產業規模作為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措施。 ; 2、搶抓機遇,求真務實,圍繞實施旅游精品戰略,按照“規劃先行,保護第一”的原則,切實做好旅游規劃編制和旅游資源保護等基礎性工作,認真解決好旅游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3、堅持“以質取勝”和“以特取勝”,轉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品體系。大力拓展中高端客源市場,積極推進區域合作,努力塑造貴州旅游新形象。
4、始終把加強旅游教育培訓、整治旅游市場秩序、規范行業管理,作為提高我省旅游業管理水平、經營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重要環節來抓。大力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在旅游區的開發建設和管理體制、經管機制的創新上進行新的探索。
三、貴州省旅游業“十一五規劃”的基本思路 總體要求是: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富民興黔為旅游業發展的根木任務,把促進就業、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對外開放和推進“三個文明”建設作為培育旅游支柱產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質取勝”、“以特取勝”,進一步轉變旅游業經濟增長方式,在切實保護旅游資源的前提下,實施精品戰略,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文化體驗旅游和紅色旅游,打造精品線路,創建旅游品牌;加大以入境游為重點的高中端客源市場開發力度,加強區域合作,拓展旅游發展空間;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整合相關行業、部門的資源優勢,形成合力,努力開創旅游業齊抓共建的新局面。 發展目標是:在“十一五”期間,力爭實現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左右。
2010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突破 3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當年預計全省生產總值的13%左右,初步把旅游業建成支柱產業,使貴州成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態旅游的重要。
6.貴州省發展概況如何
一,貴州省旅游業發展概況一、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貴州省按照《**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通知》中提出的“發展特色旅游業”的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旅游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加以大力扶持和發展,培育成支柱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目標,積極推進貴州省旅游業的建設和發展。
實施西部大開發近五年來,全省旅游總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提前三年實現了“十五”計劃目標。2004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3.1萬人次,外匯收入8020.27萬美元;接待國內旅游者2480.21萬人次,同比增長31.88%,國內旅游收入161.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8%,旅游總收入167.75億元,同比增長43.54%。
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基本特點: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進一步堅定加快旅游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2002年出臺了《貴州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標志著貴州省旅游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從貴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旅游業富民強省、保護自然生態和民族民間文化、推動改革開放等功能和產業聯動效應,使旅游業的發展與實現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相協調。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強化旅游產品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素質,創新旅游業發展模式,使貴州旅游業形成一條具有地區特色的發展之路。
二是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2000年至2004年,國家和貴州省各相關部門對旅游業投入共計4.03億元,其中旅游國債資金達3.25億元,投資總額超過了1980年至1999年貴州省財政對旅游業的投入總和,極大地改善了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
貴州省委、省政府在財政比較緊張困難的情況下,決定從2002年起,每年撥出專款1200萬元建立貴州省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把對旅游業的投入納入到財政預算中(從2005年起增加到2000萬元),這對進一步完善貴州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三是以交通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高等級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公路主干線通往重點旅游區的道路條件顯著改善,幾個旅游支線機場相繼通航和開工。
四是旅游規劃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世界旅游組織和國家旅游局的指導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由國際著名旅游規劃專家編制的《貴州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獲得了貴州省政府和國家旅游局的批準,地、縣級旅游發展規劃和支線機場旅游線路規劃及長征文化、鄉村旅游等專項旅游規劃編制(修編)工作已相繼完成或啟動。五是旅游精品戰略全面實施,以鄉村旅游、生態旅游和多民族特色文化體驗旅游為重點的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全省首批三個優先發展重點旅游區建設進展順利。
旅游宣傳促銷工作成效明顯,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媒體參與的聯合促銷機制基本形成,“文化千島,生態貴州”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經凸現。六是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以優先發展重點旅游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重點的旅游景區管理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進展,旅游企業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工作全面推進。
二、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1、從貴州實際出發,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把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旅游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擴大旅游業投入、抓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壯大旅游產業規模作為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措施。 ; 2、搶抓機遇,求真務實,圍繞實施旅游精品戰略,按照“規劃先行,保護第一”的原則,切實做好旅游規劃編制和旅游資源保護等基礎性工作,認真解決好旅游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3、堅持“以質取勝”和“以特取勝”,轉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品體系。大力拓展中高端客源市場,積極推進區域合作,努力塑造貴州旅游新形象。
4、始終把加強旅游教育培訓、整治旅游市場秩序、規范行業管理,作為提高我省旅游業管理水平、經營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重要環節來抓。大力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在旅游區的開發建設和管理體制、經管機制的創新上進行新的探索。
三、貴州省旅游業“十一五規劃”的基本思路 總體要求是: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富民興黔為旅游業發展的根木任務,把促進就業、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對外開放和推進“三個文明”建設作為培育旅游支柱產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質取勝”、“以特取勝”,進一步轉變旅游業經濟增長方式,在切實保護旅游資源的前提下,實施精品戰略,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文化體驗旅游和紅色旅游,打造精品線路,創建旅游品牌;加大以入境游為重點的高中端客源市場開發力度,加強區域合作,拓展旅游發展空間;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整合相關行業、部門的資源優勢,形成合力,努力開創旅游業齊抓共建的新局面。 發展目標是:在“十一五”期間,力爭實現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左右。
2010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突破 3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當年預計全省生產總值的13%左右,初步把旅游業建成支柱產業,使貴州成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態旅游的重要。
7.寫一篇“我的家鄉——貴州”的社會調查報告
祖國好,家鄉美 人固然應該生存,但為的是進化,在進化過程中更應該改革。
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人類社會總是在不斷地變革中發展著。
古往今來的事實早已證明:陽光總在風雨后,只有變革圖新,擺脫陳規陋習的束縛才能創造一條出路,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貴州是我的家鄉,隨著我漸漸的長大,對家鄉30年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心里也為之一驚。
1978年前,貴州省境內基本上都是等外級公里,沒有二級以上公路,人們出行是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嘗盡了路途的艱辛。1987年貴陽至黃果樹高等級公路的開工建設,拉開了全省高速高等級公路建設的序幕,如今全省已建成二級以上公路37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24公里。
由省會貴陽到各地、州、市政府所在地實現了高等級公路連通。“一橫一縱四連線”高速、高等級公路主骨架網全部建成。
如今一天就可以從貴州的東部到達西部,一路上除了飽嘗山川秀美的景色大餐外,再也感受不到顛簸的辛苦了。 偉大的成就來自偉大的創舉,正是改革開放推動貴州突破思想藩籬,激發了一個古老民族的生機與活力。
貴州省貞豐縣的一個布依族村寨,也是一。
8.【貴州省的自然資源與發展
貴州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族眾多但經濟社會欠發達、欠開發的內陸山區省份.貴州水、電、煤多種能源兼備,組合良好,“水火互濟”的能源結構使貴州成為全國發展電力工業的最佳省份.貴州又是全國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礦產資源門類齊全,分布廣泛,儲量豐富,居全國前5位的有28種、前10位的礦產有41種,具有良好能源和礦產資源優勢.貴州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特點在垂直方向差異較大,立體氣候明顯.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世居少數民族有17個,有56個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三位.集山石、水景、洞穴、林木為一體的自然風光、四季如春的氣候與民族民間文化相結合,構成貴州旅游資源的主要特點. 貴州經濟發展還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發展是貴州面臨的第一要務,只有通過發展,才能使貴州的各種社會經濟問題得到最終解決.根據經濟學比較優勢理論,應優先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貴州一不沿邊,二不沿海,缺乏區位優勢;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生產又受喀斯特山區自然條件的限制,不具備糧食生產和發展現代工業的優勢.但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和獨特的旅游環境是貴州發展的優勢資源,國家已將貴州列為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多彩貴州”的成功宣傳,為貴州發展旅游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能源、礦產資源與旅游資源開發是貴州發展的優勢所在.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是“十一五”規劃的要求.西部大開發的重點是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游必須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這是貴州面臨的發展機遇.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既要發揮能源、礦產資源的優勢,也要充分利用獨特的旅游資源.然而,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一定矛盾,開發不好容易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須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既不能為了開發資源而導致對環境的破壞,也不能擔心破壞環境而放棄資源開發. 首先,要按照主體功能區的要求盡快確定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合理規劃水能、礦產資源與旅游資源開發的空間布局,從空間分布的角度避免水能、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其次,利用后發優勢,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和開發的技術水平,延長資源開發利用的產業鏈,提升資源開發的綜合效益,減少污染的排放.第三,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防止落后技術和低水平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第四,加快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旅游人才的培養,使旅游的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貴州社會發展情況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