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災難的例子
1396澳大利亞野兔之災
澳大利亞原本是沒有兔子的,殖民者在開發澳大利亞的初期,引進了歐洲的兔子:澳大利亞溫暖的氣候、豐富的牧草,為兔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加上澳大利亞缺少兔子的天敵,兔子就開始以驚人的速度繁殖起來。幾年過后,在澳大利亞的草原上到處都可以找到野兔的蹤跡。野兔的災害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龐大的數量消耗大量的牧草,另一方面野兔在草原上到處挖洞筑穴,毀壞了牧草的根,造成草場的大面積退化,并嚴重威脅畜牧業的發展,畜牧業產值開始大幅度下降。澳大利亞政府緊急號召人們捕殺野兔,并出資制定獎勵措施。人們開始用各種方法來對付野兔,如槍殺、投毒、設置陷阱等等。但是由于野兔數目實在太多,繁殖又快,結果收效甚微。正當人們束手無策的時候,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有一種可以在野兔中間傳播致命病毒的蚊子。此病毒只對野兔造成致命危害,而對其它動物影響較小。科學家開始在實驗室中大量的培育繁殖這種攜帶有病毒的蚊子。在隨后的幾年里,由蚊子傳播的病毒迅速蔓延至整個澳大利亞,野兔的數量才逐漸減少下來。
2.關于生態災難的小事例
溫室效應——地球發燒之謎
溫室效應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溫室氣體大量排向大氣層,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CO2大約為230億噸。比20世紀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遞增,這必將導致全球氣溫變暖、生態系統破壞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據有關數據統計預測,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0cm,到本世紀末將上升65cm,嚴重威脅到低洼的島嶼和沿海地帶。
臭氧層破壞——女媧后代需補天
臭氧層是高空大氣中臭氧濃度較高的氣層,它能阻礙過多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護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長。臭氧層的破壞主要是現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學物質氟利昂進入平流層,在紫外線作用下分解產生的原子氯通過連鎖反應而實現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極上空15-20千米間的低平流層中臭氧含量已減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損失可能高達95%。北極的平流層中也發生了臭氧損耗。臭氧層的破壞將會增加紫外線β波的輻射強度。據資料統計分析,臭氧濃度降低l%,皮膚癌增加4%,白內障發生則增加0.6%。到本世紀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層已減少了5%-10%,使皮膚癌患者人數增加了26%。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孕育沙漠的溫床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們過渡的放牧、耕作、濫墾濫伐等人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質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過程。全球土地面積的15%已因人類活動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蝕占55.7%,風侵蝕占28%,化學現象(鹽化、液化、污染)占12.1%,物理現象(水澇、沉陷)占4.2%。土壤侵蝕年平均速度為每公頃約0.5-2噸。全球每年損失灌溉地150萬平方公頃。70%的農用干旱地和半干旱地已沙漠化,最為嚴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亞洲。在過去的20年里,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饑餓的難民由4.6億增加到5.5億人。
森林面積減少——地球之肺潰瘍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面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3.人類帶給大自然的生態災難的例子
大自然為人類及動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著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人類在長期的生存活動中,為了揭示自然現象,不斷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與此同時,卻又無時不在破壞著大自然的和諧。許多物種在人類未認識之前就已經滅絕,尤其是造成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日益惡化及自然資源的幾近枯竭。近年來,人類注意到,在破壞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受到了大自然無情的鞭笞,人及動植物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大自然對人類的災難,其一是由于自然界自身的循環周期形成的,如厄爾尼諾現象,形成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火山爆發、洪澇干旱災難等。其二是由于人類對自然的無限索取,破壞了生態平衡,如在我國極為嚴重的沙漠化問題。二千多年前,茫茫萬里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邊緣,沿孔雀河往東羅布泊綠洲上,有一座美麗的城堡——樓蘭,城內街巷縱橫,中外商賈云集,是中西文化相聚交流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因為人們忽視了環境建設,致使沙漠年年向城廓逼近,流入羅布泊的河川漸漸枯竭,土壤的鹽堿化程度加劇,大片的胡楊林因而死亡,林地變為荒漠。直到20世紀70年代,居住在那里的人們不得不步先人的后塵,舉家、舉村、舉城遷徙。
其次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冰箱、汽車的擁有,向空氣中排放的氟里昂、甲基碳等化學藥品含量的增加,臭氧層日漸耗損、變薄、消失,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臭氧“空洞”,地球的環境日趨惡化,生命正受到威脅,世界各地報道皮膚癌和白內障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同時也隨著紫外幅射的增加,將對植物品種產生消極的影響,豆類、爪果、土豆、蕃茄、甜菜等的質量將會下降,一些作物的價值可能會減少,毒性可能會增加,可以說臭氧層消耗已將地球上每一種生命推向危險之中。
其三,是國人關注、舉世矚目的長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待續2個月,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4億人次不同程度,遭受水災,成千上萬的災民眼看著自己辛辛苦苦親手建起的家園,傾刻間化為烏有而無家可歸,眼看著親人傾刻間被無情的洪水吞沒,這一切均是由于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水源涵養減少,水土流失,森林面積減少造成的。
自然災害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動植物的生存,2001年4月秦嶺山地持續三天大雪,氣溫驟降,造成許多植物芽苞、花蕾凍死,干果類植物沒有果實,從而造成羚牛、金絲猴、黑熊、野豬等野生動物的食物缺乏。在長保社區茅坪九池村,多次出現羚牛下山殘食村民青苗,金絲猴偷食村民包谷棒,在華陽楊家溝棗皮收獲季節,狗熊白天與人爭搶果實,人們望而生畏。去年五月份九池兩位老人辛辛苦苦積攢了幾年,養了十多箱土蜂,一天晚上,聽到翻箱倒柜的巨響,借著月光看見一只成體的狗熊正打翻蜂箱一把一把食蜜。去年深秋,由于初雪來的早,干果欠收,我局巡護員在茅坪陳學溝巡護中竟發現一只成體狗熊正在吞食著一只狗熊幼仔的殘體。冬季由于食物的缺乏,許多林木的芽苞被金絲猴吃光了,形成大面積的枯死,在巡護中發現的黑熊尸體有四只之多,自然災害造成野生動物死亡比別的年份嚴重。
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護,相依相輔,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造就人類與野生動植物和諧相處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