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要簡略
吳林香,女,13歲,重慶忠縣
【吳林香:逆境中她始終微笑】
重慶忠縣的吳林香六歲時父母離異,2011年母親被檢查出肺癌晚期,繼父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唯一的勞動力。小林香本來不愛笑,但是從媽媽病了之后,她便總是用笑容面對媽媽,逗她開心。雖然媽媽最終離開了人世,但她依然微笑著生活。
徐沁燁,女,13歲,浙江長興縣林城鎮
【徐沁燁:一夜長大】
13歲的徐沁燁原本有個幸福的家,2011年她的母親被診斷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她便一夜長大。她放棄了縣實驗中學的升學機會,全心照顧媽媽,用自己樂觀寬慰著母親。對她而言,媽媽治愈的希望不論有多渺茫,哪怕只有一絲希望,她也不會放棄。
黃鳳,女,16歲,安徽五河縣
【“板車女孩”黃鳳:爸在家就在】
5歲時黃鳳爸爸意外摔傷高位截癱,媽媽離開家。11歲時她推著400斤的鐵板車把爸爸帶到上海治病。連續10年,她獨自照顧爸爸,給他喂飯、翻身、按摩、換尿片。風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棄!16歲的她說:委屈時看見我爸笑,就沒事了
2.最美孝心少年故事
2015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跡
1、吳林香,女,13歲,重慶忠縣
【吳林香:逆境中她始終微笑】
重慶忠縣的吳林香六歲時父母離異,2011年母親被檢查出肺癌晚期,繼父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唯一的勞動力。小林香本來不愛笑,但是從媽媽病了之后,她便總是用笑容面對媽媽,逗她開心。雖然媽媽最終離開了人世,但她依然微笑著生活。
2、徐沁燁,女,13歲,浙江長興縣林城鎮
【徐沁燁:一夜長大】
13歲的徐沁燁原本有個幸福的家,2011年她的母親被診斷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她便一夜長大。她放棄了縣實驗中學的升學機會,全心照顧媽媽,用自己樂觀寬慰著母親。對她而言,媽媽治愈的希望不論有多渺茫,哪怕只有一絲希望,她也不會放棄。
3、弟弟何秀巡、姐姐林章羽(母姓),湖北恩施
【茶園姐弟林章羽、何秀巡】
湖北恩施州的林章羽、何秀巡姐弟倆,在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外出打工的情況下,常年堅持代父母行孝,照顧著年事已高的外婆,用稚嫩的肩膀支撐起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姐弟相依為命,姐弟手足親情,在磨難面前姐弟倆依然快樂面對。
4、黃鳳,女,16歲,安徽五河縣
【“板車女孩”黃鳳:爸在家就在】
5歲時黃鳳爸爸意外摔傷高位截癱,媽媽離開家。11歲時她推著400斤的鐵板車把爸爸帶到上海治病。連續10年,她獨自照顧爸爸,給他喂飯、翻身、按摩、換尿片。風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棄!16歲的她說:委屈時看見我爸笑,就沒事了
5、趙文龍,男,13歲,包頭市包鋼八中初一五班
【“小蒙古漢子”趙文龍:13歲的男子漢】
貪玩調皮,本應是13歲少年的特質,而命運卻沒有給文龍這樣的機會。沒有父親的相伴,他每天掃地、做飯,照顧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癥的媽媽。面對生活的艱難,從不抱怨。他說他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要讓媽媽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
6、高雨欣,女,11歲,黑龍江望奎縣
【高雨欣:賣燒烤的小女孩】
在家庭陷入困境時,她摟著媽媽的脖子說:“媽媽,咱家我頂著。”自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擔子,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生活雖然苦了點,但是,只要我勇敢地往前走,我就一定能走過風風雨雨……”高雨欣這樣說。
3.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作文300五篇
今天,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后,深受感動。
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十個名字猶如十朵花,綻放在我心間。當我還乳臭未干,偶爾躺在媽媽的懷抱里撒嬌的時候,他們卻早早地承受了厄運的考驗,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當我們無憂無慮背著書包,走向學習的時候,他們卻背著木柴艱難地行走在山路上;當我們在書聲瑯瑯的教室里,沐浴著知識的陽光時,他們卻做著許多和年齡不符的事;做飯、耕地、送票、賣燒烤······ 讓我最感動的是那十四歲的女孩吳林香。
她小時候父母離異,媽媽患了肺癌,外婆和外公身體又不好。她的媽媽經常因病而痛苦萬分,她總是安慰著媽媽,從不讓媽媽看見她哭的樣子。
但病魔還是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盡管命運如此坎坷,她還是堅強地去面對生活。
她說:“我長大后要當一名醫生,救許多像媽媽一樣的病人。”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為炎黃子孫,就該懂得--百善孝為先。
從這一刻開始:讓我們用愛,填世界;用行動,孝順父母吧!成為一個最美孝心少年。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傷心悔恨呀。
4.最美孝心短故事
2014最美孝心少年張俊:
嵩縣德亭鎮楊灣村的農家少年張俊,陽光開朗,稍顯黝黑的臉上透出一絲與同齡人完全不同的成熟和穩重。而誰又能想到這個農家少年背后的故事:8歲那年爸爸因車禍身亡,媽媽離家出走,從此與年幼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為命, “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這是小張俊最令奶奶感動的一句話。星期天,當同齡的孩子拿著新買的玩具跟小伙伴玩的時候,他一早便挎上小籃子到山里采藥去了,黑藥、柴胡、黨參、血參、天麻、桔梗這些中草藥在張俊眼里都是寶貝,除了到山上挖藥,撿拾垃圾也是小張俊每天的“日常工作”。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放學的的路上,甚至在村子里的每個角落,總能看到拎著編織袋撿拾廢品的張俊,在他的感染下,懂事的弟弟也加入進來,只有一有時間兄弟倆就拎著編織袋出門了。在張俊的家里,熏黑的墻上畫著一張評比表,上面寫著張俊和弟弟張旭的名字,名字后面對應方格上畫的是五角星的圖案。張俊說平時他和弟弟誰幫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誰的后面畫顆星,每月一評比,看誰得到星星多。“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堅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傷心。”這是張俊寫在作文中的一句話。
5.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作文300五篇
今天,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后,深受感動。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十個名字猶如十朵花,綻放在我心間。
當我還乳臭未干,偶爾躺在媽媽的懷抱里撒嬌的時候,他們卻早早地承受了厄運的考驗,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當我們無憂無慮背著書包,走向學習的時候,他們卻背著木柴艱難地行走在山路上;當我們在書聲瑯瑯的教室里,沐浴著知識的陽光時,他們卻做著許多和年齡不符的事;做飯、耕地、送票、賣燒烤······ 讓我最感動的是那十四歲的女孩吳林香。她小時候父母離異,媽媽患了肺癌,外婆和外公身體又不好。她的媽媽經常因病而痛苦萬分,她總是安慰著媽媽,從不讓媽媽看見她哭的樣子。但病魔還是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盡管命運如此坎坷,她還是堅強地去面對生活。她說:“我長大后要當一名醫生,救許多像媽媽一樣的病人。”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為炎黃子孫,就該懂得--百善孝為先。從這一刻開始:讓我們用愛,填世界;用行動,孝順父母吧!成為一個最美孝心少年。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傷心悔恨呀!
6.最美孝心少年感人故事
2013中國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故事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經過六個多月的尋找和推選,黃鳳(安徽)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43330、吳林香(重慶市)、邵帥(江蘇)、龍花(湖南)、徐沁燁(浙江)、趙文龍(內蒙古)、路玉婷(四川)、高雨欣(黑龍江)、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湖北)、王芹秀(福建)11位少年榮獲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稱號,謝宇慧、于統帥等21位少年榮獲“特別關注孝心少年”稱號。
黃鳳:照顧爸爸 哪怕我只有一輛板車 10年前,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了一個家,10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 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一個家,8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
為了給父親治病,2008年5月黃鳳用安了輪子的鐵板床推著父親,與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醫的旅程。在好心司機的幫助下,祖孫三人到達上海,黃鳳推著板車在上海邊乞討邊求診,但在吃盡苦頭后未能實現治病的愿望。
第二年暑假,黃鳳央求同鄉把他們捎帶到北京,用板車載著父親在北京求醫問診。2010年4月,黃鳳再次帶著父親到北京求醫,武警總醫院收治其父黃志仁住院,并成功為他做了神經干細胞手術。
如今,黃鳳已經回到老家安徽五河縣申集鎮讀初一。為了更好地照顧爸爸和奶奶,黃鳳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在學校對面租住了兩間民房,開始了帶著爸爸和奶奶上學的生活。
每天早晨6點,黃鳳就起床為爸爸和奶奶準備早飯,課間她還要回來給躺在板車上的爸爸翻身。面對生活的重擔,年幼的黃鳳依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黃鳳的爸爸說“黃鳳平時喜歡唱歌,特別是在做飯和喂飯的時候喜歡哼唱流行歌曲”。
前幾天黃鳳憑借歌曲《隱形的翅膀》獲得學校十佳歌手的稱號。 談起未來,黃鳳說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爸爸能夠慢慢好起來。
“不管多難,我都要好好讀書,以后還要帶著爸爸讀高中,讀大學,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黃鳳說她以后想讀護理專業,希望能更好地護理病床上的爸爸,也為了報答每一個幫助她的人。
7.最美孝心短故事
2014最美孝心少年張俊:嵩縣德亭鎮楊灣村的農家少年張俊,陽光開朗,稍顯黝黑的臉上透出一絲與同齡人完全不同的成熟和穩重。
而誰又能想到這個農家少年背后的故事:8歲那年爸爸因車禍身亡,媽媽離家出走,從此與年幼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為命, “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這是小張俊最令奶奶感動的一句話。
星期天,當同齡的孩子拿著新買的玩具跟小伙伴玩的時候,他一早便挎上小籃子到山里采藥去了,黑藥、柴胡、黨參、血參、天麻、桔梗這些中草藥在張俊眼里都是寶貝,除了到山上挖藥,撿拾垃圾也是小張俊每天的“日常工作”。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放學的的路上,甚至在村子里的每個角落,總能看到拎著編織袋撿拾廢品的張俊,在他的感染下,懂事的弟弟也加入進來,只有一有時間兄弟倆就拎著編織袋出門了。
在張俊的家里,熏黑的墻上畫著一張評比表,上面寫著張俊和弟弟張旭的名字,名字后面對應方格上畫的是五角星的圖案。張俊說平時他和弟弟誰幫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誰的后面畫顆星,每月一評比,看誰得到星星多。
“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堅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傷心。”這是張俊寫在作文中的一句話。
8."孝心少年”主要事跡簡介
邵帥,生于1997年,江蘇徐州市人。
2010年2月,邵帥為了照顧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親,在當地教育局辦了休學,和姥姥一起來到北京,并決定為母親捐獻骨髓。江蘇感動十大人物、北京市道德模范少年2013最美孝心少年。
參考資料一歲時父母離異,5歲時母親離開他進京創業,12歲,他本應在學校度過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但是他卻要背負起更多的責任,因為他的母親邵丹身患白血病。為了進京照看母親,邵帥選擇了休學,并決定為母親捐獻骨髓并照顧母親。
與同齡的孩子比,邵帥沒有單親家庭孩子常有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點,相反,他懂事、獨立、性格開朗、樂于助人、品學兼優,他用一個12歲孩子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庭的天空,被媒體稱為演繹了現代版孝子傳奇。邵帥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多次榮獲校級優秀少先隊員光榮稱號,六年級被評為“優秀小學畢業生”。
他天資聰明,興趣廣泛,尤其喜歡畫畫。他從5歲開始學畫畫,7歲學書法,2006年、2007年、2008年先后獲得加拿大和平杯、中華神龍杯、奧運書畫比賽等大獎。
2009年“六一”前夕,全校師生在礦大科學館舉行“六一”兒童節慶祝活動,并舉辦了學生書法、繪畫作品展,同時展出的還有“邵帥作品書畫文聯展”,邵帥的42篇作文、128幅繪畫作品和30多幅書法作品成為那天一道亮麗的風景,受到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邵帥不但學習勤奮、興趣廣泛,而且非常關心班集體。
每學期開學的前一天,他就和他的姥姥早早地來到學校,把教室的玻璃、電風扇擦得一塵不染,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地拖得干干凈凈。用邵帥的話說:“明天同學們坐在這整潔的教室里上課,心里真高興!”同學們稱他為小畫家、小書法家,并選他當班級的宣傳委員。
班級每出一期黑板報,他都要先查閱資料,精心設計,然后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一起辦黑板報。他們辦的黑板報版面新穎,內容豐富,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板報,為班級爭得了榮譽。
邵帥心里總裝著同學,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從2年級開始,每到新年,他都要給全班每一位同學和老師送一張賀卡,并寫上祝福的話,直到現在有的同學還珍藏著他的賀卡。
邵帥不但在學校表現出色,在家里也是一個非常孝順、善解人意的孩子。他一歲多時,父母離異,5歲多時媽媽到北京打工。
他一直和年老體弱的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有一次,邵帥的姥爺因腦血栓住院一個多月,他放學后經常和姥姥一起坐公交車,給姥爺去送飯,到很晚才回家吃晚飯,接著再寫作業。
有時姥姥心臟病犯了,他便給姥姥撫背揉肩、端飯倒水,為減輕姥姥的病痛,他常常講一些笑話,逗姥姥開心。就是這樣特殊的家庭結構,使他過早地懂事了,人世間的真情都在他的一舉一動中流露出來。
這樣的家庭生活,使得他比同齡的孩子成熟了許多。2009年6月,北京一家權威醫院診斷出邵帥的媽媽得了白血病。
這時邵帥臨近小學畢業,學習任務較重,再加上他思念媽媽,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到了8月底,他說服姥爺和姥姥,毅然決定休學,去北京照顧媽媽。
到了北京,邵帥給媽媽端屎倒尿,事無巨細地照顧媽媽,他還毫不猶豫地向大夫請求給媽媽捐獻自己的骨髓。配型結果出來了,聽說自己可以捐髓救母,他興奮地對母親說:“媽媽,你不用擔心,我可以救你了。”
而面對媒體記者的提問,邵帥的解釋很簡單:“我愛媽媽,我的生命是媽媽給的,沒有媽媽哪有我?哪個孩子碰到這事會不救媽啊?”大年二十九那天,當普天同慶迎接新年之際,邵帥和他媽媽正經受著生命的考驗。上午9點,護士用輪椅把邵丹推到移植病房,邵帥一直跟在身邊,到了更衣室必須換衣服。
在邵帥的幫助下,邵丹換好了衣服,護士們都在夸邵帥懂事孝順。此時的邵丹不敢看兒子的眼睛,因為她知道兒子心里一定是充滿了擔心和惶恐,因為從她住院起,兒子就一直陪在她身邊,從來沒有分開過。
兒子曾經對她說過,他一看不見媽媽心里就發毛,可這次進艙最少也得一個月,對她們娘倆來說是一場煎熬。當邵丹最后回頭看了兒子一眼,說“兒子,你回去吧”,邵帥已經是淚流滿面。
這時,邵帥突然伸出拳頭舉起來對媽媽說:“媽媽,你一定要挺住!”手術后,邵帥沒有因為捐了自己的骨髓而安心在家休養。他從捐完骨髓出院的第二天起,就承擔了照顧媽媽的重任。
他每天起早貪黑,給媽媽做飯,還要乘坐12多站公交車往返醫院和住所給媽媽送飯。這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每天這樣不停地忙碌,也會精疲力竭,更何況是一個12歲的孩子。
為此,邵帥媽媽的心里非常愧疚:為了自己,孩子的學業都耽誤了,因此她經常偷偷地流淚。邵帥知道后安慰媽媽說:“學可以晚上一年,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媽媽只有一個,我每天守在媽媽的身邊,心里才踏實。”
手術后的視頻是母子倆最盼望的時刻,墻角的那把折疊椅幾乎成了他的專座。邵丹說,每當她看到兒子瘦弱的身影消失在走廊盡頭,她的眼淚都會奪眶而出,因為是自己讓他過早地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每次邵帥回到住處的時候,已是晚上10點。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媽媽打電話,囑咐她早點睡覺,這樣細胞才能快點生長。
為了給邵丹看病,家里的積蓄已。
9.近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跡,300字左右
昨晚央視一套播放“眾里尋你,2014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看得我心潮起伏,瞬間淚奔。太感動了!這十個孩子最大的16歲最小的5歲,他們大都生長在偏遠貧困地區,家庭的重大變故讓他們不是失去了父母就是要面對重病臥床的親人,小小年紀就成了家里唯一可指望的頂梁柱。他們或干農活,或掃馬路,或放鵝放羊,或撿垃圾……用他們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使家成其為家,使親人有了活下去的勇氣。5歲——16歲正是在父母的羽翼下撒歡的年齡,他們卻早早地扮演了成人的角色,用孝心用善良給我們展示了他們的擔當。
孝悌傳家遠,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他們身上得到了體現,他們給大人們樹立了榜樣!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會為你開一扇窗,生活不會永遠無望,孩子們,向你們致敬,相信堅強、樂觀、不屈不撓的精神定會使你們的愿望變為現實,未來定會漸漸靠近理想。
10.十佳最美孝心少年主要事跡介紹怎么寫
“十佳最美孝心少年”主要事跡介紹怎么寫? 首先了解"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
從學會感恩,孝敬父母開始入手,簡述家庭近況。介紹幾件主人公孝順父母做的具體事情。
介紹是怎樣被評為“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材料例如:2016十佳最美孝心少年余雖事跡材料:姓名:余雖性別:女所屬地區:從江縣東朗鄉擺德村擺德小學簡介:余雖, 2003年7月24日出生,家住從江縣東朗鄉擺德村,是擺德小學學生。
因母親常年生病,家境貧寒, 9歲才入學的她,今年剛好上三年級。自她記事起,母親就已經是大病纏身,平時總是帶病干活,因此她也早早地學會了幫幫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上學后,為不影響學習,她總是提前做好父母安排的各種家務,學習從沒有耽誤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