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大洲寫解說詞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羅巴”一詞據說最初來自腓尼基語的“伊利布”一字,意思是“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
●西臨大西洋 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 ,東與亞洲大陸連成一塊。
●歐洲面積為1016萬平方公里,共45個國家和地區。
●整個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4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系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成為西歐第一高峰。歐洲的河網稠密,水量豐沛。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長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
●歐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一洲,同時寒帶氣候所占的面積也不大,所以氣候溫和,降水分布較均。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語言: 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等
●人口: 7.28億人,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洲。
●歐洲居民中的99%屬歐羅巴人種(白種人),是種族構成比較單一的洲。
●宗教: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東正教,另有少數信伊斯蘭教。
歐洲的體育水平很高,足球中的德國,西班牙,荷蘭, 法國,意大利,英格蘭,葡萄牙,捷克,籃球中的德國,法國,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立陶宛等,都是世界強隊.
●歐元是歐洲聯盟國家單一貨幣的名稱,從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作為過渡期,由2002年1月1日開始,歐洲聯盟十二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沿用單一貨幣歐元,歐元紙幣分5、10、20、50、100、200及500幣值。它們正面均印有象征開明合作的窗戶與大門,另十二星則代表在十二國通行,北面印有橋梁意即歐洲跟世界會保持溝通和互相支持。硬幣分1、2、5、10、20、50歐仙與1歐元、兩歐元八種。1歐元等于100歐仙。在歐洲國家消費,一般需要兌換成歐元,在有些大商場內亦可直接使用美元,但找回的零錢可能是歐元。
●申根協議最早于1985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德國簽署了旨在統一歐共體各國安全和難民政策的協議,后來又有多國分批加入。協議其中第四條內容是:申根協議的簽署相互承認各國給予非歐共體成員國公民的簽證。這一條大大方便了非歐盟國家的公民的歐洲之旅。先后加入申根協定的國家為:荷蘭、德國、比利時、盧森堡、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奧地利、希臘、挪威、瑞典、芬蘭和丹麥。2006年12月5日,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耳他、波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塞浦路斯這10個歐盟成員國也正式加入申根協定。
●歐洲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保險等在世界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學技術的若干領域內也處于世界較領先地位。
●文藝復興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文化運動,它奠定了歐洲近代資產階級文化的共同基礎,為資產階級革命做好了思想上輿論上的準備。這就是歐洲人為人類做出的貢獻?
●歐洲與中國的時差大致是4~9個小時。
●法國花都香醉癡迷的夜景;德國神秘而若入仙境的浪漫之路;地中海美女如云的蔚藍海岸;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貢多拉上的歌聲.
歐洲有著許多迷人的國家。法國花都香醉癡迷的夜景;德國神秘而若入仙境的浪漫之路;地中海美女如云的蔚藍海岸;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貢多拉上的歌聲;古城羅馬令人懷舊的雕塑和那個已沉寂多年的火山腳下的城市;荷蘭港口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西班牙驚心動魄的斗牛比賽;陽光、海灘和情人的蜜月島;音樂國度奧地利藍色的多瑙河之旅;阿爾卑斯山亮麗雪景照耀下的瑞士小城及精美絕倫的鐘表;古板的英國人與倫敦公園內大膽放縱的舉止;冰天雪地的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冬季奧運會和歐洲大陸瘋狂的足球賽。
2.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寫一段解說詞
《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杰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采用側面半身或截至**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另外蒙娜麗莎的眉毛因化學反應而不見了,背景曾有藍天。據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
3.介紹希臘的解說詞
隨便節選一些做解說詞吧! Ελλ?δα, η [Greece] 國家。
位于歐洲南部巴爾干半島南端,包括附近許多島嶼,陸疆同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土耳其為鄰;西南瀕地中海,東臨愛琴海。面積13.2萬平方公里(其中島嶼面積 2.5萬平方公里)。
人口1,005.5萬(1989),約95%為希臘人,余為土耳其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等。希臘正教為國教。
希臘語為國語。首都雅典。
四分之三為山地,沿海有低地,海岸線長1.5萬公里,多曲折港灣。河流短急。
除高山外,屬地中海式氣候,冬溫濕,夏干熱,從北到南平均氣溫:1月5 -11℃,7月25-27℃。年降水量東部400-700毫米,西部約900-1,200毫米。
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鈾、鐵、鉻、鋁土、重晶石、鋅等。富水力資源。
歐洲文明古國,公元前五世紀為全盛時期。公元前146年為羅馬帝國征服。
1396年起被土耳其占領。1829年成為自治公國。
1830年宣布獨立,成立希臘王國。1941年被法西斯德國侵占。
1944年10月15日恢復獨立。1973年6月廢除君主制,改為希臘共和國。
原以生產和出口農產品為主,產小麥、玉米、煙草、干果等。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工業迅速發展。
制造業已占國民總產值首位。有冶金、電子、化學、紡織、造船和食品等部門。
輸出工業品、礦產、煙草,水果、皮革等。輸入石油、糧食、機器等。
多歷史古跡和古建筑,風光明媚,旅游業發達。海運重要,海港有薩洛尼卡、比雷埃夫斯、佩特雷等。
古代希臘 歷史上指愛琴海區域,包括巴爾干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及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帶。公元前3000年代后,愛琴文明繁榮。
后因北方落后部落侵入,愛琴文明衰落。前11世紀進入荷馬時代。
前8世紀起,希臘各地先后建立數以百計的奴隸制城邦。前5世紀希波戰爭后,希臘城邦進入繁榮階段,經濟貿易興盛,文化成就卓越。
伯羅奔尼撒戰爭后,走向衰落。前4世紀希臘半島被馬其頓王國征服,前2世紀歸羅馬統治。
古希臘悲劇 世界戲劇史上最古老的戲劇之一。約形成于公元前5世紀初,由古代希臘酒神節祭禱儀式中的酒神頌歌演變而來。
最初由一個演員講述故事,伴以歌隊演唱。后發展為三個演員登臺演出。
演員戴面具,穿高底靴,女角由男演員扮演。多取材于荷馬史詩或神話傳說。
發展到后來,逐漸擴大到神話和英雄傳說的范圍——悲劇的形式逐步發展和完善。 在這一過程中貢獻很大的有三大悲劇家:一是被譽為希臘“悲劇之父”的埃斯庫羅斯,其代表作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第二個是“戲劇藝術的荷馬”——索福克勒斯,其著作《俄狄普斯王》是希臘悲劇的典范;第三人是“心理戲劇的鼻祖”——歐里庇得斯,其代表作《美狄亞》最早的提出了婦女問題。
古希臘的悲劇以最清醒的現實態度,把人的生存的悲劇性展示在我們面前,古希臘悲劇家們的悲劇意識,也啟發著我們正確地看待艱難的人生,并在這艱難中開拓前進.從生存論角度看,古希臘的悲劇家們特別給我們展示了人的生存樣態的自覺,人不再是盲目的任命運所隨意擺弄的玩偶,而是更自由的人,是對于自己的行動和激情負有更大責任的人.從文化的角度看,古希臘的悲劇家們暴露了文化的困境,并以悲劇主人公的毀滅揭示了文化陳規的巨大力量,反過來它也為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奠定了基礎,隨著悲劇主人公的毀滅,使人們感受到新的文化價值的尊嚴,看到了新的文化的曙光,實現了悲劇的否定式超越.從審美角度看,悲劇主人公的抗爭以其震撼人心的力量,顯示了人的尊嚴,贏得了人們的敬仰,而他的毀滅也贏得了人們的贊美,迄今為止依然給我們不可企及的藝術享受. 希臘的悲劇主要不是寫悲,而是在于表現崇高壯烈的英雄主義思想。“根據亞里斯多德定義,希臘悲劇描寫的是嚴肅的事件;目的在于引起憐憫和恐懼,并導致這些情感的凈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從而成悲劇,因而悲劇的沖突成了人和命運的沖突”。
希臘歷史 從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古代希臘人以巴爾干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沿岸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亞和意大利半島南部及西西里島的整個地中海地區建立的一系列奴隸占有制國家。 公元前第2千紀和第1千紀初期的希臘近代考古發掘揭示,希臘大陸從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克里特島約于公元前第3千紀末出現了青銅文化,公元前第2千紀初有了國家和文字。
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些講希臘語的部落開始在希臘半島定居。公元前第 2千紀的中、后期,希臘人建立過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舊譯“派洛斯”)等小國,已有文字,創造了燦爛的邁錫尼文明。
公元前第2千紀中期起,希臘人逐步向愛琴海(包括克里特島)的諸島擴張。傳說發生于小亞細亞地區的特洛伊戰爭,可能就在希臘人向外擴張的公元前13世紀下半葉或者公元前12世紀初。
(見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公元前12世紀以后的一、二百年內,邁錫尼文明逐漸衰落。
一些生活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講希臘語的部落從北方進入希臘半島,引起了塞薩利亞及其以南的許多希臘部落和部族向不同方向的遷徙。國家、文字和宏偉的宮殿都消失了,繼之而來的是原始社會末期的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在希臘半島、愛琴海諸。
4.寫關于威尼斯的解說詞
威尼斯有毀于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圣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生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筑延續到今天,她獨特的氣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橋構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
威尼斯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風光。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還要狹窄,兩條船不能并開,只能單行。街道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層大多為居民的船庫。連接街道兩岸的是各種各樣的石橋或木橋。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一點也不妨礙行船。威尼斯的橋梁和水街縱橫交錯,四面貫通,人們以舟代車,以橋代路,陸地、水面,游人熙攘,鴿子與海鷗一齊飛,形成了這個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在威尼斯地眾多座橋梁中,以火車站為通往市中心的利亞德橋(Rialto)最為有名,又名商業橋,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大橋長48米,寬22米,離水面7米高,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橋上中部建有廳閣,橫跨在大運河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從太陽型的橋洞中穿梭,里亞托橋建(Rialto)于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橋,后改為吊橋。在1444年的一次慶典中,因不堪重負,大橋折斷。1580~1592年,改建為現在的石橋。橋頂有一浮亭,橋兩側是20多首飾商店和賣紀念品的小攤。威尼斯城內古跡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另外,還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都隔河相臨,十分別致。威尼斯的房屋建筑風格各異,房屋的門窗、走廊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花紋。夜間泛舟威尼斯,獨有一番情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來到意大利威尼斯,來感受她的美麗、溫馨和浪漫。
5.為澳洲海港大橋寫一段解說詞
澳洲海港大橋,這個被戲稱為“衣架”的大橋,是由于其單孔橫跨的外形和衣架神似而得名。
這一次,也是我遠玩近賞最多的一處景點。 漫步其中,沿著大橋一側的人行道,是欣賞悉尼歌劇院及海灣風景的絕佳所在。
黃昏的時候,一側是落日殘陽,另一側是暮色中沉靜的港灣。悉尼歌劇院像是大海中一顆開啟蚌殼的珍珠貝,夜色迷離中閃爍著微光。
厚重的鋼結構橋體,在夜色的天空上劃出一條漂亮的曲線。一切在這一次刻是那么從容、寧靜。
橋下就是著名的The Rocks,延岸櫛次比鄰的酒吧,在海風輕撫下,掩映著璀璨的燈火。白天找了個機會登了回橋頭堡,上面有一個不大的紀念館,記錄著大橋建造的歷史。
而更上一層樓所給展現的視野,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的確令人激動! 據說修建大橋幾乎花費了澳洲人近百年的光陰,橫跨海灣的大橋也終究成為出歌劇院之外悉尼的標志性建筑。從Rocks古舊的建筑前經過,想象第一代歐洲移民的定居地,歷史的變遷似乎還不是很遙遠。
6.冠軍歐洲 城記 解說詞
城記·佛羅倫薩
CITY·FLORENCE
佛羅倫薩,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區首府,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在意大利語中,意味著鮮花之都,中國早期,曾把這個名字譯為“翡冷翠”,雖然在字面上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這個精致美麗的名字倒頗讓人有些幻想,充滿了詩意,更多了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我們曾在文學史和藝術史中無數次地讀到這里的大師們----畫過蒙娜麗莎的達·芬奇,雕塑過大衛的米開朗琪羅,創作出一系列圣母作品的拉斐爾。。.如今,正是這些文藝復興的大師們,引領者一代又一代追尋夢想的年輕人,踏上這塊神奇的土地。。.
從米開朗琪羅廣場望過去,整個佛羅倫薩是棕紅色的,仿佛被時間堵上了一層銹,米開朗琪羅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不禁讓我們想起佛羅倫薩城里另一位著名的壯漢,他是意甲聯賽的射手王,他的光芒是旁人所無法遮擋的,他是一位力拔千鈞的勇士,他的每一次進球都體現了男子漢的信心和勇氣,他每一次進球后的狂吼與奔跑,都顯示出他人無法戰勝的意志和決心,他是佛羅倫薩球迷心中永遠的戰神---巴蒂斯圖塔,他曾經拒絕AC米蘭,曼聯等各大豪門的追逐,對降入乙級的佛羅倫薩不離不棄,他曾經在巴雷西和馬爾蒂尼兩名最偉大的后衛的貼身防守下梅開二度,他曾經在地獄球場諾坎普攻入一粒讓十萬巴薩球迷鴉雀無聲的驚世一球,他曾經連續兩屆世界杯上演帽子戲法,他曾經憑借一擊之力,兩回合三度攻破當時世界第一---曼聯隊的球門,巴蒂在弗蘭基球場(文中說錯了,應該是弗蘭基球場,但也差不多哈)上揮灑了九年汗水和淚水,卻未曾獲得一個冠軍,九年,對一個前鋒意味什么,意味著他運動生涯中最黃金的時間都奉獻給了紫百合,球迷們都忘不了,他為佛羅倫薩打進最后一球后,躺在球門內仰望天空,然后雙手掩面,翻身面對弗蘭基球場的草皮,也忘不了,在他轉會羅馬后,在對陣佛羅倫薩時打進一球后的掩面而泣,米開朗琪羅在藝術作品中的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而巴蒂正如他所塑造的英雄,即使理想的象征,又是現實的反映,人們常說:“有一種男人,叫做‘巴蒂’。”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為歐洲寫一段簡短的解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