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煩幫我寫一篇現實生活中的小短文,關于討價還價的小事例~
今天早上,媽媽對我說:“兒呀,媽媽今天有事,你去幫媽媽買點菜回來,以便今中午吃。”說完,隨手從包里掏出一張兩元的支票遞給我。
我心想:這可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呀。我到底是接還是不接呢?這幾天,媽媽的臉上都沒有笑容,媽媽的笑容到哪兒去了呢?我作為媽媽的兒子就要幫她找回笑容。于是,我便爽快的答應了她。我接過錢,看了看,說:“媽,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說完,我便向菜市場奔去。
哇,這里的菜真多呀!有黃瓜、白菜、青菜、蘿卜……多得讓我眼花繚亂。這么多的菜,買什么好呢?看看這個也想買,看看那個也想買,可是身上只有兩元錢呀。我環視四周,突然,我的目光在一個賣青菜的攤上停住了。記得媽媽說:“吃青菜好,俗話說青菜吃了輕快。”好,決定了,就買青菜。
我走過去,看了看青菜的質量,又青又嫩,質量是沒問題了,不過價錢有點貴,要一元錢才買得到一斤。這時,我想起了媽媽平時教我的討價還價‘三步曲’,今天終于派上用場了。這種方法共分三步,第一步是:要說要買的菜的缺點,使賣菜的人覺得自己的菜賣不到那么高的價錢,從而達到減價的目的。我想了想,說:“大嬸,你看,你的青菜上有被蟲咬過的痕跡呀。這么多的水,很壓秤的呀,你就便宜點,六角一斤,賣給我吧!”我心想:看你怎么說。沒想到,她卻說:“小朋友,青菜被蟲咬了才說明這青菜沒有打過殺蟲劑呀,如過不加點水,青菜會干枯的,到時,我怎么賣出去呀。說實話,我這已經是很低的價錢了,這樣吧,我給你算九角錢一斤。”哼,夠狡猾,這樣的話虧你想的出來。
我想,第一步不行,該用第二步了,第二步是:說自己身上只有那么多的錢,使賣菜的人覺得自己再怎么說也是沒用的。于是,我用起了第二步。我對她說:“大嬸,我只有六角錢呀,你反正只有這么點了,六角我給你買了。”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的眼睛可真厲害呀,一下就把我手中有多少錢看得是一清二楚。她對我說:“小朋友,你手中明明有兩元錢,為什么說只有六角錢呢?”真是氣死我了,沒想到她這么陰險。
第二步也不行,不過不用擔心,我的第三步是萬事萬靈的。第三步是:我不買了。我對大嬸說:“大嬸,六角一斤,你不賣就算了,我不買了。”說完,我便轉身向后走了。那位大嬸見我不買了,心里慌了神:好不容易找到個買主又走了。她立刻對我說:“小朋友,八角一斤你買不買。”我沒理她,她又急忙說:“七角,七角了。”她見我仍然不理采,便說:“六角就六角吧,賣完了好回家。”我心中高興極了,這方法還真靈呀。我馬上回去,秤好了菜,付了錢,便提著一口袋青菜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這次買菜不僅使我買到了一斤綠茵茵的青菜,還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討價還價并不是因為給不起那幾角錢,而是因為我們用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掙回來的血汗錢,我們應該節約,不應該浪費。
2.過度討價還價的事例
攔路石
3個旅行者結伴去一個小廟投宿,半路上被一塊巨大的石頭擋住,爬上去和繞過去都是不可能的,天色已晚,在這荒蕪人煙的地方再找別處投宿也是不可能了。
3人正發著愁,走來一笑面和尚,肩背著一個大褡褳,手捧著一只破缽,口里振振有詞道:“此路由我開,此路由我踩,要想越過去,留下買路錢,施主,想過去嗎?我是這里的攔路神,每人留下一百文錢,自然就放你們過去了。”只有第一個人毫不猶豫地給了和尚一百文錢,另外兩人則想討價還價。
和尚把破缽往大石上一扣,石塊沒了,第1個人過去了。和尚把破缽拿了起來。大石又依然存在。第2個人不再猶豫了,拿了一百文錢也要過去,和尚說:“現在漲到二百文!”那人只好給了二百文,也過去了。
見此情形第3個人急忙拿出二百文,和尚說:“不行,現在漲到三百文。”那人納悶,問:“這是何緣故?”
和尚說:“回避困難的時間愈長,當然付出的利息就愈多。”
----------------------------------------------
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只鸚鵡前標注: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200元。另一只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4門語言,售價400元。該買哪一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他發現一只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800元。這人上前問老板:“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8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么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都叫這只鸚鵡‘老板’。”
3.和售貨員討價還價作文50個字
討價還價
上周三的下午,我最心愛的自動鉛筆丟了,那可是十五元的日本進口自動鉛筆啊,居然不翼而飛,我萬分心疼,決定用自己的錢再買一支,怎么能節約一點呢?對了,砍價唄!
我懷揣著五十元錢走進文具店,裝著漫不經心地東瞧西看,實際上我第一眼就看中了一款日本三菱的“彈跳型“自動鉛筆,可定睛一看,乖乖!足足二十九元,唉,看來我真是”有活干“了。
“這筆多少錢?”我裝出一副可買可不買的樣子。
“這個,二十九元!”老板的聲音中似乎透露著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呃……”我有些緊張,“能不能少點?”我怯生生地問道。
“不能,這可是日本三菱的最新款!”老板見我怯生生的,就毫不讓步,也許他心里在暗暗得意吧!這可惹惱了我,心想:我三天兩頭在你這兒買東西,照顧你生意,你都不優惠點兒,真財迷!
“便宜點,二十五元。”我憤怒地開始壓價。
“不行!不行!起碼也得二十八元!”
“二十六!”我絲毫不讓,我是“上帝”我怕誰!
“二十七!愛買不買,不買算了!”
“反正我經常到這兒來買文具嘛,你不是也薄利多銷嗎?就便宜點,二十六!”我一計不成,又施一計,語言溫柔了許多。
“不行!”老板像是死了心。
“唉!”我悄悄嘆息了一聲,垂頭喪氣地走出了文具店。
正當我的背影即將消失在轉角處時,聽到老板傳來了洪亮的聲音:“喂,小朋友,回來,二十六就二十六吧!”
看來老板還是不想失去這筆生意,嘿嘿!激將法奏效!
我心里一陣愉快,馬上跑回店里,裝出是老板求我的神情,得寸進尺:“二十五元,行嗎?”
“不行!不是說好二十六元嗎?”老板漲紅了臉。
“哎呀,我給你拉顧客嘛,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想買這種鉛筆,就二十五元吧!”我使用了“糖衣炮彈”來彌補老板受傷的心。
“那……,好吧!”沉默了十秒鐘,老板十分不情愿的冒出了三個字,他心里肯定恨不得扇我幾個耳光呢!
討價還價,誰與我匹敵!
4.討價還價模型的應用實例
討價還價模型在并購價格談判中的應用
討價還價模型是以分蛋糕為例來說明利益瓜分問題,企業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模型進行并購價格的談判活動。 首先,我們對討價還價模型做微小的改動,使之能夠適應并購價格談判的應用。原模型是以一塊蛋糕作為整體來考慮的,我們現在把并購中收購方所出的最低價a與被購方所出的最高價b這一區間[a,b]作為整體來考慮。事實上,雙方的價格談判也正是在這一區間上進行的,經過談判,雙方會在價格C處成交,而C一定處在a與b之間。因此,我們可以得到新的模型。
B公司被A公司收購。經資產評估后,B公司的凈資產為100萬元,B公司根據當時市場狀況及商譽等情況,出價130萬元;A公司則認為B公司的價值只為l1O萬元,于是還價為l1O萬元。這里B公司先出價,A公司后出價。假定雙方貼現因子相同,均為0.9,根據模型,計算出雙方談判的均衡結果為: X'=l19.48萬元。
這是理想的均衡結果,當然雙方成交價格還存在許多客觀或主觀因素,不一定等于X',但這個模型還是有很強的實際意義的。
5.討價還價的場面
呵呵,朋友喜歡就好!
跟友女去逛那里的時候,要是在她鋪上看上衣服,先別忙著問價格
要是老板還在忙著的話,是最好不過的了----千萬不要錯過她跟別的顧客討價還價的場面
最好就是借此機會察言觀色:
言:就是看她對待顧客的態度!先看顧客是什么類型的人,再看她說話的語調
要是顧客壓那件商品的價格跟你想的價格一樣,而店主又不少的話,要是還罵人話,更不要嘗試著上去冒險了
因為你也看到前面那個的下場了!汗~~~還是表在這家店買了~~
因為那是個難說下價的老板,誰還SB那樣上去,找抽啊~
色:當然就是看老板娘的打扮了!經驗告訴偶,打扮得越酷的都是超NB的~
最好最好多走幾家或者再去新和平,其實大部分都是同個地方進貨的,難說你運氣好就在別的商廈找到了
要是老板給的價格跟你心水價格還是差好遠的話,還是放棄了吧,哪里沒有好看的衣服,隨便去個百貨商場加點錢,好看又耐穿~~~~
6.求一文章《一次討價還價的經歷》
買棋盤的那一天我是隨便逛大街的。在天安門廣場附近,突然聽到一聲“Hello”!不用說,是擺小攤兒的人要把東西賣給“老外”。我看了一眼,是一種石頭刻的棋盤。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個星期之前買了一個這樣的棋盤,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是貴了點,朋友說他花了兩百多塊錢。
“Hello,hello,九百塊!”賣棋盤的人十分驕傲地拿著一個棋盤,然后用手比畫“Ok”。接著,他重復地說:“Beautiful!漂亮!九百塊!”
我一邊聽一邊觀察棋盤的材料,賣棋盤
的人的英語詞匯好像不超過“hello”和“beautiful”。于是,我說:“師傅,你別開玩笑,快一點告訴我實價是多少。”聽我這么一說,賣棋盤的人大吃一驚,臉的表情都變了,也許他意識到我不是一般的老外。“你說漢語說得不錯,給你550塊行嗎?”
一般來說,一聽外國人會說漢語,賣東西的人就會給你優惠。而我認為第一句話特別重要,因為你要讓對方明白,你跟本地人是一樣的,要打破他大賺的希望。
“你覺得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一個美國大款?一個商人?”憑我的經驗,談貨的話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對方明白你沒有錢,并且要讓他覺得你說的話有道理。“我是一個留學生。我來中國不是用自己錢,我是公費生,我還得從銀行借錢。你知道我該還多少債?”
“多少?”“兩萬多塊錢!那你現在告訴我,你開的價是不是太夸張了?”
“你說的也有道理。但大家都知道你們外國人畢業以后,回國找工作,肯定工資高,條件好!先生,我還是覺得這貨不能便宜,這樣吧!150塊錢。”
“你剛才說我回國以后,可以找到好的工作。但你知不知道我是希臘人?你覺得希臘的經濟很強?我國是歐洲最糟糕的國家之一,你還敢告訴我工資高、條件好!師傅,你放心,我以后的工資不會像你這么高。”
“其實你說的我也相信,電視新聞不也常常提到希臘么。好像你們那還比不上我們這兒,好!你聽我說,我這個棋盤是在云南買的,我花的錢大概就20塊。我了解你的情況,給我20塊就算了。”
“師傅,我不想讓你可憐我。你看看我錢包里面只有15塊錢。明天還是我女朋友的生日……”我又討價還價了十來分鐘,他終于同意15塊錢賣給我。但我買了棋盤以后,我又讓他還給我八毛錢,要不然我怎么坐汽車回家呢?所以,最后我只花了14塊2毛買下了這個石刻棋盤。
7.如何討價還價
呵呵,其實很簡單的
第一個,如果對方是比較溫和的人,你可以盡量用比較溫和的語氣說話
第二個,比較兇的人也不要怕,跟他瞎哈啦
第三個,價錢,如果一樣東西他出價50,那么你的理想價格應該是一半,25元;而這個時候你不能直接喊25元,應該減個3~4元,比如你說22,留給對方加價的空間,當然你的底線是30元錢,最好能在25~27拿下,如果實在喜歡而對方不肯讓步的話,再30
第四,最好用本地話跟他說,而且你出了第一個價格的時候,如果對方不肯,應該假裝頭也不回的走掉,記住這時候千萬別回頭,然后如果成功的話對方會在你走出6、7步時候叫你,這時候對方會要求加價,你要咬緊牙關堅持2回合,如果拿不下然后再往上提價
這樣應該是可以的
為了幫助你理解,我舉個例子:
我:老板,這條褲子怎么賣啊
商:49
我:什么,多少?【邊打量貨品邊問】
商:49啊,小妹,這個布料很好啊
我:【搖搖頭】太貴了。這個,還要看貨品
商:哎呀,小妹很便宜了啦
我:22賣不賣
商:22?小妹你去哪里買哦
1)再加點怎么樣?
2)太少了。不行
(這時候,如果是:)
1)我:要堅定,我:搖搖頭,就22吧
商:搖搖頭不賣
我:頭也不回的走掉,最好還招呼下旁邊的伙伴
商:在我走出六七步時候:小妹,回來回來。
我:木然轉頭。
商:再加兩塊吧
我:搖頭
商:開始嘆氣,好了,分一條給你吧……
OK.成功
2)能哈拉哈拉,不能哈啦直接走人好了,不用哈啦了。這種人態度不行
8.如何討價還價
假設你看上了一件你喜歡的大衣,琢磨來琢磨去,覺得值280塊錢,這個時候你開始準備問老板,“這個多少錢”,老板一看你,再一看標簽,“550”。你心里咯噔一下,這么貴,試試還還價吧,“還能便宜點”,“看你喜歡,500吧”老板頭也不抬,你傻眼了,還是超出預算啊(買方估價),怎么辦,要不要繼續?這個時候非常關鍵,你可能開始會出價了,“剛才那家才賣200,太貴了吧”(聰明,如果你出價超過280的話,趕緊回家吧,或者接近280的話,也打住,我想沒有人這么笨吧。其實更聰明的是一個勁的說貴、貴、貴,但從不告訴老板自己愿意出多少,只有等幾個回合下來,老板的要價低于280即買方估價的時候,你就可以出一個價格了,當然這個價格也是越低越好,首次出價一下打到老板的成本以下,你就是高手了)。“算了吧,450,能拿就拿,不行就算了”老板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好象賠了一樣。
這個時候雙方可能會僵下來,你最多說說,老板,怎么會賠呢,最多少賺一些而已,這樣吧,再便宜便宜,我就不去其他地方轉了,220吧(聰明,每次加價的臺階不要邁的太大,至少不要比老板的臺階大,老板10塊你就5塊,老板2塊你就1塊,別頭腦一熱和老板一樣,老板一百一百的下,你一百一百的升,當然當你加到自己的估價金額時,就不要再加了,一直保持這個數字,開始給老板套熱乎,擺道理,講事實,當然你在每一次還價的過程中都必須擺道理,講事實,只是不如這個時候重要,原來你是用錢來表明誠意,現在是用嘴表明誠意啊)。
“400了,再不能少了”
“230吧”
…
…
…
…
“300”
“260了,行了行了”
“好吧好吧,260就260,下次多來照顧生意,這次虧大了”(記住,永遠讓老板成為最后一個說ok的人,這樣總會被你最后一次出價獲得更多的好處)。